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养鸡养鹅养蟑螂 AI在中国的步伐已无法阻挡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国,搞养殖都用起了AI。
你见过养殖蟑螂的吗?可能一看到这,有的小伙伴就忍不住作呕了,但,在中国的四川,有一处养殖基地,生活着与全球人口数量相当的蟑螂……
据《南华早报》19日报道,在四川西昌有着全球最大的蟑螂养殖基地,每年可以培育60亿只蟑螂这里的蟑螂,用于制药、清理垃圾或是制作化妆品。
除了养的物种让人惊讶,这里庞大数量的蟑螂,还依赖着技术,它们被一项由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全新系统控制,养殖效率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水平。一年下来,每平方英尺都可以养育近2.8万只蟑螂。
据了解,智能制造系统不断收集和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食量在内的80多种数据,还会监测基因突变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个体蟑螂的生长速度。
研究人员称,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从先前的工作中自我学习来进行调节,设计出一些独一无二的方案,最终提高蟑螂产量。
除了养蟑螂,AI用于养殖,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推动大规模养殖“黑猪”的网易CEO丁磊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到人工智能时表示,“我们的猪都是智能养殖,6个人养2万头猪。”讲到运用的技术时,他说,“从环保角度来说,我们养的猪的粪便经过处理之后,这水我可以喝下去。”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也在致力于用人工智能养猪。这些猪既会看病,又会保健,还能帮母猪多生崽。
2月6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对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发,最终全面实现AI养猪。据了解,该项目总投入达数亿元,在前期的理论验证阶段,ET大脑提升了母猪年生产能力3头,死淘率降低了3%左右。
工作人员介绍,AI养猪项目总投资达数亿元,首期落地了各类猪只数量识别、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等十项功能。
ET大脑是去年12月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推出的,是具有能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全局能力的超级智能技术。其能力在于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在复杂局面下快速做出最优决定;可用突破性的技术,解决社会和商业中的棘手问题。
阿里云方面透露,猪场有大量的历史视频数据和母猪的历史生育数据,可以帮助ET大脑对母猪的生产模式进行深度学习。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ET大脑能够为每一头猪建立一套档案,包括猪的品种、日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次、轨迹,从而对猪的行为特征、进食特征、料肉比进行分析。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猪的咳嗽行为判断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
ET大脑还将做到对母猪年生产力预测,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活的断奶仔猪的头数,这也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对于生产力下降的母猪,ET大脑将提前给出淘汰意见。
这次同阿里云合作的特驱集团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预计到2020年,特驱集团年饲料销量将突破1000万吨,生猪养殖将突破1000万头,年家禽养殖将突破2.5亿只。
不光是阿里,京东也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去年推出了人工智能养鸡项目。
2017年5月,刘强东在头条号上晒出了京东跑步鸡的扶贫项目介绍,他称,京东养的跑步鸡要求必须放养,并且每只鸡的脚上都有计步器监督,跑够一百万步以上的鸡,京东承诺以当地三倍的价格回购。
京东养鸡的方式不同一般,它主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养。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介绍,京东金融将把物联网系统融入进养殖过程,从而实现生产量化模型与养殖管理系统、棚舍环控系统的打通,并配以人工智能算法。
这就相当于为每一个棚舍配备了一个养殖专家,24小时不停地对养殖进行自动化监管。系统除了自动投放饲料和水,自动清洗粪便之外,还能主动监测识别鸡的进食量以及排便量生理状况,通过鸡叫声音的不同而判断疫病,鸡生病了还会有疫病专家在线看病开药。
4月1日,“鹅厂”腾讯公司微博发文宣布,在贵州贵安新区筹备了近两年的“AI生态鹅厂”已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预计今年年内投产运行。
项目负责人表示,企鹅饲养条件较高,这次养鹅是腾讯在互联网+农业、AI+农业、以及智慧零售的一次探索性试点。首批入驻5000只贵州平坝灰鹅,随后会扩大养殖规模到20万只,未来或将考虑引入天鹅和企鹅。
为实现鹅的精细化管理,腾讯人脸识别团队正着手“鹅脸识别”;为打破鹅与人的沟通壁垒,腾讯翻译君团队已经着手研发“鹅语翻译”;为了对鹅的疾病进行早诊早治,动用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准确率高达90%;为破解难题,开发人员开始加入《咏鹅》等古诗词……
腾讯还要建山洞数据中心,小侨不免遐想,到时候会不会给每只鹅一个“鹅友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读懂鹅的心情,自动更新动态呢?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将被淘汰,互联网+农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路上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