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能力达到“如此甜蜜的煎熬”
“为爱痴狂”世界著名女中音科泽娜与巴塞尔七弦琴巴洛克乐团音乐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国内的西洋作品女声独唱音乐会很少,古乐等巴洛克音乐会也不多,当看到 “科泽娜与巴塞尔七弦琴巴洛克乐团音乐会”这样的结合时,自然充满期待。一直喜欢女歌唱家的独唱CD,有一年进了柏林的音乐书店,看到那么多的女声CD扑面而来,简直美不胜收。对着那些陌生的面孔寻觅试听,除了早已闻名的意大利的巴托丽( (Cecilia Bartoli )外,“发现”了俄国的安娜·奈瑞贝科 (Anna Jur'evna Netrebko ),还有一些德国、英国歌唱家,至于这位捷克的女中音科泽娜( Magdalena Kozená 在)还真是没有印象。

女歌唱家,声线第一,风度也很重要,可以不那么漂亮,如韩国的曹秀美,但气场强大(当然她的声音也相当出众)。科泽娜的音量似乎有些小,爆发力不够,她唱歌时身姿不够挺拔,也折损了风度。

至于演出方极力推荐的她在蒙特威尔第的《坦克雷德与克洛琳达之争》中一人分饰三角,演出巴洛克歌剧的女声独角戏,从歌唱到服装、灯光、舞美设计都很一般,实在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科泽娜演唱的《序列曲 Ⅲ》(为女声而作)听起来像是歌手的即兴发挥,意思有点像龚琳娜的《忐忑》。当我得知这首曲子是严格按照作曲家卢西亚诺·贝里奥的谱子来演唱时,并未能对科泽娜的背诵能力产生钦佩,而是在怀疑现代音乐对歌手要求这种抽象炫技有什么意义,因为——真不好听。

好听的是这首歌,“如此甜蜜的煎熬”(选自《模糊的旋律——第四首诙谐曲》,蒙特威尔第作曲),也是今晚科泽娜唱得最好的歌。这首歌旋律好,也很适合她,结束后我一度希望谢幕时她能把这首歌再唱一遍,当然这不可能。她加唱的第一首是 lascia ch'io pianga ,比起《绝代妖姬》和巴托丽两大强手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又难以进入。

散场后,走在长安街上,留在脑海里的旋律仍然是“如此甜蜜的煎熬”,以及歌词:“……愿她痛苦、懊悔、焦思,终有一日为我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