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是我曾经向往的生活

上篇:
《向往的生活》是我写的第十篇文章,17年3月22日被左岸老师发表在“左岸读书”公众号上,当时我刚刚开通公号,还没有拿到原创。
那时候写文章要搜索很久想一个话题,还要仔细思考怎么遣词造句以能表达清晰,最好还要有深度。我时不时会担心,有一天写不下去了。
仅仅一年,思泉被挖掘出来,写文章的话题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因为每天工作繁忙,好多的思维闪光记下来几个字后很久很久都没办法组织成文章。
我看的书越来越多,书本能触动思维的点也越来越多,很多的文字就像当年高中写作文一样汩汩地从笔端流出,这种感觉如此熟悉,也让我如此安心舒适。
下午我从“藏书馆”app上找到蔡颖卿的一本书《我想学会生活》,只看到前言就下班了,抄了几段文字送给大家,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引号中的内容全部摘自蔡颖卿的《我想学会生活》)
“愿你在生活的微光中,看到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己。”
“我的确很少想到“遗憾”两个字,因为,无可挽救的事才需要遗憾,我认为自己还在努力中,并不需要感觉遗憾。”
“一个人如果知道怎样去生活和怎样去爱,知道怎样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和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可以享受丰盛的人生。”
“在不同的生命体验中,经验深浅的意见沟通就是这样地进行着互助;没有人能修改我们的人生,但他们可以告诉我们该如何进行调整。”
“经验是可贵的,而生活是值得修改的。”
“在图像具体的对照中,我想起自己的人生也曾有多少次这样的经验:因为自我中心的错置,所以导致心灵图像上情绪阴影的有误。”
这些是我20岁左右时非常非常喜欢的文字风格和类型,当时抄了好几本笔记,果然是最能打动自己的最爱,而最爱的对自己影响最深。现在我写文章,也莫名其妙的带着这样的风格。
下班前我把手写的一张笔记拍照传到读书群里与团友们分享,顺便附上一句话推荐说:“好的智慧是带着温度一点点浸润心灵的吧。”
非常搞笑的是两位朋友说要拿本子记下来,一句话真的感觉回到了高中时代,老师拿着我的作文在班里朗读,读完后同学们又羡慕又赞叹地对我说,你怎么能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呢好厉害啊!
其实很多不是刻意写的,那些文字就是顺着我的手指流出来的。关于这个感觉的形容,我有一段文字与大家分享,是《肖申克的救赎》小说的原著作者斯蒂芬·金在成名后这样解释自己的写作嗜好:
“写作是一种涂鸦。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像一个滤网,网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可以流过你的滤网,而且一点困难也没有。你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在我的滤网中通行无阻。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去转换这些堵在我们思想滤网的糟粕,最后会发展出某种才艺来。”
顺便说一句,斯蒂芬·金是美国非常著名、畅销且成功的恐怖小说作家,《肖申克的救赎》是他为数不多的几部与恐怖沾不上边的小说之一,但是他曾经透露“自己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书都多”。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电影至今雄霸在豆瓣top250的第一名,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和这部电影隐含的精神和情感多么地打动人心。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翻看自己写的文章,就像温言团长说的那样,偶尔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会很有成就感,也能激励自己继续下去。
下篇是重发的旧文《向往的生活》,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湖南卫视当时播出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我就在想我曾经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实现了吗?
现在我终于可以说,今天的生活虽然和曾经向往的有差距,但是它冒着活生生的烟火气,最是让我欢心又受鼓舞。
下篇:
小时候并不知道,人的理想是可以跟着时间变的,那时候心那么小,以为完美世界就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比如小时候,因为洗澡必须去大澡堂,就想着最大的满足就是家里有暖气和淋浴;比如家里住平房潮湿阴冷,就想着最大的满足就是有自己的套房;比如一直用拼拼凑凑的床单被套,就喜欢收藏家居品牌的宣传彩页用想象解解馋;比如老是被爸妈训好像读书补习白花了家里多少银子,就想着长大后挣好多好多钱把他们的债都还清从此两不相欠……
很久以后猛然间才发现,其实生活已然漫步到曾经理想的样子,小时候的想法类似于孩子的倔强,说着说着走着走着就慢慢都忘了。
我觉得那时候的理想很大部分受到电视和杂志的影响,比如小时候看武打片就想象着自己也是个拥有法力的仙子,或者受时装剧影响觉得将来应该穿着套装自信优雅的穿梭于各种高档场合,还认为成熟的美女都应该有杂志上景致的面容和高雅的着装。
我本身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脑海中勾勒出的影像经过反复强化深深的印刻在心上,觉得那才是我人生该达到的层次。
当然喽,现实残酷的直接了当。
应该是大学期间,我把得不到理想的生活归咎于没有选择喜欢的专业,迫不得已挣扎在学海,继而发现好像不管走哪条路都离向往的生活遥遥无期,这让我很绝望。
也许因为处在那种情境中,才会把心中的理想架构在爱情上。电视剧里不都是那么演嘛,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心心念念如珠如宝。我窃以为只要有足够的关爱和包容就能得到一份真诚的感情,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感情自然能幸福到永远!当然了,我爱上的,必须也肯定会是个成功且优秀的男性。他站在人尖上,我在他心尖上。聘聘袅袅,如梦如幻。
回忆起当初的想法,忍不住笑出声。曾经只敢在心里默念的感受如今也可以大胆的表述出来,仿佛我是个往日的小偷躲在日光的影子下,害怕一动弹一吱声所有的秘密都抖落出来,我那么内向那么自卑自然隐没着三缄其口。
而现在呢,我看过去,那是个有点神经质的傻孩子,躲在一个角落,蹲坐着呆呆的拿手里的树枝乱画,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自顾自的陷在想象里,任脑子里万马奔腾。
我也后悔过浪费了许多的时间,没能更用心的学习,没有早一些读书思辨,没有早点醒来去拥抱真实的生活。甚至我不得不承认,毕业后工作的几年,我仍然时不时拿出幻想中不忍舍弃的某些情感,在悲观伤心时聊以自慰,暂时逃避生活的烦扰。
哦,让我仔细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心里紧攥不放的幻想如流沙般慢慢飘逝。
应该是真实的面对生活点醒了我,应该是独自行走的每一步开导了我,应该是世俗生活的嘈杂吵醒了我。我在某一刻终于承认,那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永远不可能实现,我更加不必用那样的标准衡量现实的生活,让自己在巨大的差距中愤恨失态。
我也终于承认了老公说的那一点,我害怕面对,面对真实的生活和它的残酷。原来我总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退回到固步自封的壳,直到心里能接受的事情成立了才敢走出来。
为什么我总是不敢面对,我想可能是小时候被打击的太多被否定的太多,慢慢的很多事不敢去尝试,面对选择原始的痛苦记忆就跳脱出来阻止脚步,让我总是想到失败的结局,为了顾及可悲而单薄的面子,只能在想象中寻求安慰和信心。
这种感觉好像你遥望着远方,满眼的灯光闪烁都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了;现在呢,我知道只盯着一个地方,或者放松得低下头看看脚趾甲,反而走的稳稳当当,吹着口哨还自得其乐。
曾经向往的生活,就是现在这样的生活,我走到了就赚到了,再往前走都是生命的附赠。
当然啦,我知道向往的远方还有葱郁丰满的果实等待着我去采摘,我不那么急不可耐了,等我到了,果子肯定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