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NOW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看到诸多小伙伴在总结喜欢的读物或者抒发几段草率的心意。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读上几页黑白分明的文字,是不是准备好开始上演某个自己独爱的角儿了。又或,有的独做看客,已经精心打理好着装,随时开始观赏一出出喜剧,悲剧,闹剧。
看客们在喜剧里不再摆出那张日常生硬得发慌的脸,在悲剧里不再对弱者怀有绝对的怨恨,而看到闹剧的时候,不免感到心虚,因为忽然发现自己日常的生活竟和它们最为相似,不噤摇摇头小声叹息一番,也害怕被别的看客看出个分明,继续啜饮几口香茗,点点头,仿佛自己只是看客,永远未曾真正将自己揉进那出闹剧里,安然地给这个世界,给他们的角儿在心里打着分,然后成为永恒的记忆去谩骂或欣赏,成为今后活下去的一点追忆。而这些,令我想到一种虫,在香喷喷咬着属于它们的菜叶,随着绿色渐少,它也得重新寻找下一抹绿色。
如果说人独爱幻想,无疑,这个世界将是被幻想的巨大载体。世界可以倾斜,平行移动或者乱舞,而人就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无间的澄澈里,在深沉里遨游,哪怕只是几分钟,仿佛几分钟就是活下去的力量了。和许多爱幻想的人一样,我也极容易陷入执迷的愚钝里,有时候甚至觉得这种执念痛苦的像一种无尽头的幸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碍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怎样的哭闹和狂笑。
无论内心是黑暗的窟窿还是通透的明镜,都会被愚钝的自我包容。自我就像个透明的容器,包容着作为人类的愚钝。那么自我到底可以达到怎样限度呢?于是,狂爱上自己去追问这个问题,再也不留下任何空隙的那种。

不知曾经执迷的人,未来是否还会如此?或者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曾相信的东西是否还敢相信?因为逐渐长大,我发现很多相信的东西在慢慢被抛弃,这个无情的事实或许是因为时间,人不过是荒芜时间里的一具机器,一根杂草,被时间操控。如果活在时间里,就意味着永世被掌控,除非,除非跳出时间,可是怎样判定跳出时间的状态?如果以此一直追问下去,就一定是以生命为代价吗,许多先知已经谈及这个话题,然而它们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像生命不会总是常态,各个轨迹也不尽相同,时间是外力,它们会侵蚀单纯的灵魂也会压榨勇敢的细胞,但是它们也会让活着这件事更加坚韧。让存在更加有迹可循,而不是迷失在茫茫的星辰下,迷失在一颗颗噗通的心跳下。

人生的问题或许是问不完的,但我不会因此给自己找理由,而不去追问。时间从来不是挡箭牌,时间应该和自我一样带着勇气,这样的时间才属于自我,这样才会觉得像自己。关于人,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曾有相关概念提及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从性质上看,本我是情感的,自我是理性的,超我是发展的,即动态的。人对自己的追问和怀疑,和人本体是脱不了干系的,必定是诸如三者一样发生冲突。
我在想,超我的动态变化会引起整个结构的源源不断的更新,而本我如果不能被自我束缚,或者自我过多的调节,人的整体状态就会出现问题。不过,也是环境下超我的需求会让自己有勇气去追问,然后在自我下实践,形成又一轮本我,张牙舞爪的实施本能。。。

而矛盾的产生大多都是现实和幻想的不符,于是将在自己合适合时地定位在哪里仿佛成了精彩人生的必修课,而现在的我还是很厌恶这个观念,在我看在,那样的现实和幻想都不纯粹,倒不如既没有理性也没有情感,成一个合格呆子罢了。放弃了对自我的深度追问,那么不将永远活在自我的容器里嘛?仿佛放弃了希望,放弃了信仰,如果说信仰可以没有,那么自我能够被抛弃嘛?(这里说的自我不是弗那个自我)
对于和我一样对理念相当固执的人,对于情感和理性都是像艺术品一样供赏起来的,当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在混淆概念,混淆人的自我,我们不可能好好安然地坐下。那种毁灭人动力的机制可能会说,“你们人类本身就是充满局限性的,人类受限于语言的表达,受限于语言传递的偏误,还追求什么纯粹,哪里有纯粹,别做白日梦了。”可是因此就不再追求纯粹,仿佛人类也太容易妥协,那么他们也就太需要外界的神作为取笑他们的对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