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研读 蒋绍愚 第27集 哲学思想(三)
第27集 哲学思想(三)
4、探讨“和与同”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夷维人,今山东莱州)
(子犹,名梁丘据,字自由,春秋时齐国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信任,为其佞臣。)
“同”是单一的, 排除了任何的不同意见。“和”是多方面的,互相补充,互相调剂。
《国语·郑语》:去和而取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5、探讨“天命观”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篇》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篇》
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篇》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篇》
20.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篇》
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篇》
重点要讲解“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命是人禀天而生,其道难测,又好恶不同,若逆向人说,则伤动人情,故孔子希说与人也。仁是行盛,非中人所能,故亦希说许与人也。
朱熹《论语集注》: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与”看作动词,意为许也,赞同。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却赞成命,赞成仁。”
清人·史绳祖《学斋占毕》:盖子罕言者独利而已,当以此句作一义,曰命曰仁,皆平日所深与,此句别作一义。与者,许也。论语中与字,自作两义,如吾与点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又与其进与其洁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义之与比吾不与易也吾不与也等字皆其比也当以理推之
《史记·外戚世家》: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汉书·外戚传序》:孔子罕言命,盖难言之也。
《孟子·告之上》:《论语》曰:“子罕言命,谓性命之难言也。”
《国语·晋语》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隂谋以取胜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衞【曹在卫东故也】衞人弗许还自南河济【従汲郡南渡出衞南而东】侵曹伐衞正月戊申取五鹿【卫地】楚人救衞不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説焉【召子丛而杀之以谢晋说音悦】谓楚人曰不卒戍也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磔晋死人于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舎于墓【舆众也舍墓为将发塜】师迁焉曹人凶惧【迁至曹人墓凶凶恐惧声】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贤人也】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卑宋人楚子入居于申【申在方城内】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君取一以释宋围惠晋侯臣取二复卫曹为己功】不可失矣【言可伐】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言将为诸侯所怪】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雠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私许二国使告絶于楚而后复之携离也】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説乃拘宛春于衞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絶于楚子玉怒从晋师己巳晋师陈于莘北【云云】楚师败绩晋师三日馆谷【馆舍也食楚军谷三日】
子与之,韦昭注:许之。也就是,子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