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
决定参加北京电影节是开票前一周的事。起因是妖灵妖老师一遍遍地拿《春光乍泄》的大银幕诱惑我这个墨镜脑残粉,前思后想没能经住三部墨镜大银幕的诱惑,决定北上。
4月1日的抢票可以说是轻松加愉快,唯一一场没有抢到的《重庆森林》靠着山海经读者群结识的小伙伴(能抢到陆上行舟的手速)也顺利买到。不过轻松愉快之前的两天体验却着实不怎么样。开票的前两天公布第二批片单,开票前一天中午发布排片表。我是在看荷索之前的中午饿着肚子,看着那张官网上能把眼乌子看得弹出来的表格排出了一个周末的场次。
看完荷索回家之后再向妖大讨教了一下几个场次如何选择,确保自己不会错过珍贵的放映机会,在做了赶场的功课之后,确定了要看的十部电影:《盗马贼》、《夏夜的微笑》、《天涯沦落女》、《龙城十日》、《蒲公英》(原定派对把妹,开票前看到山海经推送后更改)、《昆虫物语》、《北京你早》、《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以上影片按场次时间顺序罗列)
抛开开票前的糟心事和同上海一样无解的的屏摄,北京之行,留下的基本都是美好的回忆。尤其是赶场的间隙,感受到了上海究竟有多么文化荒漠。不谈资料馆,moma的百老汇几乎完全照搬香港,整体的布置迷影气氛十分浓厚。电影院里各处都张贴着经典电影的海报(香港都没这样);电影院里还有商店卖各种经典艺术电影的海报和电影书籍;旁边的玻璃窗玻璃门上写着电影史。
赶场到早了还在旁边的库布里克转了圈,电影哲学文学和我口味的书一应俱全,电影那块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摆着的是黄爱玲的《戏缘》与大陆未出版的《候麦》。想想上海却是连一家书店都容不下。
当然两天半里最美好的还是电影。虽然十部里睡了四部......但睡着的除了伯格曼《夏夜的微笑》,其他三部清醒着看到的部分觉得很一般,没看全也没什么可惜。四部中最大的槽点就是通县全球独家4k修复加帧技术,关于这个豆瓣微博都已经有很多讨论,我的想法和大部分影迷一致,相当不喜欢现在的效果与资料馆对修复的理解。剩下六部里最大的惊喜来自于上海无法放映的两部。开票前一小时才通过山海经推送了解到的《蒲公英》轻松精彩,一扫我当日赶场吃饭诸事不顺的阴霾;北京一行的收官之作《春光乍泄》,杜比厅和泽东自家质量极好的拷贝让我之前的观影等于白看,彻底折服于杜可风黑白彩色都美轮美奂的摄影与王家卫在九七之时迸发出的最为绝望的情绪,泪洒耀莱五棵松。一直以来最爱且看了无数次的《重庆森林》终于得以在大银幕上看到,看完那晚发生的一件私事,更让这部电影成为了我永远的精神寄托。尽管前两部在上海放映有极大难度,还是一万分地希望能早日在上海的大银幕上重温这三部电影。
影迷就是如此地容易满足。赶场的堵车、夜晚的寒风、被雨淋湿的一天、饥肠辘辘与睡眠不足,只需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就能忘记一切烦恼忧愁。《春光乍泄》散场之后,我走出影院,走入那个春风沉醉柳絮飞扬的下午,我前所未有地认同杨德昌那句话:是电影使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并非是在电影观念上,而是电影延伸于现实之中,充实了我的生命)。然后,我踏上了回沪的火车。
事实上北京之行之于我最重要的体验,便是我之前发在广播里仿照春光乍泄的那句:
虽然兜兜转转走了很多冤枉路,不过我终于看到了墨镜的大银幕。我觉得好难过,因为我始终觉得,看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的应该是两个人,而我右边的位置,一直空着。
-
jonysill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30 2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