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认知心理学 Bruce
认知心理学 Bruce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1)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实现目标。
2)历史过程。
心智不可认识论。
心智不能直接测量,但能通过可观察行为进行推测。-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
构造主义出现,内省分析法是主要数据收集方式。
行为学派-巴普洛夫的狗铃声试验
计算机理论的兴起,引起心智研究的复兴。
二、脑与认知
1)神级元
大脑有许多神经元,每个都有树突与轴突,树突负责接收信号,轴突负责传递信号,神经元联结在一起形成回路。此外,还有可以感受外界刺激的特异神经元,具有一个感受器,如触觉、听觉与视觉等。
信号在轴突末端释放神经递质可以通过突触间隙,否则信号阻断。
沿着轴突传递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发生改变。
用皮肤为例,当压力增大,电位形状与高度保持不变,频率增大。
2)大脑功能定位
神经元具有传递信号方式类似,但通过不同的脑区来负责不同的功能。覆盖在大脑上的3mm厚的大脑皮层负责认知。
初级感受区。视觉初级感受区在枕叶,皮肤觉初级感受区在顶叶,味觉和嗅觉初级感受区位于颞叶下方和额叶的一小部分。额叶可以接收各种感觉信号,并整合。
3)脑成像研究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通过血液注入微量放射性物质,血液流动快,活动频繁。
fMRI通过血液中铁离子的监控,活动大,血液失氧大
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4)大脑分布式加工
多个脑区协同完成一项工作。每件事物是多特征的。
5)特征觉察器
看见,事物进入视网膜,每个神经元对特定的特征放电,神经元协同工作,反应事物的整体。
祖母神经元,存在某一个具体事物的专用神经元,但科学上尚存在分歧。
知觉一棵树和回忆一棵树,是不一样的。知觉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放电,回忆是脑内神经元的放电。
第三章
1)知觉始于感受器,自下而上进行加工
生理层面的自下而上,看见一棵树,特定的神经元被激活。
行为层面的自下而上,通过感觉多种复合特征来感知一个事物,同时可以进行成分修复,如只看到部分可以猜测出整体。
2)基于先验知识或期望的,自上而下加工
感知大小,知道距离的远近与看到大小的联系。
对语言理解,可以进行语音的分割。
赫尔姆霍兹的无意识推理理论,我们的某些知觉源于我们对环境做出的无意识假设。将感知的客体理解成最接近的客体
完型理论。即基本元素如何构成一个实体。如连续律,盘子一起的绳子不能看到全貌,但本能任务是连续的。简洁律,奥运五环,理解成五个相互交的环,而不是多个物体放在一起。相似律,自动将相近的归类。熟悉律,如将云彩看成某种事物。完型理论是启发性的,并不是严格的算法,可能会存在错误。比如树后的两截树桩,从树前看会被认为是一体的。
环境规律对知觉的影响。物理律,自然界水平和竖直方向多,人更容易感知这些方向等。语义律,某个事物会联想到场景与其他相联系事物。
3)神经元与环境的影响
多环境中经常出现的东西,更敏感,可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基于环境可以可塑。知觉和运动可以互相影响,通过运动,让知觉更全面
从枕叶到颞叶负责知觉客体,从枕叶到顶叶,负责控制与客体的互动。的两条皮层加工通路。
4)镜像神经元
位于前运动皮层,观察别人的动作。当别人做这个动作,自己做这个动作,放电基本一致。猴子香蕉试验。
第4章 注意
内隐性注意,眼睛以外的注意。分配性注意,注意到不止一件事物。选择性注意,聚焦于一个客体。外显性注意,移动眼睛来关注。
1)选择性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双耳试验,双耳放不同东西,被试追随其中一个耳朵的声音,则对另外一个声音的详细情况不了解。同时存在一个鸡尾酒会效应,虽然不能感知到全部信息,但当听到与自身关切信息时还是能感知到。
2)认知资源、认知负载以及与任务无关的刺激
一个人加工一项任务需要占用一定资源,但熟练任务占用资源少,是低负载的。
通过侧干扰相容任务可以验证。
斯特鲁普效应,读出带颜色的颜色字,更为困难。
分配注意可以通过练习获得,如驾车。
3)注意与视知觉
非注意视盲,运动场上穿过的穿熊衣服的人。
变化视盲,图片差别对比,影视里的穿帮镜头。
外显性注意分为外源性注意与内源性注意,在于自身是主动还是被动,如主动找东西,或者被动听到声音去看。
第5章记忆忆
1)多重记忆模型
感觉记忆是最开始阶段,包括所有信息,持续几秒甚至更短;短时记忆,可记忆5-7个项目,持续15-30秒;长时记忆,包含大量信息,维持几年甚至几十年。
2)感觉记忆
视觉滞留。
3)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时间。
前摄干扰。
短时记忆的容量。
编码是信息表征方式。面孔记忆是一种生理的编码方式。声音是听觉编码。图像是视觉编码。记住内容是基于意义的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是听觉编码的。
4)工作记忆
在多重模型中,短时记忆有局限性。工作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可暂存和操作一些复杂信息。
工作记忆包括三种成分,语音回路(包括语音存储与发音复述加工),视空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回路,语音相似性效应,记忆中混淆发音相近的词;词长效应,词短记忆效果更好;发音抑制。
视空画板。判断一个物体转多少角度到另外一个位置。心理旋转。
情景缓冲器用来补充模型的不足,工作记忆能保持的内容多于想象。
5)前额叶损伤引起注意控制问题,同时也是工作记忆最为紧密相关的大脑区域。
6)工作记忆容量与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智能之间存在正相关。
第6章 长时记忆
顺行性遗忘症,无法形成新的记忆。逆行性遗忘症,对过往经历的遗忘。
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与语义编码是三种长时记忆方式,但语义编码是最主要的。
长时记忆分外显记忆(意识或陈述记忆),由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组成。内隐记忆(非陈述记忆或无意识记忆),启动、程序性记忆、条件反射。
1)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知识的记忆。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是分离的。从一些脑部损伤患者的表现可以推断出来。
情景记忆消失后,语义记忆仍可保存。
与情景记忆相结合,语义记忆能得到强化。
语义记忆通过影响注意来影响我们的经验。
2)启动、程序性和条件反射
启动,某个刺激出现影响了后续的刺激测试结果。例如广告。
程序性的,如系鞋带。
第7章 编码和提取
1)编码,把信息放入长时记忆
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
加工水平基本要素,浅加工关注词本身的物体特性,深加工关注联系。
编码方式会影响影响提取。如将单词放入长句,形成图像视觉,将单词与自我联系起来的自我参照,生成效应,组织信息,测验效应(测验比重复阅读更容易记住)
3)提取
提取的线索,编码特异性,状态依存学习,适当传输加工
4)学习方法
精细化、生成与测试、组织、休息、匹配学习与测试、避免学习错觉
5)记忆与大脑
记忆导致突触放电,形成新的蛋白质。突触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长时程增强现象。
记忆存储在大脑多个位置。海马对形成新的长时记忆非常关键。
新记忆很脆弱,如脑部创伤会导致新记忆无法形成。依赖突触巩固。以及再巩固。
第8章 日常记忆
1)自传体记忆
有关生活的情景记忆和对个人生活事实的语义记忆。短期记忆情景记忆是主导,长期记忆语义记忆是主导。自传体记忆包含空间、情绪和感知成分,是多维度的。自己拍的照片能激活更多的脑部反应。
40岁以上对近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更多,其中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增多被称为记忆隆起现象。基于三种假设,自我印象假设,认知假设,文化生活脚本假设。
2)异常事件记忆
与情绪相关的记忆更容易被记起。
闪光灯记忆。日期越久,记住的细节越少,记忆犯错就越多。
1)记忆的本质
记忆是基于事实加上额外因素如知识、经验和期望等建构而成的。
源监控和源监控错误。人类记忆的内容混合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与理解。比如记忆中的故事许多元素给替换成了本身的文化背景。而人们的基本常识与实践前后发生的可能混淆的事会引起记忆的错误。
2)错误记忆与本质
记忆的建构属性反应了心理加工的创造性本质,使得我们能理解语言、解决问题与决策,也帮助我们在信息不全是补齐。但也会导致记忆错误。比如阅读大量与睡眠有关的词汇,被试在测试过程中会认为自己阅读了睡眠这个词。
3)暗示可以创建或篡改记忆
错误信息效应。被试在被展示一些信息后,进行记忆报告,实验人员加入的额外信息会导致其对信息描述的改变,是事件后误导信息。理论解释有三,误导信息代替了原始记忆,引发了干扰,引发了源监控错误。
创造早期生活事件的虚假记忆。
目击证人犯错。目击者再认错误。注意力集中错误。熟悉性错误。暗示导致的错误。
第9章知识
1)通过概念与分类来认识世界。
事物的根据定义分类有时候非常有用,但许多情况下不能很好的帮助我们。通常我们是通过家族相似性来进行区分的。具有高原型事物的信息提取更快,受启动影响更大。从总体水平到基本水平到具体水平。
2)语义网络
在人的记忆中存在一个网络,总体的特征放在高层次处,个体特征放在自身除,可以节省记忆空间,称为认知的经济性。
联结主义理论。是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第10章 表象
1)心理表象
人在缺少物理世界的感官刺激的情况下,重构感官世界的能力。
表象与知觉存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
表象背后是空间性的还是命题性的?绝大多数表象都支持知觉性质。
第11章 语言
语言是声音和符号,用来表达情感、想法、思维和交流经历。
语言的层级结构性和规则性,使得语言有了创造性。
语言的普遍性。
语言的研究。
音素和词素。
口语感知音素与词汇,阅读感知字母。
第12章 思维,问题解决
问题,当前状态与 目标之间存在障碍,同时还不清楚如何排除这个障碍,问题就产生。
界定良好问题,是由唯一正确答案的。界定不良问题,是不必须有一个正确答案。
1)塔式塔方法
头脑中表征问题的方法,影响问题的解决。重构与顿悟。
固着,关注问题特定方面会阻碍人找到解决方案。最常见的是客体的用途阻碍。双绳问题。
2)信息加工方法
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及中间状态。河内塔试验。
3)应用类比解决问题,登克尔辐射问题
专家比新手持有更多本领域知识,知识组织与新手不同,优势仅限于其专业领域。
发散思维与界定不良的问题紧密联系,复合思维与界定良好的问题联系。
第13章 思维推理与决策
演绎推理,三段论与逻辑,明白证伪原则,四卡片问题。
归纳推理。
可得性启发。判断致死的因素时,会根据自身经验选择。代表性启发。当判断事物联系时,常用,如某人的某些特征自然归为某类。大数法则。
证实偏向。
决策的效用理论。
情绪影响决策。即时情绪。必然的即时情绪和偶然的即时情绪。
风险规避。
备选项的呈现方式影响决策。
思维的生理机制。
7�'��F~s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