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读书
四月狠狠地看了一些很厉害的书,感觉心里满满的,好像又空空的。 四月是从布尔加科夫剧作集《逃亡》开始的。当年读《大师与玛格丽特》,就像乡下老鼠第一次见到冰箱这个东西,城里老鼠打开门拎出一个城堡形状的奶油蛋糕那样,被布尔加科夫奇幻惊人的想象力表现力震惊了。这次在穿越时空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里,乡下老鼠又见识了穿梭机,还以为遇上了莎士比亚未能传世的剧作(《紫红色的岛屿》),而《逃亡》的波澜壮阔,我怕我没能领略得太够,所以五月份要补课,希望《剧作家与戏剧》可以擦掉一些我眼前无知的迷雾。 对于乔伊斯的长篇小说,是不应该用“挑战”这么综艺节目气氛的词语的。我就是想长长见识。 以仰视的心情先读了《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又读完了《尤利西斯》的上下册。 仰视是不够的,还要把姿态低到贴近地面去。 形而上地说,仅就读书生涯的狭义来说,既然读过了《尤利西斯》,差不多十年前读完了《追忆似水年华》,那么可以死了。 就是这种心情。 关于《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仅就我个人而言,有两个不足: 一、译注里的指桑骂槐自证高明颇为多余。我不需要译者不停地告诉我,此处彼处不应该译作什么。也不需要知道,斯蒂芬的同学们在现实中与谁谁一一对应。 歌迷在演唱会上尖叫:王菲,我爱你! 菲姐冷冷地:别吵,听我唱歌。 假如乔伊斯在彼界已经懂了中文,他会嫌这样的译者多嘴的。 二、我不再是青年,也还在成长,这部书如果二十年前读,应该有奇效。这怪我,这二十年看了一千多其它的书。 关于《尤利西斯》,作者实在是太厉害了,必须满分。 1000多页并不算很长,却穷尽了小说文体的各种可能性,非常渊博、十分炫技,就像太阳一样炫目,无法直视那种。 幸好读过《莎士比亚全集》,读过《道莲·格雷的画像》,几本王尔德,熟悉一些圣经故事,先读了《青年艺术家画像》《都柏林人》,还算勉强能跟上尤利西斯漂泊的脚步。 译者金隄克制、严谨,只可惜距离我们的年代有些远,有陈旧的感觉,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点,不够匹配。 然而,当我回答一位小友的问题,推不推荐读《尤利西斯》,我:不。 太阳威力无穷,无法靠近;只有那些夜空中的星星,才能带给我们感动、慰藉,陪伴我们渡过漫漫长夜。比如,同样是爱尔兰的瑰宝,托马斯·伍尔夫,一部《天使,望故乡》让我哭了以后,更增添了内心的力量。
四月完成了对高校教科书《心理学与生活》的阅读,大大收获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原来生理方面和认知方面的衰退其实是“用进废退”的“退”,重要的是:保持它。保持活力、信心、好奇心,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持续地锻炼和训练。现在知道了:我到了七老八十,也会像三四十岁一样,好好成长的。 月底读了1982年版汝龙译《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集》两册,分别有十一、十二个短篇小说,契诃夫是真的伟大,他懂得真实的人,想必也懂得我等凡人,才不用管什么自然规律、时空隔绝。库普林《回忆契诃夫》就像把活生生的契诃夫乾坤大挪移过来,静静地、隔着圆圆的眼镜片,带着善意的一点微笑,看着你,让你欲言又止,安心地确定地知道,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早就有人懂得,是真的,是好的。 四月将尽,我的领悟只有这一点: 喧嚣忙碌都是别人的。在伟大的文学作品里,发现前世今生,原来你并不孤单。
© 本文版权归 World4Soph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