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策展人的一些思考
1、关于策展人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展览,我本以为最令我感触的应该是看到展出的艺术品后对艺术的崇敬和欣赏,但没想到看下几个展后,我发现我更感兴趣的不是那些在展览上能看到的艺术作品,而是展览背后的,关于策展人的作用与思考。
有时候, 当你看到美的艺术作品时固然心生愉悦,但是当你在展厅里静静地伫立在艺术品前,感受到艺术作品因为展厅的布置或灯光等等细微的细节而释放出作品本身的灵魂时,你才会感受到自己内心真正地被触动。又或者,当你在展厅里慢慢随着流动的、不规则的路线行走时,你忽然明白,策展人在透过他们设计的流动空间和动线,渴望你和他们一样,能一步步走进艺术家的内心,真正去理解这些艺术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你走进一个展览时,看到的已不仅仅是艺术家作品的合集,而是同时你也走进了一个由策展人完成的整体作品中。一个展览,是策展人经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后,运用自己的方式将展览的所有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的故事链条,他们把视觉的碎片组合在一个有序的理论体系里,将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化向生活化的表达,从而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
如果说一个展览,艺术作品是它的内容和主题,那么策展人就是它的灵魂。
网上对策展人的定义解释如下:
策展人的首要职能是选择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示和阐释,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把作品挂上墙就行了。策展人需要提炼主题,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观点,这样他就需要对相关的话题和作品进行研究。不仅如此,策展人同时还兼有组织管理、资金筹措、研究评论、出版教育、宣传推广等职能。策展人是艺术家、艺术机构、藏家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被视为艺术品味的引领者和视觉文化的普及者。
可想而知,策展人对于一个展览的重要性。

2、关于展览的色彩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展览里面,说实话,能清楚的记得展览的主题和作品的大概不超过5个。当然,这跟我极差的记忆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现在回想,印象中最深刻的几个画展都有着极其鲜明的记忆点,比如说,色彩。
在何香凝美术馆看的《时间的狂喜》是红色的,

在君瑞汇艺术空间看的《写生二十年》是孔雀绿色的,

在苏州博物馆看的《赋格》是蓝色的。

可以说,色彩对于我而言,是一个让我更能够走进艺术作品,融入艺术世界,并且能让我对整个展览更加印象深刻的重要因素。
至于色彩的运用——怎样将色彩、光影等等与展厅、艺术品之间更好的结合,进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就考验着策展人的设计能力。而策展人的设计能力,就包括了空间设计、展示方式、打光、声音、装饰等等,色彩只是其中一点。这里不一一展开了,因为我也正在学习和了解当中。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我们不可能期望通过看几次展览就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我们的审美,这是首先可以确定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在艺术审美上有那么一点点进步,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参加各种展览,通过多看,积累视觉经验。
当然了,不可避免的是,不管什么东西,哪怕再美好,看多了总会产生疲劳。但展览中的色彩,可以让我们眼前一亮,就像行走在黑夜中忽然看到一簇光,又或者沙漠中忽然出现的一小片湖泊。
与我个人而言,色彩在展览中的作用,大抵如此。
-
TM里奥先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5 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