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观察笔记:我们相信火是连接另一个世界的门(二)
火与文明
05
火,在民俗里面参与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相信只要虔诚地把供奉的纸品投进火里,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和神明就能收到,我们会因此获得他们的庇佑。不过看到潮汕人带着激情跨过熊熊燃烧的火,我还是觉得像看到了神迹哈哈。
大概是晚上9点左右,平时行车的路中间就扎起了高高的禾秆,人声喧哗,锣鼓敲响。火烧起来,年轻的村民穿着统一服装,头顶扎着红头巾,抬着锣鼓、抬着“老爷”,呐喊着,冲向火烧得最高的那块跑跳过去。全部人就跟着一起跑,我拿着我的小微单也跟着跑,最好笑的是,小山的姐姐跑在前面提前帮我找到最适合的机位,“来这里!这里好拍。”
而且因为我手机已经没电了,为防我走失,她们一直定位着我的踪迹,觉得她们非常可爱了。本来运动就让人容易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而火带来的热量又让人情绪高涨,虽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有勇气跑过烧得那么旺的火,身上还不带走一点点火星,也不会受任何损伤,但我觉得这项运动真的把人团结到一块了,真是一个神秘的民俗。





汕头古城
06
普宁给我的感觉很有活力,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城。而汕头,则是一个底蕴深沉的老城,一种悠然自得的气度,但也有两秒错觉:我是不是穿越回了上个世纪。
沿着小公园、百货大楼一顿乱逛,看到姿态各异的各个喵星人,它们的气质是这座城市的缩影,还看到搭着棚架的老建筑。还有,不知道我亲爱的潮汕朋友怎么待客的,我去过那么多次潮汕,至今好像一次牛肉火锅都没在当地吃过,哈哈,非典型游客。但在汕头街头吃了“糖葱包薄饼”(我在大一就学会用潮汕话说出这个食物的名字,像学会念咒语那样),还吃了很多粿,还跟鱼眼对视。












珍珠娘娘你好呀
07
yan姐姐要带我去看凤岗珍珠娘娘庙会,正月十七,在她老家的村里。
入村已是傍晚,她妈妈出来村口接我们,结果她最先看到我,还问我“怎么不见阿yan?”当其时,yan姐姐正在我身边走,但被阿姨完全忽略,我们笑疯。
到步家里,yan姐姐拿出零食招呼我,我吃了一块花生糖。后来,在那片庞大到让我惊叹的祭品里,yan姐姐指着一个比我本人还要高出很多的六角塔,说“这个就是你刚才吃的花生糖。”
因为连日看到诸多元宵习俗,我的新鲜感多少有些败落,不过还是遇到让我非常意想不到的事。走去庙会场地,要穿过一条条村道,差不多到会场的时候,路两边地下坐了两排乞丐,数量之多,我粗略估计有20-30人,“丐帮”是矣……
与在普宁看到的游灯以及跳火堆让人肾上腺素激增不同,凤岗的珍珠娘娘多少比较文静,大家就是准备了超多超繁复的祭品(在场的贡品大概有好几千碟,其中不乏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刻),搭了个台唱剧,然后就是烧祭品朝拜。但规模之大,让我估算不出到底要花多少钱。
yan姐姐指着贡品中间走来走去的一只鸭说,“很搞笑的,他们还会放只鸡和鸭在上面。”









朝拜不分日夜,第二天白天我又来看了一次,一样人头涌涌。不远处看到恒大在建的高层住宅马上要竣工了,觉得眼前这个场景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
我们还一起在小院子光着脚丫晒太阳,轻轻松松地聊天,yan姐姐说要带我去海边。她老家所在的渔村,离海边走路也才30分钟左右,我对这种随手可得的海表示十分羡慕,还开玩笑说“还有地可以买吗?我要来这里建房子养老。”
那天阳光很好,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蓝天一无所有空荡荡,海滩也行人寥寥,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天了。

观察笔记小结
08
这两年看了几部人类学相关的书,习得一些人类学观察的气息(非常浅薄),包括今年过年在逛花街的时候也在想,如果列维斯特劳斯在现场,他会怎样描绘这种年前逛花街的习俗。很多事情,突然换一种眼光,会变得很有意思起来。
去年元宵去了一趟潮汕,确实有开了眼界的感觉,潮汕人民说元宵是他们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第一个月圆。而且他们都非常虔诚地相信,如果诚心供奉,神明就一定会保佑。
我觉得这种共同的朝拜仪式,可以令分散的个体连结起来。仪式越是大型,花费越是庞大,刻下的烙印越深,个体就会因为这种共同的事件产生深深的认同感,从而能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