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的零食
忆儿时的零食
都说90后出生的孩子是幸福生活的第一批“受益人”,别的暂且不论,至少在零食领域里确实如此,他们正是零食爆发时代的头号种子——90年代,犹如一条华丽的分割线,让零食之路越走越宽。
棉花糖、果丹皮、大大泡泡糖,到再近一点的卜卜星、金币巧克力、娃娃雪糕等,尽管与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国产、进口零食无法同日而语,但在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拥有的过程远比口味来得更加重要。
大家再一起来回忆一下当年风靡整个童年的零食吧。想想,这些儿时的经典,还有多少依然让你记忆犹新,牵肠挂肚。

酸梅粉
怀念指数:★★★★★
如果不是最近那四只会飞会蹦的绿乌龟又重出江湖,恐怕这个当年的“王牌”零食就要在记忆中消逝了。在那个时候,酸梅粉绝对可以算是时髦零食行列里的一员。不但包装上紧跟潮流,把正热播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印在外包装上,而且吃法也很特别。最普通的当然是用配套的塑料小勺子舀着吃:把酸梅粉送进嘴里,含上几秒钟后再咽下,一股酸甜味道立即顺喉而下。搞怪一点的,把酸梅粉用水冲开,去掉底层的粉,剩下的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酸梅汤”了
泡泡糖
怀念指数:★★★★
要是摆在现在,泡泡糖早就被逐出主流零食的范畴,一来是因为不健康,二来也是品种花样多到不稀奇。但是放在当时,大大泡泡糖算是“高级货”了。红色的是草莓味,橙色的是橘子味,谁不会用这个吹泡泡,那可是要被其他小孩子笑话的,要是遇上“高手”,还可以吹出“里三层外三层”的至高境界。就连他家的广告也堪称经典:一个留着西瓜头(而且今年很流行)的男孩子,踩着滑板吹泡泡。那个时候对于“潇洒”的理解,大概就是如此。

北京牌方便面
怀念指数:★★★★
北京牌方便面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里可是风靡一时,记得刚开始买就6毛钱,在80年代算是昂贵的零食了,买一包把面敲碎到入配料粉,使命的摇晃吃到最后连袋子一起添了,如果不够干净再加点开水放到袋子里面,喝着那个辣辣的味道,呵呵想想现在也谗,可是到了后来已经让康师傅、好劲道、等大产品取代了,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

娃娃雪糕
怀念指数:★★★★
咖啡色的帽子是巧克力味,白色的脸蛋是奶油味,娃娃雪糕可是那个年代小孩子不多选择中的最爱。最近,网友“shaobing007”就在都快网19楼论坛的“我为零食狂”版块里发了一个怀念娃娃雪糕的帖子,除了味道,“shaobing007”甚至还记得当时的包装。尽管就在前不久,伊力也出了一个和娃娃雪糕极其相似的“小雪生”,但还是有不少网友感叹,已经找不回当年的味道了。
除了娃娃雪糕,还有紫雪糕、红宝石、足球和茶壶冰激凌也属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也一样被已经长大了的网友们惦念。

糖人儿
怀念指数:★★★★
就是这种小玩意儿,一般做这个的都是老大爷,特神奇,用糖稀做的一个个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可以拿着玩儿,摆在家里,或者直接吃掉,现在很少看到了。去年在石家庄见过一次,围观者甚众。

咪咪虾条
怀念指数:★★★
咪咪虾条应该算作是油炸食品了。巴掌大小一包,5毛钱,里面是一根根细细的虾条。买这个不需要拖着妈妈去食品店,学校附近的小摊上就特别多。都快网友“冰舞蝶”这些天就“越活越小”了,迷上了这个儿时的零食,而且据她实地“打探”,咪咪虾条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还依然“健在”,想要重温当年滋味的,可以照着“冰舞蝶”的叙述,去联华超市找找看。

果丹皮
怀念指数:★★★
一毛钱一根儿,有的只要5分钱,一卷儿一卷儿的,直接咬,淑女点儿的一层一层剥着吃,酸酸甜甜,有嚼头,其实就是柔软的山查片儿。

有多少当年的滋味可以重来
如今的小孩张嘴就是软糖、薯片、牛奶巧克力,即使是一包话梅,也要是出自“优质良品”或是“大坂屋”。不过,尽管有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零食充斥着超市的货架,但还是有不少当年的滋味依旧占据着小小的一寸地盘。通过都快网19楼论坛的网友和记者的亲自“探察”,挖掘出了一部分经典零食的踪迹。



现在想吃点小时候的零食还要到小学门口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