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仰光漫步,行走在19世纪的缅甸
与缅甸不期而遇
去缅甸完全是一个意外,但似乎冥冥之中又有注定。当团队活动最终确定要去泰国曼谷和芭提雅的时候,因为之前来过曼谷,已经没有了新鲜劲儿;而对芭提雅的印象一直很差,因此对行程完全没有兴趣。
我十分痛恨不愉快的旅行经历,也痛恨被别人管束的感觉。因此,尽管行程很紧凑,还要兼顾到辗转芭提雅和部门聚餐,但我还是硬挤出了一天的时间出来。
而对于这一天如何使用,我却完全没有疑虑。我在地图上看了一下曼谷的位置,然后把自己想去的吴哥、琅勃拉邦、仰光和曼德勒四个地方的机票全部搜了一遍,比较了时间和票价,仰光往返只要五百块,于是,当即拿下!
其实去缅甸我是非常乐意的,也是非常向往的。有一段时间经常看别人写的曼德勒的游记和拍摄的蒲甘日出的照片,那壮观的万塔丛林和玄妙的日出晨光,与这个南传佛国一样散发着迷人的金光。不过可惜的是,一天的时间不足以往返蒲甘,更看不到日出,于是只好取道仰光,领略一眼缅甸的风貌。本来对仰光期待不多,只想看一眼与柬埔寨吴哥窟、印尼日惹浮屠并称东南亚三大神迹的大金塔,但其实想说,虽然仰光不足以成为一眼惊艳之地,但细细走走,却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










从曼谷到仰光的航班算是挺多的,我预订了最早的一班,泰国皇雀航空DD4230次航班,曼谷起飞的时间是早晨6:30,仰光时间7:15就到了。因为起飞时间太早,我曾经脑补过无数次错过飞机的情形,结果那天早晨的确因为时差问题,闹钟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才响!于是我赶紧打开Uber叫车,但是,泰国的Uber非常不给力,叫了好久才有人接单,而且车子逛了好久才到酒店门口。当车子最终抵达机场的时候,离起飞时间只剩下30分钟。
我心想,接下来还要去换登机牌、出关、找登机口,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紧张。而当我进入机场出发大厅的时候,彻底傻眼了。机场里面人山人海,亚航的排队队伍绵延几百米,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还好这种场面见多了,并没有慌张,我盯着电子屏查了皇雀航空的值机柜台号然后径直走了过去,到了跟前却惊奇的发现,一个排队的人都没有。负责值机的小姐姐英文不是很好,不过流程还算娴熟,一分钟就全部搞定了。后面的海关放行、安检都很快,最后到了登机口居然还有15分钟。
上了飞机一路狂睡,本想空中俯瞰泰缅边境的群山重峦,奈何不巧坐在了两个白人老外的中间,其中一位狐臭味极大,我只好把头埋进座位,逼迫自己快快睡去。
新奇的佛系之国
飞抵仰光后,仰光机场空旷的氛围让人的心情十分舒展。远处不见高楼,只有低矮的房屋和茂密的丛林,晨曦中的烟岚袅袅娜娜,有一种回到远山小村的感觉。
入关大厅很是简陋,总共也就只有三两个检查通道,让人怀疑仰光的客运量如此稀少,不过后来才知道,仰光机场虽然客流不多,但却有三个航站楼,因此分流之后一点都不拥挤。入关的人很少,并且公务签证和外交签证的通道也能使用,工作人员效率虽然一般,不过态度和善,看起来勤勤恳恳,并没有消极怠工。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公务人员的敷衍甚至傲慢,缅甸给人的第一印象尤其美好。
接下来进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当我在机场大厅换缅元的时候就已经有拉客的小哥过来搭讪,虽然票价似乎也不是很贵,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就四五十块的样子就能到大金塔,然而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晚上回程的泰国亚航FD258次航班要到21:40才起飞,足足有14多个小时,所以我并不打算坐出租。之前在马蜂窝上查资料说是有公交可以进城,只不过并不在机场,而是在离的很远的站台,方向也没有介绍,谷歌地图也搜寻不出来,我只好假装轻车熟路,从一众出租车司机的吆喝声中走出机场,随便顺着马路右转一直走起来。
缅甸的早晨真是美啊!虽然没有蒲甘的熹微晨光,但日出的光辉仍然温柔的洒在大地上。机场两侧的道路有些现代化的模样,干干净净宽阔整洁,但车流却并不繁杂,时而有车匀速驶过,或者按一下喇叭试图揽客,然而喇叭的声音却完全被两旁浓密的树丛遮掩。扫地的工人悠闲地挥动着扫帚,人家的院子里女人自在的浇着花。

虽然走在缅甸的小路上感觉十分美好,但我翻了谷歌地图却发现机场距离大金塔足足有10公里远,粗略算了一下,至少也得走2个小时。假如坚持步行前往,一方面效率太低不很合算,可能还会耽误预定的行程,于是想想还是坐公交好了。但是,不禁又要吐槽谷歌地图在缅甸的没用,以及缅甸虽然曾经被英国殖民,但如今的缅甸街头却很少可以看见英文,公交站台上的车牌信息全都是圆圆圈圈的缅甸文字,想翻译成英文都没法输入进手机。路上来往的行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看起来并不像是会英文的感觉。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穿笼基的男子,虽然也是半吊子英文水平,不过总算勉强给我指了一路公交车。我记得公交车号码是37路。(实际上很多车子都开往大佛塔的方向;距离机场最近的站台应该叫做Sel Maing Kone,从机场出来右转,顺着机场路走个大约10分钟就到。站台附近有一个中餐厅,还算好找。回来后我在地图上也查到了,出机场左拐有一条火车线路,最近的站台叫作Wai Bar Gi Station或Okkalarpa Station,不过不太清楚发车时间和频次如何,如果感兴趣的话只能下次冒险尝试了,即便扑空,大不了坐出租车便是了。)
上公交之后,整辆车上只有我一个外国人,不光是五官和肤色的差异,在服饰上面也大相径庭。
男人的服装通常是上身衬衫,休闲一点的年轻人有时也会穿T恤;下身着笼基,偶尔也有穿现代的宽松长裤。衬衫一般是浅色,比如白色或者淡蓝色,以减少热量的吸收;下身的笼基类似于裙子,但是不用松紧带或皮带,只需要左右撑到最宽之后,把左右两边拉到腰前螺旋缠绕,最后塞进腰里即可。在外人看来,似乎很容易松开,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街上常常看到男人停下来松开隆基,然后重新缠绕。据说,男人的笼基里面是不穿内裤的,这样一想的话,显得暧昧许多。不过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笼基却有至少两大优点,其一是凉快,对于身在炎热地带的缅甸人来说,笼基的凉爽程度比裤子要舒适很多;其二是方便“方便”,比如有的司机就会找个僻静的地方,用车门遮挡身体蹲下来,然后不一会就发现他的“裙”底流出液体,这时就瞬间明白了。



相比于男人穿笼基的比例,女子穿特敏的比例小多了。所谓的特敏其实算是女版的笼基,笼基和特敏统称为纱笼,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穿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叫法不一样罢了。如果非要说区别,那就是通常笼基的颜色比较深,而特敏的颜色比较浅,式样也比较多变美观。我在缅甸街头看到的女人,大多穿着修身的T恤上衣,下身是适度修身的长裙,整体看起来跟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无异。不过缅甸女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她们的脸上会涂着淡黄色偏白色的粉末,乍一看以为是在外面劳作没有洗干净或者上了年纪留下的褶皱,但细看之后会发现,这些粉末有明显的人为涂抹的痕迹,不仅纹路规则,而且涂抹的地方局限在额头和两颊,涂抹的面积也大小相当。我立即在网上搜索查询,得到的消息是这种粉末的名字叫做“纳卡”,用来驱虫除蚊的,不仅妇女会用,男人和小孩也会用。不过,在仰光的街头,极少看见男人涂“纳卡”,可能是觉得太不爷们了吧。


在公交车上还能看到的另外两个小细节,一个是缅甸的公交票价虽然只有200缅甸元,换算成人民币不过1块钱,但是乘公交的人却并没有很多。路上的私家车倒是异常拥堵,完全不像是想象中那样的贫困落后。二是出租车的生意似乎不是很好做,只要你走在路边,他们就会随时按喇叭示意你上车,不过后来我发现,只要与出租车保持迎面逆行,他们就不会再骚扰你了,毕竟他们车上一般也有客人,不会掉头行驶。





似乎讲了那么久还没有到大佛塔,因为路上的确太堵,坐的我甚至开始厌烦起来。于是当大佛塔突然出现的时候,激动的我想立即跳下公交车。
大金塔!
我跳车的站台叫做HelPin,在一片绿地公园的西南角。下车的地点是在一个十字路口,那个路口站着许多高大的棕榈树,地上干净整洁,阳光明媚晃眼,有种到了三亚度假的感觉。



沿着大金塔的方向一直走,先是路过一片大公园,起初我以为这个大公园跟大金塔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公园中间的确有一条逐级而上的台阶,方向也正好是朝向大金塔。但其实两者中间被一条马路切断而并不联通,公园内的看点除了几株古老的榕树外,便是一个悬在半空的吊桥,适合闲心散步,或者情侣约会。如果时间匆忙,倒是不值得长时间停留。





大金塔是整个仰光几乎最高的建筑了,至少方圆数公里内没有超过它的建筑物。大金塔景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门,我是从西门进,南门出的。西门那边有一个大的接待中心,许多外国人从这里进入。因为从大金塔的外围开始就不允许穿鞋,也不允许穿短裤或短裙,而老外(包括我)通常穿的都是运动鞋和短裤,那么就可以在接待中心换鞋和租借笼基。门票我记得非常贵,貌似是好几万缅甸元,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一百多块钱,对比他们的物价水平,简直是相当高了。不过笼基倒是免费租借的,只需要交一下押金,使用完即可如数退还押金。



当然,大金塔对于缅甸本地人是免费的。我就学着他们本地人的模样,到门前的台阶时脱下鞋子(缅甸人似乎只穿拖鞋的比较多,根本不穿袜子),然后乘坐电梯上去,过安检,兴许也会买一点花敬献菩萨。外国人因为要买门票,于是就在身上贴一张贴纸表示付过门票了,以此作为查票的依据。
登上平台之后,立即就能感受到大金塔的震撼!是远超出想象的那种震撼!起初我以为不过就是一座大佛塔,可能只是比较大罢了,但其实,其中的细节远比想象的要细腻。

比如大金塔虽然很高,但因为底座十分宽广,塔尖收缩得弧度也十分巨大,像是一根针尖朝上的图钉,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高。之所以给人很高的感觉,是因为它建造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平台上,如此才增加了它的相对高度。这样设计的逻辑是,登塔的过程已经相当于一种朝圣,而因为塔尖与人的距离保持的相当远,又给人一种只可远观的肃穆之感,无形中让信徒觉得庄严崇高。

除了大金塔,四周还环绕着无数的小佛塔,它们相对大金塔显得瘦挑一些,但因为数量众多而显得密集重叠,走在其中像是走进佛塔丛林一样。如同张艺谋的“人海艺术”,这样的佛塔丛林也让人产生最直观的视觉震感。
同时,这些佛塔的颜色主要以金色为主,可能因为长期维修的关系,金塔的颜色十分鲜艳耀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像极了《西游记》中呈现的西天佛国。无时无刻不让人产生佛光普照的幻觉。

















在一些小佛塔内,还有崇尚苦行的僧人在此打坐,他们看起来清瘦矍铄,盘坐时态度安详,给人一种十分安心之感。也相当于身体力行,引导人们近距离接触佛法吧。

缅甸人民似乎对大金塔格外虔诚,平台上的空间其实很大,但是仍然聚集了非常多的信众。这其中不仅有佝偻蹒跚的老妪,也有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有的拖家带口,也有的形单影只。他们常常是跪坐在大金塔周围,口中默念着心愿或者歪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心事重重。也有的手持花束绕塔转行,或者排队跪拜,然后为佛祖沐浴献花。







当然,除了震撼,大金塔也有诸多使人感动的细节。
比如缅甸的佛像更接近普通凡人的造型,他们可能是梳着长辫子的姑娘,也可能是眉清目秀的少年,在五官的刻画上不像汉传佛教那样面部浑圆,头上也没有肉髻。即便是像哼哈二将那样狰狞的佛陀大士,身子也还是普通的大小,没有什么肌肉,看起来与常人无异。这样的设计可能是想拉近与普通信众的关系吧,加上做工方面稍有粗糙,更加给人亲近之感。























人间仰光
游览完大金塔后从南门出来,沿着门前的马路左拐一直向前走,大约10分钟左右就能走到皇家湖。皇家湖虽然很大,之前看网上别人拍的图片说是有一座船舫似的建筑,沐浴夕阳余晖的场景十分美丽,但我去的时候只看见一座悬于湖面的长桥,桥头两侧有粗壮古老的榕树,与公园内的情侣一起,稍微显得浪漫一点,除此之外就并无好感了。尤其是湖的南侧,一座球形的白色建筑,让我想起从前在某座山上看到的电视塔一样,人工的痕迹严重破坏了湖区宁静的氛围,使人顿时没了游览的性质。









皇家湖的南侧是仰光动物园,建造的像个大园林一样,里面树丛茂密高大,时有孔雀等鸣禽的叫声传出。不过我猜想,从前没有听过仰光动物园的大名,想必与其他城市的动物园相差无几吧,于是就从动物园西侧的马路笔直向南走去,一直走到仰光中央车站。





许多游记推荐乘坐仰光的小火车,说是火车行驶的缓慢,沿途有不少摊贩在铁路上摆摊,火车来的时候像鸟兽一样散开,等到火车开出时一切又复于平静。我本打算在仰光中央车站上车的,但走到跟前却发现,这里聚集着非常多的印巴人,那乌溜溜的建筑和杂乱的电线杆,以及群集乱飞的鸽子,让我有种回到尼泊尔的感觉。之前听闻印度聚集区比较混乱,但可能是白天的关系,我倒是觉得相安无事。火车站旁边还有许多印度人摆得小吃摊,有一种看起来像米粉一样的食物,上面撒着咖喱汁和各种煮熟的豆子,味道甚是不错,而且价格只要500缅元,换算成人民币不过两块多钱,还是相当划算的。





不过,美食并不能阻挡仰光中央车站似乎废弃的现实,我在车站门前站了好久也没有发现来往的乘客,站在天桥上往下看的时候别说火车了,连个人影都没有,乘坐小火车的计划只好破灭。而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在路边又发现了一种缅甸人吃的小吃,仍然只要500缅元,这次看起来像是凉面,凉面中夹杂揉碎的小海鲜,看起来像是一种小鱼,搭配一种齁咸的汤,味道也还不错,就是有点太咸,使人不敢再吃一碗。


吃完美食上天桥继续向南,仰光立即呈现出时尚摩登的一面。建筑开始变得现代高大,英文标识变得越来越多,我甚至还看到了中文的标牌。在路的右侧,赫然矗立着仰光香格里拉大酒店,酒店的隔壁还有一间十分高档的商场。进商场需要安检,一楼净是奢侈品,其中某一家的门前还有胡歌的海报,看起来亲切极了。负一层是中国人开的高档超市,里面贩售着高档的中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商品,因为临近春节的关系,商场内到处张贴着中国红的促销贴纸,也有“恭喜发财”之类的背景音乐,感觉像是回国了一样。不过,商场内的价格却并不完全昂贵,比如他们的矿泉水,最便宜的一种,1L的容量却只要200缅元。

商场的南边是苏雷宝塔,远远望去像小一号的大金塔,站在天桥上看也十分壮观。只不过走近瞧的时候却全然不是那样,因为建在十字路口的关系,周边的车流繁多,也没有高耸的平台铺垫,导致苏雷宝塔看起来乱糟糟的。我在近前拍了一张照片,找了许多角度都不满意,只要沿着宝塔西去,再也没有回头。





苏雷宝塔西面的这条街看起来热闹极了,但是也十分拥堵。街上似乎缅甸人和印巴人都比较多,家家户户都是小商铺,什么小家电、水果、服装、小吃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因为商品品质看起来不高,像极了中国农村集市上的淘宝尾单,因此并没有引起我的购买欲望。我本打算挑一件笼基的,但转悠了一圈也实在没有看到中意的款。











在这条街靠近南边一侧的某一个巷子,其中住着许多华人,他们主要经营金银首饰,也有几家开着中餐店。真是的情况是那里的房屋状态并不是很好,有点废弃或者危房的感觉,砖石的颜色呈现出暗红色甚至是黑色,木头也是久经沧桑的感觉,岌岌可危。只有巷子的一头几家有华人居住和经营,巷子靠南一侧的部分就是平常人家居住的地方了,主人看不出是缅甸人还是华人。想想他们的境遇可能并不十分美好,我试着走进一家店吃点东西。那时已经午后两三点左右,店内空无一客,只有老板和一位朋友模样的人在交谈,讨论国内电子支付便利的事情。我叫了店内的招牌点心蒸饺,不过味道有些干瘪,与国内差异较大,权当是充饥饱腹了。







行走在19世纪
吃完饭后沿着巷子往南就能来到仰光河边,本以为那里是河滨长廊,可能会有散步的道路供人们休闲,结果一看却是长长的货运码头。成排的仓库和集装箱堆砌在河边,完全阻挡了看仰光河的视线,我以为这里的夕阳落日会很美,本打算在这里结束仰光的行程,结果只能继续前行,寻找他策了。



来仰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参观Strand Hotel,这家酒店建造于英国殖民时代的1901年,曾经是英国殖民者的重要办公和社交场所,之前在艾玛·拉金的著作《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中有读到相关的段落,这家酒店可以说是英国殖民时代的重要见证者了。不过网络上对于它的定位却介绍的十分不精准,导致我最后看到了一座同样壮美的建筑时直接将它假想成了Strand Hotel,当时也忘了比对一下照片,回来才发现找了半天竟然擦肩而过。
不过也许曾经StrandHotel周围就是名流汇聚的区域,因为直到今日,那一片区还矗立着许多美丽的房子。它们带有不同的样式和色泽,每一座都像一件艺术品,只不过大多已经废弃,即便仍在使用的也总觉得年久失修,使人见了一阵唏嘘。









与仰光河垂直的马路中最宽的一条就是苏雷宝塔所在的那条路,继续走回苏雷宝塔等于走了一个四方格又重新回到原点。虽然苏雷宝塔差强人意,但隔壁的小公园却别有生趣。公园内主要是绿地,缅甸人在此休闲小憩,有不少情侣在此亲昵,也有小孩子跑动玩耍,颇有欧洲小镇街心公园的感觉。虽然并无栅栏分割,但神奇的是走进其中便会立马觉得安静。公园最中央是一只巨大高耸的尖碑,因为上面的缅文实在捉摸不透,只好猜测是纪念革命之类的作用,不过来往的人们似乎并无祭拜或瞻仰,兴许是我猜错了吧。公园的四周仍然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建筑,不过相比前面看到的那些,这几栋明显精致和崭新许多。原来,这些房子已经改作他用,新的一批人重新在此使其焕发生机,比如东边的建筑现在是法院,南边的建筑现在用于金融证券交易等,北边则是市政厅,西面的则成为国际酒店。我看到不少欧美的旅行团在此逗留,想必这里是他们对于19世纪殖民时代生活的缅怀之窗吧,曾经的殖民者现在变成游客,缅甸人对此却熟视无睹,历史的车轮从所有人的身上碾过,既然沟壑已经无法避免,那就从车辙中长出鲜花来吧,大地重新萌发新绿,芬芳想必沁人心脾。






就在离开公园的那一刻,仰光的喧嚣纷杂便再次袭来。无数的出租车停靠在路边,司机聚集又散去;因为全城几乎没有斑马线,行人便在车流中见缝插针,总觉得将要撞上,但每一次总是会顺利错过。公交车甚至可以在马路中间停靠,行人上下自然,毫无不便之感。我想起刚出机场的时候,车流不息的高速路上居然也没有红绿灯,交警站在路口悠闲地指挥,行人就在宽阔的高速路中间肆意穿行,车子也不按喇叭,交警也熟视无睹。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至此,我计划之中的仰光行程便全部结束了。但太阳分明还在西边明晃晃的照着,盘算着夕阳将近,兴许大金塔的日落会更加迷人?于是我从苏雷宝塔往北,到香格里拉酒店处转而向西,然后在一间高档的商场所处的十字路口右转,大金塔的尊荣便再次出现在视野中。

看暮色降临
沿着马路北上,中间一路都是风景,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比如首先会经过一架铁路天桥,我经过的时候恰巧有火车经过,头顶箩筐的妇女摇摇而过去赶火车,她们身着特敏的样子显得窈窕温婉,美丽极了。沿路两边是高筑的围墙,像是深宫囿苑,在夕阳的镀裹下隐约透着神秘的金辉。当夕阳渐渐沉下,无数的阴翳便仿佛从树枝上、地缝间和人家的屋檐下慢慢飞出,继而给人间蒙上一层神奇的黑纱,虽然看不清它的存在,但却能感受到尘世似乎逐渐归于平静,此时不仅能听见步履的声响,仿佛也能听见来自远方的呼唤。连路上碰到身穿袈裟对着手机讲话的僧人都不觉得奇怪,路边弘法集资的俗家弟子摊位也变得不那么讨厌了。

















大金塔的诵经声在呼唤。

从大金塔的南门进去,连查票的人都没有,还好上午买的票没有扔,现在仍然派上了用场。重新登临后,夕阳下的大金塔变得不再那么刺眼,而是显得温润无比,和善可亲。绕着大金塔再次走了一圈,此时的大金塔下聚集了更多的人,他们静静地端坐在大金塔的四周,仰望着塔尖或者逐渐暗淡的天空。虽然大金塔依然散发着光辉,但暮色还是渐渐围拢上来。人们的肤色和衣饰逐渐变为黑灰,佛塔从塔尖到塔基逐渐只剩轮廓,地球上的众生所有此时都只剩一副不辨真相的皮囊,并继而在黑夜中融为一体。哪里是你,哪里是我,你有什么区别,我又有什么区别呢?












耳边只剩循环不断的诵经声,缅甸语诵经声的特点是几乎整段都高亢连续,而到结尾处忽然急转,声调瞬间下降并急促归于无声,在动静之间切换随意自如。在这种随意自如中,我从西门退了出去,沿着来时的路,在公园旁的Myay Ni Gone公交站台上车,终于告别了这个陌生但似乎又很熟悉的国家。
韦爵爷小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斯里兰卡行前攻略 (4人喜欢)
- 聚散终有时:记录2024这一年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