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艺术家前线报道: 戴帆 | 流行音乐的标准化意味着,文化工业预先规定了听众的听力
流行音乐导向的是顺从旋律的顺从人格。一切伪文化、一切文化工业产品的首要特征就是“标准化”。写歌的人、唱歌的人不是具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之所以写歌、唱歌并不是出于表达自己真实愿望的目的。写歌、唱歌只是为了实现市场交换价值,因为现代社会不断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已麻痹了大众,大众只想逃离乏味和辛劳,他们响应一切最熟悉的东西;在商品化音乐形式无止境的重复中,他们体验的无非是生产过程残留的印象。对人的束缚变得不再有威力,但数量繁多,出自于众多的小型催眠术,都是一些服务于现有秩序和未来秩序的导向性暗示。在个人的意志中没有一件武器不被他人利用,并且立即用它来对付你。每一首新歌必须像其他所有歌一样以便能够被识别出来,这对听众来说是必要的。标准化商品是一种封闭的形式,标准化的音乐、电影、设计、电视节目是一种自欺的人性麻痹,它引起反响的效果源于这种封闭性。流行音乐的标准化意味着,文化工业预先规定了听众的听力。商品是根据复制规律被生产出来的。它们提供的更多是大量相同的东西。文化商品的激增及其表明的变化,仅仅掩饰了这个事实:你得到的根本是同一首歌、同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大众流行音乐不是自我表达的手段,不是自我发展的途径,而是相反,它唤起了人类被动、退化和自我规训的一面。流行音乐歌手充当了宰制和规训的工具,文化工业不仅意味着对人口的品位和注意力进行管理,还意味着战略控制,在自由中的个体相对于自身,以及个体相互之间都可能受到这一控制。现代文化成为了治理技术,如果不认识现代文化的病理性,允许自己被同化,变成这个“标准”世界的辩护人,不加抵抗地参与伪文化就是消灭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生活,同样会导致未来最恐怖事件的思想形式。—— 戴帆(DAI 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