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
被描述天生的欺骗性质:纸面和文字媒介天生就带有真理向度,即它会让人们把它描述的任何事情当作真相,它天生就带有这种真相特质,只要我们一进入言说的领域,我们就不得不相信它,因为我们只要阅读这个被描述的事物就必须承认它的前提——即被描述的事物一定是具有确切的真实性它在此刻才具备被阅读的价值,如果我们阅读或听到它就必然间接承认它的真实性。即,任何文字性描述都具备欺骗性,因为它会将我们不自觉地代入真理向度,并且是在它语境意义上的向度(它所描述的事物只在它的语境内生效)。比如说,我们会持续性问自己一个不能够被解开的问题,因为我们走入了他人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它给我们展现的是它希望展现给我们的,我们认为的是它希望我们去认为的,从而只要相信描述就必然受制于他人对此一阅读者的设计,言说从一开始就带有欺骗性,除非我们不去阅读它。(语言本身的概括性就是扼杀了事物的直接性和真实性,即使它为真,但它本质上还是假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确证自己对对象的思考、假设和幻想是否与对象相符合,因为任何观看都必须使用单一视角,正是此一检视使得观看成为可能,但是使得观看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它必须同时失去以其他视角进行观看的能力,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只可能在看不到某些东西情况下才能够看到我之所见,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去检验自身检视是否符合对象物自身(宫娥),因为我们不可能脱离任何一个视角,然而任何特一视角本身就是对其他观看视角的限制。) 被隐藏的真实、语境的陷阱,只能相信自己的缺陷和必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正的道理都没有被说出来,因为人们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隐藏真相,导致我们能够看到听到的都是别人希望我们听到看到的并且依照此去行为的(任何的话语都带有主体的意志向度,不存在客观中立的语境),其次,真正的上帝语境会在社会公共语域中被扼杀,统治者会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语境。最后,由于语境的欺骗,一旦陷入了他者的语境(任何语境都是他者的,不存在真理向度的语境)就走不出来了,因为此一语境的标准就是它想欺骗你,并它结构了你的思维,从而让你自己受自己的骗,而你不可能承认自己骗自己,你必须把自己同语境区分开才能够认识这场骗局。但是你又必须去借助特一语境才能够认识。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自己只相信自己希望去相信的东西却还是不可能改正这个缺点呢?问题是他们没有得到真实的媒介,他们的愿望判断就是唯一可能的真实。所以对于任何人的劝说都是在打断这个人对于自身的语境定义,强迫将劝说者的语境灌输进去。任何皇帝固执己见的行为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他只能够相信自己,不存在任何一个客观中立的主体能够让他理应相信。 很多人忽视了信念行为的重要性、为什么狗改不了吃屎: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够先相信再行为,不存在先于事实的真理,而是真理通过先决性活动让自己变成事实。比如说,一个邪恶的人为什么不去折磨欺凌别人就不舒服呢?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就是以偷窃别人的快乐为快乐,这是它对自己的自我定义,失去这个自我定义他就不是他自己,他的内在人格就会死亡。它每天早上一起来就要回想起自己身上具备这个特质,然后他根据这一定义去存在。他首先把自己定义为邪恶,它天生就具备这种潜能,从而这就是它的命运,它只不过把自身命运范畴内的向度实现了出来,所以我们不可以说他是自决的,只能说他是被先决好的。他并不存在选择的自由。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真理or相信行为)导致了目前所发生的一切,然而这种相信行为十有八九都是在假设的情况下进行,它只有行动了后才能够被检验。这就引起了诸神的混乱战争——意念之间的大战,不存在符合真实的判断,只存在事实发生后的决断,即真理只有在事实发生之后才生效,在这场观念的战争之前没有任何话语获得了他们的正当性。佛教也好,道教也好,他们所强调的都是隐藏的真理,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都不是真理,只是别人希望我们想的东西:一切的符号物都渗透了人的动机欲望意志,同时这些符号本身也具备客观意志。为什么狗改不了吃屎呢?为什么过去犯的错依然会犯?因为、一个人必须去先定义自己才能够行动,而且他会不断和自己确认自身是怎样这一事实,从而他只能够根据过去对自己的定义去定义自己因为不存在其他定义的可能。比方说一个邪恶的人要他改变实属困难,因为它的天赋范畴内只存在邪恶,它根本不可能用正义定义自己,从而每个人都必然受制于自己的过去,因为过去是定义的来源。然而个人是不希望改变自己的,它会不断加强自己已有的自我的定义从而保证自己与自身的同一,他不能够去相信别人从而失去自己,那么他对自己定义的坚持是正确的吗?我们不能判断正确与否,它只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必须警醒的是这一强化自身原有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行为本身是对客观事实变化的忽视。与自己保持同一并不一定是一直是对的,但是它是合理的。即每个人都坚持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这种行为本身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主体自身利益的,因为主体无法去相信别人或其他语境和判断的视角,但是这一同一本身的强化会导致我们无视其他视角的合理性。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背叛你的人基本上在未来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他总是会背叛你,因为它天生就具备背叛你的潜质,并且这一潜质成为了他所要强化的同一性只要失去了它,他就无法存活,他在不断强化、不断定义自己并在这种背叛性活动中确认了他的自我本质——任何人的未来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过去的行为而进行前瞻性的判断,狗永远改不了吃屎。
(他人假设和印象管理)问题不是我们想的是什么,而是别人认为我们想的是什么,真正发生效用的是他人对我的想象,我自身的真实情况对方不能体会到 从而我不能认为别人会想到我之所想,只能够根据别人的假设去进行印象管理,首先我要对这个人本身的范畴进行考察,因为他对我的表象必然是一个它自身意志的折射,而我又不可能了解这个人的过去经历和他的视角对这一观看视角的影响,那么我就不可能这样真正把握它对我的印象,但是我只能够利用行为主义的反馈模型来认识他对我的印象,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基于这一对彼此行为反馈的不断考察而进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