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下

随着我独立制作和发行的呼伦贝尔田野笔记《为神而唱的歌》面世,她的歌声也被很多人听到。她是著名马头琴大师阿巴干希日布先生的夫人、长调大师宝音德力格尔的好姐妹。民歌学者杨玉成老师曾说她是:天生的作家、民俗学家、民族音乐家。
收录在《为神而唱的歌》呼伦贝尔民歌集中的巴尔虎民歌《圣山》和《摇篮曲》,由80岁的老人亲自演唱。

我和她见面次数不多,却很出人意料的,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成了忘年交。她所在的小镇,是一个叫做阿木古郎的蒙古小镇,位于呼伦贝尔西南部约170公里处。小镇有一股恒久的宁静在低矮的房屋上空,而在它之下,那些因无聊的小镇生活而逐渐滋生出来的八卦是非、酗酒和得过且过的人群,不在这恒久的宁静之中。她在这个是非里已经活了八十年。
不管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她身上总要裹着厚厚的蒙古袍,穿着一双鞋面也很结实的鞋。常年在家里待着,几乎足不出户,尽管这样,她的头上也会习惯性的用头巾包起来,像每一个巴尔虎妇女一样,透着一丝质朴的、令人无法拒绝的传统性;冬天的时候,头巾明显从轻薄的丝绸质地变成了结实的棉麻质地,从她的额头上轻轻垂下。
我去过五六次她的住处,是一间很大的平房,有一种灰暗的(因为年代久远)又很平静的气息流淌在房间中。四周的墙壁早已斑驳,露出暗暗的凝黄色,像一滩干涸的沙滩,粗粝、凝重、晦暗。她常年卧躺着的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大小不一,厚度有别,几乎是起床时随手就可拿到一本书去阅读,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料堆放在房间的书桌上,整个空间都被一些杂物填满,而在床的旁边,还有一只沙发,来人时客人们都可坐在上面,和她交谈。沙发后面摆放的是一个有着玻璃挡板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蒙文书籍,和一些汉语文学。
小镇的人们习惯生活在八卦中,每个人脸上都长了四张嘴。大概是小镇生活太单一无趣了,不过就是起床喝碗热气腾腾的奶茶,中午一碗让人出汗的羊肉面条,晚上几瓶酒几斤手把肉的寻常蒙古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奇怪的。但人们就喜欢暗搓搓地,在这波澜不惊又日复一日的重复里,等待一场戏剧。
她就是那场戏剧。
我在见她之前,已经从朋友处听到了一些传言:她脾气不太好啊,你要是去见她采访她,得做好随时可能会被她轰出来的准备……诶啊,她以前老公啊,很有名的,那是马头琴大师……她的孩子死的惨,不明不白的……她要是不喜欢你,根本不会和你说一句话!
去之前,我买了一些水果,在深冬明晃晃的街道上,打了一辆车,前往她的住处,她的外孙告诉我他们的地址。就像每一次我出门见人时的心情一样,我照例有某种平静下的空白,什么也不想,背着包就去了。
她斜躺在床上,身上穿着厚厚的蒙古袍,还盖着厚厚的一层大被子,我不太记得我进门说了什么,大概是弯腰向她颔首笑了一下,叫了一声姥姥。
我是为了蒙古民歌去的,她会唱上百首蒙古民歌,包括许多巴尔虎民歌,但她的身份很特殊,她并不是一个把全部精力放置在民歌演唱上的民间艺人,而是一个蒙古语写作的作家,民歌只是她头脑知识库的一小部分。我留意到,在那个有着玻璃挡板的书架上,摆着一个木制的奖状,上面用汉语写着:“新巴尔虎左旗最美书房 莫·策布乐玛。”
在那间有着灰尘荡漾,又拉着厚厚窗帘的平房里,这个叫莫·策布乐玛的老人,首先讲起了她准备给我演唱的民歌《摇篮曲》,又把蒙语和汉语的资料都摆放整齐。为了这首民歌,她前后做了两年的学术研究,对比匈奴、鲜卑的一些史诗资料,从人类最初发音的a开始,接着,语言的发音层次叠加,是如何影响了歌谣的诞生,随着对于人类语言诞生的历程做了一番探究和讲解,随后延伸到这首歌上来。这首巴尔虎最为古老的民歌《摇篮曲》最终被认定为是1600年之前的歌曲。为此,她专门写了几万字的研究报告,从游牧文化的兴起,到匈奴、东胡、蒙古的部落演化,民歌在其中的位置。仔仔细细的,从历史的脉络肌纹里,理清了一首民歌的来龙去脉。她不断的用不标准的汉语对我说:“这首歌真的是很重要的。”她说汉语时发的那个“很”音,跑调的非常厉害。
她所有的书写都通过纸和笔来完成,那些现代影响下的电脑写作方式,并不在她的概念里。这种最为耗费心神的书写方式,每一次书写都是将自己供奉的一次仪式。可惜的是,关于这首《摇篮曲》的最初几万字的手稿,在交付给当地一名官员后被遗失,老人无奈又凭借记忆重新写了一遍,这种供奉自己的仪式,耗神太多,最终病倒了。
给我讲民歌的时候,她也一再强调自己的汉语水平,因为已经整整三十年没有说汉语了。上一次说汉语,还是和北京来的一个文学杂志《人民文学》的主编聊天时说的呢。说到文学,我俩有很多共同话题,我惊讶于她的阅读量,作为少数民族作家,我知道很多使用母语进行写作的人,几乎不会看母语以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汉语,两种思维的转换总是变得生涩,而且大部分人根本也不会汉语,又如何阅读华语文学作品呢?
她喜欢鲍勃迪伦写的诗歌,让她的外孙子呼布其去网上下载鲍勃迪伦的诗歌,又翻看《世界文学》里面刊登的翻译的诗歌,她家里有很多从北京订的文学刊物,“我不这么看的话,我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又这么能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呢?我必须得了解文学的动态。”她常年订制一份关于文学信息的报纸,可惜我没记住那个名字,总之,是一份关于华语文学圈的信息报纸,上面刊登诗人、作家的各类作品,也有翻译成汉语的西方文学作品。还有她常年订阅的《世界文学》和《人民文学》,她知道博尔赫斯、了解聂鲁达,会四千个俄语单词,她看我送给她的《巴黎评论》看的爱不释手,说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很新颖,也有好几个是她非常喜欢的作家,能看到这些伟大的作家谈论文学,就和他们对话一样。这对于生活在阿木古郎这样一个闭塞的小镇的她来说,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第一次的拜访大约持续了五个小时,后来她累了,也要休息,就起身告辞了。去的时候由于不认识她的家,打车去的,拜访结束,我却不愿意打车走了,这茫茫大雪的气息是通过走路去感受的,于是步行离开她家。呼布其把这件事告诉她了,她果然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走路对她有好处,她能体会到这个大地的能量,也能用眼睛看看她的家乡,她就是想这么做。”我又惊讶又感动,这是超越年龄的理解,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2
第二天我又去了,是为了完成第一天对她承诺过的:我这几天都过来。这次,她又给我唱了一首民歌,叫做《圣山》,起因是,在呼盟境内,有一座被民间称为蛇山的圣山,该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故事是,该山的真正的主人曾经是一名威震四方的将军。我一向对民间故事饶有兴趣,特别是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于我来说,是带着黄金一般光亮的存在。也因为这座山,和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人面对我的态度深深感动,说:“没想到,你真的是有准备而来的。”于是她轻轻唱起,对着我的录音机,用她柔软的,声音湿润又温脆的嗓音唱起:
“圣山之顶
环绕着香烟
它
让我们享受
让我们长寿
让我们长乐……”
房间里暗沉的墙壁上,钟表在滴答走着,只有她的声音和钟表的滴答声,屋子里被煤炭烧的热烘烘,我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这声音苍老又温情,透着许多故事,暗含某种温柔的坚硬,我是多么迷恋这种声音啊,是时光、是小溪、是轻轻落地的蒲公英,那些世间伟大的或渺小的,都在这个热烘烘的房间里飘荡。她快唱完的时候,呼布其推门进来,打破了某种静止的画面,他突然变得不好意思,知道闯入了我俩最为宁静的世界。
她原本不想讲她自己的故事,却也说开了。一个尘封了许多年的,关于她自己的故事。

从她的家族、她儿时的经历、名字的由来说起。她的丈夫是马头琴大师,去世的很早,她一共有三个孩子,都是女儿。小女儿很早就得病去世,唯独二女儿,不仅受她影响成了当时蒙地的诗坛新星,还因为极其出众的才华被人赞赏。然而,二十多年前,呼布其的母亲,这位家里唯一一个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却在一个晚上出去吃饭后,离奇失踪,直到几天后,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被人发现,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
“那天她的一个好朋友来找她,说旗里来人了,让她一起吃饭喝酒。我当时啊,就和那个女的说,你晚上一定要把她送回来,安安全全的送回来。那个女的说,好好,放心吧,我一定给她送回来,但是直到现在也没送回来。”
她的那位天才诗人的女儿,虽然英年早逝,且给她内心留下了无比巨大的伤痛,一个蹊跷的事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蒙上灰尘,反而成了某种禁忌。直到今天,蒙地的诗坛上,仍然有许多人怀念这位天才蒙古女诗人,她给我看过一本她女儿的诗集,由于我看不懂蒙语,她把别人写的纪念女儿的诗句翻译给我听:就像一抹星光撒向地面,我轻轻地用手捧起……
这场蹊跷又离奇的死亡,暗含的某种残忍的真相,都向这位老人袭来。关于探寻真相的过程,也依然像一场罗生门一般,给人以死寂般的深重。而这场我每每想起的死亡里,都深觉压抑和黑暗。她又是怎么过来的?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这座安静的蒙地小镇,正以人们无所顾忌的猜测传来,至今这场震荡下的余波涟漪,依然存在。善人懂得言语的禁忌,恶人才会宣扬无妄之言语。在这场人性之殇里,我竟看见了蒙古人除了辉煌之外的最不堪的那一面。
她的后半生,几乎就是独自一人熬过来的,为了培养呼布其,她将他送到了外地读书,这一走,就是九年。九年里,由于摔伤了腿骨折,不能下地行走,她独自一人在这间晦涩的,阴暗的房间里阅读、写作,和沉默为伍。她的一个会用扑克占卜算命的干女儿每天做好饭给她送过来,等她吃完再收走。我在这间屋子里至少有五六次,很熟悉:光线晦暗、沉闷,闷的发慌。九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这间平房里。“我就告诉自己,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我必须保护好我的心,它很重要。”偶尔有人来看望她,又如何?面对外界对她孤僻的不解和歪曲,又如何?她也不和谁解释,心里也无心顾忌别的,某种坚硬的东西已经生长出来,只沉浸在写作和阅读里,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了。
九年,最为深刻的孤独,加上家境的变故,还有什么比得上这个更深重?我是难以想象的,也无法体会,就算有共情的能力,也顶多是共情那个悲苦,共情那个伤痛的表面,真正深邃的、深刻的苦难,我无法体会,那种刮骨的伤痛,除了能用‘刮骨’二字,但这二字究竟如何,我难以体会,大约只能领受一分,余下九分,依旧无法想象,因为无法想象,而越加发闷。
那种深刻的孤独感,始终在这间屋子里徘徊。她说着说着哭了,我也不知所措,面对她的哭,就像面对自己母亲的哭,只有不忍。
一辈子研究文学也有好处,她有很多学生,都用蒙古语写作,经常性的,他们拿着自己写的作品登门求教,也有一些人利用她的名声对外宣称是她的学生,这些人,有些她知道,有些不知道。上门求教的多了,日子也被排的满满的,老人是孤独的,因为真正理解她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进来几乎就是听训诫,而非和她真正产生精神上的沟通,她想与之交流的那些文学理念的核心,对某件事的深刻看法,其实无人诉说,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懂。阅读量巨大也是她与这里环境格格不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蒙地本土作家大部分都通过蒙语文学作品来阅读世界,获取知识,但毕竟汉语涉猎的文学世界更为广阔,它不仅包括华语文学,也包括外国文学所涉及的种种。
我在和她见面的日子里,交流了写作的一些看法,说到长短句,如何让一句话变得有呼吸感和节奏感,只是苦于我的母语不好,需要呼布其来做适当的翻译。她还看足球,尤其喜欢C罗,去年她接受过一个采访,被网上放出,引发蒙古圈轰动,标题是《八旬蒙古老太神侃足球》,而她喜欢足球的原因,着实让我出乎意料,是一种带有哲学思辨式的分析:“足球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尽管是一些人在足球场上奔跑,但每一步都是一种随机的发生,更多的则是一种突发性,突然而来的某种推动,这种突发性,和人生的不可预测一样。”
我为这句话深深着迷,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带着深刻人生体验,才能获致的一种经验。命运这个玄而又玄的东西,无法用一种具体的、单一的描述进行分析,有些人的命运按部就班,几乎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前行就是,而有些人的命运,则是被一股强大的不可知的力量在推动、捣毁、不断的重新洗牌。这些人的命运几乎有着难以置信的巨大波动,在这个波涛下,一边挣扎,一边内外平衡,努力保持自己不坠入深渊。莫老太太就是如此。
她的世界有一种非常纯粹的东西,她喜欢这间堆满书籍的平房,尽管一年四季都要生火,不然热烈的潮气会严重让她的身体受损,原本受伤的腿会很疼。然而她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仍未满足,这间处在蒙地小镇的平房,已经最为接近自然,然而她说,这里还不是自然,真正的自然是在草原上,这辈子最希望的就是有一间处在田野森林或草原上的房子,每天可以被鸟鸣声叫醒,推开门就是满眼的绿色,“看着大自然,你能写出多少文章来呀。”她不由的感叹着。“现在这个地方,只能说比楼房好一些,因为接地气,如果不能接地气,不能感受到自然,你写的东西就会堵塞。”
我走的时候,她觉得我为了蒙古音乐,放弃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感到十分不安。她带着呼布其和我来到一家布里亚特餐厅,要为我送行,我们照例吃了布里亚特包子,喝了奶茶,说了许多话。在打车送她回家之后,她拄着拐杖进屋,像每一个年岁已大的蒙古额吉一样坐在床上,不紧不慢的从兜里拿出一个红色的纸袋,是个红包。我当时大惊失色,这一面之缘,何以可以收钱,按理说,本该是我支付她演唱的费用才是。我一下局促在那里,连忙说不行的,不可以这样。但呼布琪开始用蒙古人传统礼仪压迫我:“姐姐,咱们这些晚辈是不能拒绝长辈的祝福的。”我只好鞠躬,双手珍重接过红包,她用不流利的汉语向我祝福,就像她知道笔下文字的能量和语言的能量一样巨大:“我祝福你一切顺利,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有美好的回应。”
把她安顿好午休后,我打车前往阿尔山圣泉,我要最后一次看一眼这里,打车的路上,我打开红包数了数钱数,接着很沉着的把钱放入书包,整理了一下衣领,眼睛看向车窗外,突然觉得眼眶突然一阵发热,一股热流缓缓的悄无声息地流出。
多年前,我曾看过作家邹波写的《现实即弯路》,里面有一段话记忆深刻;“有时候,生命不一定要通过那种漂亮的方式表达出来,生命里有些东西,比那些歌词和旋律重要,它们比史诗更像‘非物质遗产’。”这几乎是她人生的一个绝佳的写照。后来我在北京,给她寄了一箱书,呼布其给我发信息:“姥姥巨高兴!”她也让呼布琪给我转达一句话,那句话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何购买这张限量仅四百张的唱片呢?且往下看!
最近唱片已经陆续开始发货了,还有想购买的朋友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购买。限量发行四百张。或者移步‘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为神而唱的歌》呼伦贝尔田野笔记 购买扫描二维码!!!
专辑名称:《为神而唱的歌》呼伦贝尔民歌集
专辑介绍:这张专辑是青年写作者敖登托雅独立制作发行的呼伦贝尔地区的民歌集,包含了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的民歌,演唱者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均年龄在68岁左右。这些民歌是整个呼伦贝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专辑曲目VOL1:
巴尔虎民歌:
声音采样01 阿木古郎
01 善都河畔
02 五岁的褐色马
03 巴尔虎夏夜人
04 淡红色的马
05 水獭皮马蹄袖
06 呼荣山影
07 老虎与狍崽
08 圣山
09 摇篮曲
布里亚特民歌:
声音采样02 锡尼河正月十五庙会
01 山沟里的树
02 十匹马
03 terelji modon
04 不忘父亲的教诲
05 乌查道
06 父亲的教诲
07 兴安河的麻雀
08 戒指歌

专辑曲目VOL2:
达斡尔民歌
声音采样01 走在雪地里的人
01 木库莲曲思念
02 何时能见到你
03 四季歌
声音采样02:蒙古传统棋牌游戏六十牌
厄鲁特民歌
01 金色的杭盖
02 稠李子凹地
03 加依辉
04 布林汗的柳条
05 送亲歌
06 我白发苍苍的母亲
声音采样03 阿尔山圣泉流水声
鄂伦春民歌
01 四不像
02 耶汇加
03 我站在兴安岭上唱歌
声音采样04海拉尔广播电台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歌
01 毛敖吉坎
02 古加耶
03 萨满调
04 森林的求助
05 库什米尔将军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