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阅读的五本入门书,看完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会读书了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大家对于知识的获取也变得比以往更加的迫切和焦虑。
而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首选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从每年都在增加的图书出版量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书籍获取变得空前容易的情况下,很多人又绝望的发现,书越来越多,但是读书变得越来越慢。
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入抽丝,就是绝佳的形容。
但是读书真的有这么难?知乎上、豆瓣上,那些一个个一年读一百本,两百本甚至三百本的高人们,难道真的是天赋异禀,大脑构造异于常人么?
根据我对战隼、秋叶大叔、萧秋水、彭小六等知识大V的研究,发现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没有四只眼睛看,没有两个脑袋想,但是为什么他们读书能读的又快又深呢?
我这里介绍五本阅读方面的书,读完之后,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阅读的力量》

这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及畅销书作家斋藤孝的书,是他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开班读书私塾的心得,回答日本年轻人为什么在现代还要继续读书,以及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处的一本书。
虽然是针对日本的大学生阶层说的,但是对于中国的年轻人同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同时这本书也引起了我的一个思考,就是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把这一点先想明白了,那么读书慢的第一个症结,也就有了解法。
找到内在动力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找到你做这件事的原因,读书也是一样,是为了增长见识而读?是为了修养自身而读?还是仅仅为了聊天有更多的谈资?
当然,也可以翻开这本书,看看这位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对于读书意义的总结。
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在豆瓣打分7.2分,作为一本励志鸡汤,这个分数还是不错的,不过不要小看这本鸡汤。
有多少人的阅读生涯,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呢?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书里用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阅读的重要原则。
就是读书要快乐。
为什么说是重要原则?现在很多人读书,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读书需要很痛苦的坚持,这一点很成问题,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而非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在痛苦的时候坚持,是有效果的,但是智力活动,痛苦就意味着你阅读效率的降低,同时也在提示你阅读方法有问题。
当然,除了这一原则,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也确实励志,也可以作为有意读书的人当做榜样。
三、《王者速读法》

上面两本书,其实都是属于理念型的,就是先塑造你拥有一个正确的阅读理念,但是有人就会问了,有正确的阅读理念,就能读的快了么?
说老实话,并不能,所以我推荐了第三本书,这本书很薄,讲述的道理也很简单,就是速读并不是单纯阅读速度的提升,而是理解力的提升,同时也告诉读书人,书籍在现代社会早就不是当年物质缺乏年代的珍惜物品了,而是现代人类成长的顾问和工具。
所以尽情随心所欲的去阅读和利用,这样才不会辜负了每一本书的价值。
四、《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阅读领域,这本书的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经典的不能再经典了,出版十四年,每年都再版,这本书可以说是阅读方法类书籍的开山之作。
当然,这本书经典之处更在于,它揭示了阅读是分阶段和步骤的,而不是一味的苦读。
而不同阶段对应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同时,经过训练和联系,阅读能力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代表着高效阅读并非是天赋,而更多需要努力。
五、《这样读书就够了》

以前流行一个词,叫做开卷有益。
是说只要读书,就是好事,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开卷变得越来越简单,有益却变得并不那么的简单了。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买书变得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却发现,买回来的书,读过的少,即便是硬着头皮去读完,但是好像没有获得什么真实的成长。
所谓“我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是这一状态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推荐最后一本书,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作为知名的培训师和畅销书作者,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出了“拆书读书法”这一新颖的阅读方式。
重点不再放到读完一本书,或者是读过一本书,而是怎么把一本书读到身上,让自己真正的拥有书中教授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书单列完了,对于阅读这件事来说,多读书,读好书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读书也要学会阅读方法才能够读的又多又快。
希望读完这个书单上的书,你也能学会真正高效的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