沉痛!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在英被拍卖!

摘要:
中国流失海外的青铜文物“虎鎣”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被拍卖,在多方的抗议和反对下,最终以41万英镑被拍下,而中方想要海外追回此物,难度重重。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对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蓥(yíng)”进行拍卖。最终,在开拍23分钟后,这件“青铜虎蓥”以41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365万元,远远高出了最初的20万英镑的最高估价,买家为拍卖商克里纳·基洛(Cliona Kilroy)。

上海博物馆原青铜部主任周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已知的图片资料来看,此件“虎蓥”的年代基本上可确认为西周晚期。这是一件盛水的器物,且器型比较特别,三个腿柱一般为圆锥体,而这件为圆柱体腿柱。不过其实它也是“盉(音河)”类的一种,或者说为其别称,存在地方性的称呼差异。它一般是与“盘”类青铜器形成“组合套装”。

据了解,这件“虎蓥”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Harry Lewis Evans)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拍卖行称,此类“蓥”类器物世上仅存7件,而这件“虎蓥”的估价高达120,000-200,000英镑(110万-180万人民币)。

对于上述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3月曾发表声明称,多渠道与坎特伯雷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相关拍卖和宣传活动。
4月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4月10日,国家文物局再发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也在拍卖前一天就此事发表了声明,表示如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执意拍卖,中拍协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承诺永不与其合作,并呼吁国际和国内的收藏群体抵制此次拍卖。

圆明园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虎蓥已经拍出,如果买家付了钱,又交接了拍品的话,除非买家愿意捐给圆明园,或者再次拍卖,否则讨回的可能性不大。其他方面,由于各国法律的不同,对流失文物的理解可能也存在偏差,所以追回难度比较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其中圆明园流失文物占据了绝大部分,至少一百万余件。这些文物回家,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