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索尔城门下
从古罗马遗址出来行驶30公里,就到了第二个皇城梅克内斯了。 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王国皇城之一,在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1672年由阿拉维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 苏丹将梅克内斯变成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的地方,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门。这是一个十七世纪马格里布时期的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和谐的统一体。当时的伊斯梅尔是位非常骁勇善战的君主,收复了被英国人占领的丹吉尔、西班牙人占领的休达,从而统一了摩洛哥;还擅长经济建设、政治外交,他统治时期的摩洛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骁勇善战的伊斯梅尔,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与欧洲诸国抗衡,大量招兵买马,建成了一只几乎全部由黑人奴隶组成的15万人强大军队。传说,伊斯梅尔带领这支‘黑色禁卫军’一生所向披靡,从未尝过败绩。大约正因此,黑色,才成为代表梅克内斯的颜色,为英雄情结平添了一抹残忍的黑色。
梅克内斯古城最出名的就是那条保存完好的连绵25公里的古城墙了,它是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城墙中最为壮观的,当属以“胜利、凯旋”之意而得名的曼索尔城门。如今梅克内斯老城的曼索尔城门(BabMansour),已被例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说当年穆莱·伊斯梅尔建造时,是作为“给自己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来修建的——高大、雄伟,圆形的拱门两侧还立着两座类似阁楼一样的护堡,造型十分别致。镶嵌在城门和两侧护堡上繁复、斑斓的伊斯兰花纹几乎覆盖了整座城门,花纹里还装饰着许多阿拉伯文的草书图案,据说是一些类似“真主保佑”的阿拉伯箴言。这些马赛克镶嵌画的工艺要求十分高,一平方米的马赛克装饰要放上两万个不同颜色的瓷块,一个工匠要花上4个月时间,精细、精美、精彩,可想而知。而两侧护堡下面支撑的石柱,据说就出自不远的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

城门虽然经过岁月的侵蚀,但是它的雄伟、气派在多年后依旧让人心生感慨。君主为了江山去战争,虽然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是多少平民在战争中死去,匆匆过完自己悲惨的人生。 又有多少曾经的辉煌文明,在现代野蛮人的破坏下消失殆尽。空留城门还见证着那历史的繁华与落寞,供后来人凭吊。如今的城门里已然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各种店铺,此地游客尚少,当地人在此还过着平静的生活,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更多了几分热闹。城门对面的哈丁广场,更是热闹,商铺饭店林立,茶座里悠闲坐着的男人们,无聊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女人们很少见,应该都在家辛苦劳作呢。 哈丁广场东北面有一堵160公尺的城墙,四周围绕11个小巧精致的绿瓦小亭子,这儿现在是老城最活跃的地方,每天下午都会有各种集市和民俗表演。 可惜游客时间太短,没有赶上观看表演,只好远远地望着人们热闹的身影发了一会呆了。在城门下偶遇一群从外地来的摩国小朋友,大家非常热情,用法语大声地打着招呼,也争相和团友合影,他们的自信和大方给秀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路上还时不时地有马车经过,是招揽游客的一种方式,虽然没有坐上去感受,但是一边是古老城门,一边是现代广场,倏忽马车穿行,转头出租车停在身边,真是一幅让人流连莞尔的美好场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