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化观察兼胡扯
以前,我也是把偶像和明星混为一谈的,直到有一年看维基百科公布本种语言被编辑次数最多的词条,中文是毛公蒋公,日文是AKB48……就去翻了一下下。
秋元康说,小姑娘们不是作为歌手或者演员甚至不是艺人出道的,而是作为偶像来产生培养的。偶像们的卖点,不是演艺能力,而是讨人喜欢。
我突然就觉得中文太厉害,偶像这个词真是精准啊,木偶的偶,雕像的像,就是符号啊,就是理想形态的指代啊。所以我很快就理解了偶像和艺人的区别,艺人以歌唱表演主持等等演艺能力为卖点,而偶像是以讨人喜欢的人设作为卖点,他们的演艺能力只不过是“讨人喜欢”这个核心的附庸。
后来,我工作的地方就在SNH48那个丝芭公司的楼下,从公司到地铁站就是她家剧场,下班的路上经常能看到粉丝们。
作为一个文化行业的从业者,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就上B站上看了不少总选的视频,AKB和SNH的都看了。我当时想,既然她们不是作为歌手或者演员,就不用太关注她们的演艺作品,直接看总选吧,看她们和粉丝的羁绊吧。
非常有意思!非常能看出个人性格与魅力!非常能感受到粉丝们砸钱投票的热情!
我当时思考,那些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够好的偶像,大概是没有得到目标的名次或者票数,也就是没有拿到那么多钱——那么她们含泪在台上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而粉丝跟着含泪的时候,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是扩大粉丝的数量便于筹钱,还是让单个粉丝更舍得砸钱,又或者粉丝们新一年里多挣钱,就可以在不扩大基数和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同时让偶像进步?
大概,这些进步路径都可以拿“变得更讨人喜欢”作为起点。也就是,偶像所表达的意思是:我要继续努力,变得更讨人喜欢,有更多人愿意给我花更多钱,我就有更好的票数。有比别人多的人愿意给我花比别人更多的钱,我就有更好的名次。而偶像的顶点,就最多人砸了最多钱的、由此可见最讨人喜欢的冠军了。
这么想的话,最厉害的果然是表示要带领队伍前进的TOP们呢,要让整个团体都更讨人喜欢更能从粉丝口袋里掏钱。
对于我这样的,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明星们笑眯眯说希望大家支持我的专辑/电影/电视剧……的吃瓜路人来说,偶像经济还真是直白啊。
我看了不少总选视频和公演视频,觉得姑娘们都挺可爱,一定能让很多粉丝感受到正面情绪,所以值得粉丝们花钱。也因为粉丝花了钱,所以自然会产生参与感与自豪感,也就容易继续花钱。至于值得花多少,只有粉丝自己知道,自己给一个人类投射了多少超过人类的期待。
顺便,真要说偶像的顶点的话,我突然觉得尼泊尔圣女比较顶点……没错,不同的偶像讨人喜欢的点不同,AKB系基本上是主打青春活力,有些韩系爱豆是依靠荷尔蒙气息;但,唯有尼泊尔圣女才最能作为一个符号,专业承载人类的期待。
严格意义上,我没有偶像。我喜欢的艺人有好成绩我会开心,也愿意花钱支持,只是我不会把谁谁取得某某成就作为我的追求。
不过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很可爱也很优秀,大多数时候比较害羞,因此略有距离感,被戏称为我爱豆。有一次,我爱豆和我都在朋友家里玩耍,他率先占据了朋友家的羊皮毯子,而我作为那个羊皮毯子的忠实爱好者,毅然参与了争抢。我被一群朋友哄笑,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粉。我抗议凭什么粉丝不可以跟爱豆抢毯子,辩白无效后我就自暴自弃,宣布自己被开除粉籍。不过后来我又蹦跶着去说爱豆爱豆我还是要粉你……
我猜,我这种爱豆都要让位于羊皮毯子的人,对那些掏心掏肺的拥你为王为你封疆的追星是真的做不到感同身受。
关于人们喜欢偶像,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毕竟人们有投入感情的需求。人们并不是出现偶像才随之产生喜欢,而是有一份喜欢揣在手里等着砸给偶像——或者砸给别的什么,比如恋人或纸片人……
我有一点疑惑的是,要成为偶像的小朋友们知道偶像是什么吗?为什么会有人的理想是成为偶像呢?以讨人喜欢为追求,总是有一种微妙的漂浮感。当然啦人各有志,成为偶像给更多粉丝带来精神力量,也是挺好的事情。
在这样的疑惑中,我看完了去年两大女团的重点新闻和视频。之后,发生了顶级流量小生公布恋情引发大规模脱粉回踩的事情。
作为一个能区分偶像和艺人的懂一丢丢行的人,我完全理解粉丝们感到被背叛而产生的狂躁情绪。
但还是很好笑啊……我后来想到了一个比较客气的比喻,说这是肉鸡和蛋鸡的区别。吃蛋的人是不用管鸡的,但是吃鸡的人在乎的就是鸡。如果是肉鸡,其实不该说大家多关注蛋,肉鸡的蛋压根就不怎么样,只是肉鸡的拥护者非要向路人显摆自己看上的鸡多么出色,强行吹捧那个蛋。而现在就是一只肉鸡背叛了自己的用户,导致用户回踩其实你根本不会下蛋都是我们为了你在尬吹……
那么,其实把肉鸡蛋鸡区分开也是个好事,我真的不想吃肉鸡下的蛋了。
再后来呢,今年有了偶像选拔的综艺节目,我在微博上晃悠的时候,会看见有人在官方微博里表示有女朋友的练习生就不要浪费名额了,所以说相当一部分粉丝是不接受偶像的恋情的。这么一想,越来越像尼泊尔圣女了对不对,圣女也不能谈恋爱,要向信徒们保证所谓纯洁……
包括毕业这个事情也很体现偶像和艺人的区别啊,贩卖才华的艺人可以朝着老戏骨和人民艺术家迈进,但是作为青春期幻想投射的符号,确实是过几年就过期呢,尼泊尔圣女也是年纪大一点点就回归世俗换届……
嗷嗷我突然明白了,虽然我这种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会不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人想成为偶像,但其实!成为尼泊尔圣女也是很多小姑娘求都求不来的!
哇真是自从把偶像理解成尼泊尔圣女就能解释很多事情了!
那么,虚拟偶像呢?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初音未来或者洛天依来取代尼泊尔圣女吗?
反派公主慕mo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玛莎·盖尔霍恩】开始的半小时阅读 (21人喜欢)
- 此心安处是吾乡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