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
查看话题 >“要艺术,不要战争”
give peace a chance
这两天,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下面这个视频刷屏了?
这是2017年3月15日,叙利亚内战的第六个纪念日上,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作曲家Zade Dirani,发布的为叙利亚谱写的歌曲——《心跳》(Heartbeat)。
在大马士革近郊旁的一片废墟中,10岁的叙利亚盲童Ansam和40名小伙伴们,一起唱起了这首歌。
在战火和摧毁中 我们的伤口很深
我们想大声呼喊 但却很微弱
我们虽是孩子 但是呼喊也发自心底
我们想抹除恐惧 带来改变
用最响亮的声音 用呐喊 用歌声
希望有人能听到
我们想要童年再次回归
不同于其他同类的视频,这个MV中孩子们脸上都带着纯真灿烂的微笑,他们站在自己原本美丽的家园的废墟中歌唱,用彩色的油漆、风筝和气球去装点破败的建筑、废弃的车辆。这听天籁般的童声回荡在残垣断壁中,更加令人心碎。
当我搜索这个视频时,看到这样一句话:
“战争整整打了七年,七年了,当我准备回到我的祖国的时候,我的政府却告诉我千万不要回家 。”
—— 一位叙利亚难民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虽然一直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从没有经历过这样惨痛的经历,但这些视频、图片和文章,令人触目惊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该是多么让人绝望而悲伤...我并不懂什么政治、军事,仅仅作为一个人类来说,战争是多么反人类的存在,和平而快乐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好么。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千万种差别,但我们都是人啊,为什么要这样的伤害。

战争就如同一台散发着刺鼻血腥味的巨型绞肉机,被摧毁的城市可以重建,但绞碎的灵魂和生命是永远的悲剧。
现实主义者认为,战争并不是牺牲、勇气、残酷等词汇就可以简单描述,战争让懦弱的人性得到洗礼,战争铸造了现代男性的气质。在艺术家的眼中,战争有着不同的脸,有时是勇士的肌肉,有时是平民的哀嚎,有时是人类文明的废墟。
提到反战,不得不提——最神秘的英国涂鸦教父班克西(Banksy),他创作过大量以现实生活和反战内容为题材的作品,风格大多是一种黑色幽默。



他曾冒着被杀风险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上创作,被以色列警方警告后仍旧坚持画完,在那里留下了他的嘲讽,也留下了一丝温情。这一做法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涂鸦爱好者,许多当地人也来到隔离墙。用涂鸦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不满。



提到反战艺术的明星,最著名的莫过于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小野洋子(Yoko Ono)1969年的行为艺术作品“床上和平运动”(Bed-in For Peace)。

1969年在位于蒙特利尔的皇后伊丽莎白酒店1742号房间,约翰·列侬和已有身孕的小野洋子整整7天都在床上,开着房门,接待媒体和政治人物。列侬替他这种看似偏激的行为命名为“为和平而卧床”。他说“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
他们的口号是“Give Peace A Chance”。列侬还为此创作了同名歌曲,并迅速成为反越战运动的圣歌。
Everybody's talking about
B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
This-ism, that-ism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战争留给我们的是残酷和死亡,法国艺术家Mister Blick将战争黑白照片进行了修改,用艳丽的鲜花代替了冰冷的武器,创作了这样一组作品《要艺术不要战争》(Make art not war)。



战争中看到的不是人类丑恶的一面,而是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敢说自己期待战争的人,恐怕都是没见过硝烟的。
无他,唯愿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 本文版权归 Wonderlan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