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论》
“凡是在私人利益归属于公共利益的时候,道德的性质就会突显出来,因为它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牺牲和克制的精神。”
“道德生活就像是人们的肉体精神一样,总是要适应相互矛盾的需要,因此,它自然是由各种矛盾的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进行限定,相互寻求平衡。”(不解)
“意识越显得暧昧,就越不善于变化,因为它很难及时地感受到变化的需要和变化的方向。相反,明晰的意识则在事前就准备好了适应变化的方法。这就是由科学引导的智慧能够在集体生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原因所在。”(不解)
“赫拉克利特说:对立之物总相一致,最美的和谐来自于对立,万物由斗争而生成。”
“毫无疑问,只有在同类个体之间才会产生两性的吸引,而且爱情往往在思想和感情达成某种默契之后才会产生出来。然而,这种倾向的特殊性征以及它所产生的特殊力量并非来自于相似性而是不同性质相互联系的结果。正由于男女有别,才能够相互倾慕。在上述情况下,也并不是因为有了简单而又纯粹的矛盾性,会产生一种互补的情感:只有那些相需相成的相异性才会有这效力。事实上,男人和女人只是作为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而分离开来的,他们的结合只能算作这个整体的重新组成。换句话说,性别分工是产生婚姻团结的根源,因此心理学家说得很对:在感情的进化过程中,两性分工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使人类最无私的倾向成为可能。”
“现代心理学又重新回到了斯宾诺莎那里,宾诺莎认为,任何事物都因我们喜爱而变得美好,而不是因为美好我们才去喜爱。倾心和意向乃是根源,快乐和痛苦乃是枝蔓。”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