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评注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读杨伯峻《论语译注》:“《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中对《关雎》这首诗,以及对这句话的理解,我觉得是错的。网上看了几个翻译,也不太认同。
这首诗所表达的应该是一位普通百姓的男子爱慕一位上流社会的美丽女子。
“参差荇菜”句,指的是男子的劳动,描写男子采野菜,想象着美丽的女子此刻正在欣赏音乐、陶冶情操。不过诗歌未必写实,采野菜泛指普通下层人民的一种日常劳动。
《论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我理解其中含义是,“乐而不淫”指上流社会注重品德修养,欣赏礼乐,但不沉溺酒色。“哀而不伤”则指下层社会的普通百姓尽管劳苦烦恼,爱慕上流社会的生活和人,但并不愤世嫉俗也不颓废。此诗通篇对该美丽女子不吝赞美之词,对这位美女的追求大概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另外还看到一种解释,说这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后几句来看确实像婚礼的场面。但即便如此,“参差荇菜”与“窈窕淑女”的对比还是很鲜明。也可能是描绘上流社会的一个婚礼,心理活动却是一位下层百姓的男子爱慕婚礼上的这位美丽女子。
儒家比较务实,承认社会阶级的客观存在,孔子将该诗编于《诗经》头篇,应该是有所寓意。可能他的理想国正是上流社会“乐而不淫”,追求高雅艺术,普通百姓“哀而不伤”,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