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赏析》后记
作者功力深厚,对于词中的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有些用典根本看不出来。有地名人名时间名的还好判断,如"元嘉草草","佛狸祠下"。有些则是对景物的描写,沿袭前人说法,一般情况下,根本看不出来,譬如"万壑千岩","怒涛","樵风"。
更别提相似的表现手法,作者可以纵横对比。
自己读过,如囫囵吞枣,不识其中滋味。看过词评,觉条理清晰,纤毫毕现,如享细脍。深感自己功力不够,好的词还需一定功力方识其中妙处。作者手法抽丝剥茧,有如庖丁解牛。
首先要把握词的基调或者主题。伤高怀远; 羁旅之愁;
次之,要知道写的是景还是情,亦或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历史名句不少,譬如"斜晖脉脉水悠悠"。
感情,可以直抒胸臆,可以融情于景,亦可层层绵密,百转千回。
捣衣声,砧杵声,往往和旅愁联系在一起,而且在秋季。
巫山,十二峰。神女,仙子,妓女或道姑。神女,"旦为朝云,幕为行雨",亦可用云雨代之。
块然独处。
风池,凤凰池,唐宋时代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美称。
柳永,羁旅行役,男欢女爱,别恨离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