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和家人的生活点滴
1969年8月,《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去伦敦片场采访伯顿夫妇。从这篇采访文章可以看出,清醒状态下的伯顿在家人中间是个非常慈爱,非常风趣的人,和泰勒之间也是非常地甜蜜。
伯顿和泰勒的女儿,十岁的丽莎在他的化妆间门口玩。丽莎额前的头发掉进了眼睛里,却没有理会。
伯顿抚摸着她的脸,逗她,“看看,这根头发钻进你眼睛里了,它要长在你的左眼里了,我们必须做手术,”他假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就在下午四点,我想,这非常严重。”
丽莎笑了一下,又摇了摇头,把头发重新摇回了眼睛上。
伯顿牵着她的手,领她去化妆间。丽莎问他在拍什么电影,他开始给她讲解《安妮的一千日》的剧情梗概。
这时候,导演叫他去看刚刚拍完的另一场戏,他带着丽莎去晃了一圈又回来了,然后对导演说,“伊丽莎白刚刚得到一颗蓝宝石,我想应该是39克拉。她着迷了,坐在那里不肯动,一手托着它看,一手拿着牛肉腰果馅饼吃。”
导演问,“那是你买给她的吗?”
“当然,不是我还能有谁会买给她?”
大家一起笑。 伯顿又带着丽莎去了泰勒的化妆间。他姐姐凯瑟琳,凯瑟琳的儿子,她的一个朋友,以及伯顿的养女玛利亚坐在沙发上。
他们准备明天乘坐伯顿的游艇去看查尔斯王子受封威尔士亲王的典礼。
这时候泰勒进来了,穿着一条白色的迷你裙,她把蓝宝石在裙摆上擦了擦,递给凯瑟琳看,“怎么样?”
“哦,我的天,这太可爱了!”
泰勒又弯着腰,把蓝宝石展示给沙发上的所有人看。
“小心点,伊丽莎白,我们可以看到你的身后。”伯顿提醒她走光了。
“看到又能怎么样?”泰勒毫不在乎。
哄堂大笑。
泰勒说她应该把它做成戒指或者胸针,伯顿说那需要螺丝刀,工序很复杂。她不信,去了隔壁伯顿的秘书吉姆本顿的办公室。
伯顿又和大家讲起一个女作家。她新出版的书里有关于他和泰勒的一个章节,她怕他看了会生气,一连打了一周的电话求见他。
“你们知道吗,我试图读这本书,然而连我们的那个章节都没办法读完,更别说其他内容了——这个女人居然说我曾经和她调情。”
说到这里伯顿笑了起来,“可是,我见过她吗?她也许像炸鱼薯条店的玛格丽特(指市井长舌妇)……她把所有关于我和伊丽莎白的悲惨故事和谎言都重复了一遍。总之不管了,这书太糟糕了,如果她一定要我见她的话,我倒是可以帮她磨炼磨炼她的心脏承受能力。”
丽莎插话道,“我能在这部电影里出现吗?”
“你不是已经在了吗?我的规矩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演一部,当然,我们有99个孩子。玛利亚在《楼梯》里客串过,她的父亲在那里扮演一个同性恋。”
玛利亚在旁边笑了。 这个时候,泰勒回来了,她已经成功地把蓝宝石镶进了戒托上,把它戴在手指上,再一次弯腰给凯瑟琳看,“看,现在它是戒指了。”这时候她的迷你裙彻底走光了。
“伊丽莎白,你又在炫耀你的屁股了!”
“你别管我的屁股了!”
伯顿又用威尔士语和他的家人们说了几句什么,逗得凯瑟琳咯咯笑。
他告诉埃尔伯,他在和侄子谈论查尔斯王子的威尔士语,以及他们发现定时炸弹的那件事,他做了一些点评。
这时候吉姆本顿走来,跪在门口调整门槛。
伯顿戏谑道,“吉姆,你不必向我下跪。”
本顿用古典戏剧一样夸张的腔调说道,“可是,伯顿先生,我为什么在私下和在人前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
凯瑟琳问,“理查德,你们在哪里拍的《驯悍记》?”
“罗马。”
“那段你和伊丽莎白在羊毛堆里打斗的戏呢?”
“也是在那里。那堆羊毛真的很臭,拍完之后人们差点把浑身臭气的我们孤立开来了。”
伯顿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兰地,拿起一本书,叫《酒鬼的饮食》,开始读。 泰勒对凯瑟琳说,“你知道吗?昨晚我们受到了惊吓,一个威尔士人闯进我们的更衣室,他想要7000英镑,之前他已经一连写信给我们三个星期了,他想让理查德把他保释出来。”
“为什么?”
“因为理查德也是威尔士人。”
众人沉默。
伯顿在旁边笑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他闯进更衣室,想让我们替他偿还债务,保释他,让他去瑞士重新开始。”
泰勒说,“总之以后我再也不能把钥匙留在锁孔上了。”
伯顿说,“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人给我写的信——他说他发现了莎士比亚的手稿。我回信说,可以把它送去老维克。他这样回复我,‘手稿不幸被毁了,幸运的是,它的内容都记在了我的脑子里’。”
话音一落,大家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这时候凯瑟琳的公公托马斯进来了,他已经90岁了。伯顿招呼他在最好的位置上坐下之后,去旁边的吧台里忙碌起来。
“托马斯先生和我是一个村庄里的,退休前当过建筑工人和殡仪员。”
他将一杯白兰地递到了托马斯手里。托马斯用威尔士语和他说了一句。
泰勒问,“他说了什么?”
他翻译道,“他说,‘你要知道,(酒)这东西害死了你父亲。’” 图一为伯顿抱着丽莎,大约在64或65年

图二为69年《安妮的一千日》片场,伯顿夫妇和凯特

图三为泰勒和女主角詹妮薇芙布卓,情敌同框

图四为69年冬天的泰勒夫妇,这是伯顿一辈子最胖的时期

图五图六为《安妮的一千日》拍摄期间伯顿夫妇和丽莎在车里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