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之我见
关于写作 首先,人对故事是有需求的,乔治马丁说“读书的人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经历一种。”确实,人这一生太过短暂,必须要通过新鲜的有趣的故事来延长自己的生命。然后,我还认为写作是人的本能之一,人生而具有想象力,后天获得了语言能力,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写作。接下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想,优秀的作家和普通的作者有哪些不一样呢? 休谟认为“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我忘了哪位哲学家说过的,他认为人生来是空白的,一位人之所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完全是由于后天的经历或者学习导致的。我完全赞同这种说法,我不否认有人生下来就有出众的文学天赋,譬如海明威,譬如李娟(关于李娟,她真的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她真的只有高中的学历,就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而且完全没有后天雕琢的痕迹,没有华美的词藻,就是简单质朴的文字就能打动人心,我真的是十分钦佩。枳,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一定要读她的《阿勒泰的角落》),大多数优秀的作家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或者经历来为自己提供写作原材料,罗伯特麦基认为没有所谓的灵感,灵感都是基于之前看过的东西而衍生出来的。他还在《故事》中写道“无知不会把才华饿死,但是会饿晕。”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要写出一些东西就要自己有很多东西,事实上每一个有很多东西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太差。 我昨晚上公选课的时候在想好的小说和一般人写出来的小说哪里不一样?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小说的故事性和文学性分开,然后我最终把一个好的小说所具备的条件总结了五点。 1:有故事性,作者明白一个故事要有矛盾,要有悬念,要设计合理,要有完整背景。 2:结构好,先说叙事结构,同样一个故事,平铺直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很多优秀的作家都不愿意平铺直叙。就像电影有剪辑一样,故事也应当有剪辑,我个人也尤其喜欢这种类似于和观众或读者做游戏的感觉。事实上这种类似于电影剪辑的写法近代才发展起来,大概开始于杜拉斯的《情人》,王小波说好的作品从写完之后不仅要接受无数遍的文字上的修改,还要经过顺序上的调整,事实上杜拉斯的《情人》的成功就是调整到不能再调整的结果。然后再说故事结构,我认为网络玄幻小说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棒,他们的故事大多架构宏大,可读性很强。再比如说《冰与火之歌》和《魔戒》这些作品的故事结构都很棒。 3:文采好,这个问题是最难想清楚的,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到底何谓文采好呢?为什么都说网络快餐小说没有文采呢?而且读者在读文采好的作品的时候有很直观的感受,读起来让人有不可名状的感觉。我也上网上搜索了这个问题,但是网上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我就在这里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我暂时认为如果你只读一个句子而觉得有文采的话,那只能是因为它用到了修辞手法,是的,我认为单就一句话来讲如果要写得有文采的话只需用到修辞手法,事实上修辞手法就是针对一句话来讲的,我们只会说这句话用到了几种修辞手法。汉语发展了这么久,我想前人早就把一句话能写成什么样用所有的六十多种修辞手法涵盖了起来。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没有给比喻,排比,拟人等等六十多种修辞手法起名字,也没有把它们叫做修辞手法,那我们该怎样评价一句话写的有文采呢?、 然后就是几句话结合起来需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王小波举过一个例子,“朝雾初生,落叶飘零,让我们把美酒斟满。”如果改成“早晨雾气慢慢升起来,落叶飘零,让我们把美酒斟满。”读起来就没有刚才的美感,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写诗的原因吧,韵律这种东西好像生来就对人类有种说不上来的吸引力。还有句子的结构也要不断推敲。 4:有启发性,我说过一个优秀的作家是先有了一个思想接下来才会因为思想衍生出故事,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到“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所有的故事,无论是真诚还是虚假,明智还是愚蠢,都会忠诚的映现出作者本人,暴露其人性或者是人性的缺失。”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输出了作者的价值观,他还在《故事》中写道“价值观,人生观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源泉。”这些话我都同意的不能再同意,事实上我对故事的理解基本都出自于罗伯特麦基的这本《故事》,虽然我陆陆续续读了两年还没读完,但这本书实在使我受益无穷。不信你仔细回想一下,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多少有点启发意义,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我也有理由认为这种启发和帮助是一部作品的究极意义。 5:人物,我赞同前辈们的一句话是说作家在创作不同的人物时是精神分裂的,我也认为优秀的作家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否则他们无法把自己想象成自己故事里不同的人物。事实上人物性格的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会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的越深,其选择就真实的体现了人物的本性,而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与反衬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就像近几十年来都无法被超越的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一样,我一直认为这部剧的编剧是一位优秀的作者,他依据上面两种方法把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 我大概只能想到这么多了,这是我对写作的粗浅理解,希望能对各位的写作起到那么点启发作用。另外我一直秉承的观点就是看电视剧和电影就像看小说一样,甚至于比看小说更直观,更享受。 2018年4月20日写于一个佳得乐空瓶子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