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日本文化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拥有无限,刹那便成永恒。”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写下了这首名为《天真的预言》的诗歌。 《Auguries of Innocenc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William Blake 《天真的预言》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 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 译 当面对眼前的沙盘时,其实面对的便是整个世界。

01禅:不可说 “禅”,原意是沉思、静虑。 佛教禅宗,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到菩提达摩,据说已经是第二十八代。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到中国,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教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禅宗被认为是静默的哲学。 达摩将心传传给慧可(486-593),为中国禅宗二祖。如此传到五祖弘忍(605-675),他有两个大弟子神秀和慧能,神秀创北宗,慧能创南宗;后南宗超北宗,慧能为六祖。 禅宗是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去除了佛教一切形式化的表面的见解和仪式,直指本心;并具有绝对的入世精神和实践性。这和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是完全相吻合的。 给大家讲一则小故事(出自禅宗五祖)

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说:“假如有人问我禅究竟是什么,我将这样回答:禅和学习夜里偷盗的技术类似。” 禅是非理智、非逻辑、非语言的;依靠理智是无法把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的。 宋代杰出文人,琴棋书画、诗词酒茶样样通晓的天才——苏东坡先生,极其喜好参禅修道,在禅学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曾留给后世这样一首诗,被认为是对禅的极佳表达: 《 观 潮 》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中,一句“恨不消”之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和“别无事”之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表达的是诗人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境界。作为观赏者的苏东坡,和眼前的庐山、烟雨、潮水融为一体,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关于禅,不宜多说,一说就错,大家有心境的时候慢慢体会。 02禅在日本 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还是限于宗教生活,对之后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以及南宋文人绘画,有一定的刺激和启发。 然而有意思的是,禅宗在中国并没有实现繁盛,而是漂洋过海,在一个岛国蓬勃发展起来,禅渗入到了日本文化人生活和审美意识的方方面面。 “马一角”与“夏半边”:南宋画坛高峰,残山剩水的边角之思。 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被誉为中国南宋画院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其中,马远构图多用边角形式,夏圭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固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微微泛着涟漪的水面上,一叶渔舟独自漂荡,它完全可以唤起禅的“孤绝感”;像大海一样茫茫无际,同时,又像涓涓小溪一样怡然自得。 南宋时期的绘画在镰仓时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初期,被经常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的禅师们带到日本,并在东瀛国土上获得了热情的赞美;并成为日本民族的瑰宝保存了下来。 很多人必定会好奇,为何禅和日本文化有如此深厚的链接。 如果说中国人的哲学是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生之哲学,那么日本人的哲学就是死之哲学。 铃木大拙:“在这多样化的精神世界中,超越的孤绝是我们最为推崇的。” 作为一个远离大陆,漂浮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上的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那种天生而来的“孤绝、闲寂、贫困”之情,是融入到血液里的。 禅,就是日本民族的性格。 作为日本的国花,樱花是代表感伤的植物,日本人常常把樱花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樱花的飘零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短暂与离愁。 日本禅宗是随中日两国禅师的密切交往而形成并逐步发展的。 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 在宋代,他两次来中国,受献和受传临济心印,归国后大兴临济禅法,从而,临济宗作为日本禅宗的最早宗派诞生于日本。 中国宋末元初,为避战乱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禅僧陡增,使日本使禅宗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时之间,禅风大振,几乎压倒佛教的其他所有宗派。 03禅与日本艺术禅的美学具有的根本性,即便是超俗的唯美主义也是远远不及的。

神奈川冲 浪里 “艺术冲动比道德冲动更初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艺术的吸引力能直接深入人性之中。道德是规范,而艺术是创造。一个是外部的插入,一个是内心难以压抑的宣泄。” “禅只与艺术相关,却和道德无缘。禅不能是非艺术的,但可以是非道德的。” 禅与茶道 “常常使事物纯化,是禅与茶道的共通之处。” 禅依靠对终极实在的把握,使事物纯化;茶道则依靠在茶室内点茶,把典型化的模式移往生活,使事物纯化。 茶道不仅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与禅相关,更重要的是在其仪式中奉行的奔流不息的精神,这使它与禅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用感情表达这种精神,就是“和、敬、清、寂”。 日本茶圣千利休曾说:“所谓茶道,除了烧水、点茶、喝茶之外,再无其他。”

禅与俳句 在任何人的心中都隐藏着神秘的力量,参禅的目的,就是使这种力量觉醒,并表现这种创造力。禅和艺术共同的生命力的源泉——“无意识”。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入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日文原版: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芭蕉俳句 井边柳罐挂, 牵牛蔓儿爬满了, 提水到邻家。 ——加贺千代女 现代科学的分析精神是为了揭示神秘,而诗和俳句要想开花、结果,却需要在充满神秘的地方生长。 禅与园林 在日本古典园林体系当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佛教禅宗写意庭园。而枯山水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枯山水以砂为海,以石为山岛;是一部情节复杂的长篇小说,美把自己隐藏在尘沙与顽石中,敏感的人可以从沉沙中听到水的流动和人的呼吸声。 当然还有禅与武士道、禅与书道、禅与花道……因时间有限,就不一一多说,对日本艺术感兴趣的学友可以去学习了解。 “除了被时间概念随时随地剥夺了自由的普通生活,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明显不同的生活。禅无处不在,禅是一种人间精神,返照自身,达至本心,学会在今时今日不浮躁地生活。” 古建筑美学系列游学课程(日本古建筑美学课程已经是第六班;苏州古建筑美学课程是第八班;武当山古建筑美学课程是第三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