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梨·香港 | 孩子们可以触摸到的未来生活!
在港岛北角炮台山附近,有一处地标式活化后的公共艺术空间,名为油街实现,谐音源自建筑物的地址油街12号的读音,这里是前香港皇家游艇会会所的会址。于1908年落成,是一所二级历史建筑,同时也是现时唯一一幢位处于1930年代北角填海工程前原有海岸线上的建筑物,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周遭的建筑和环境一再变化,唯独这里的红砖屋、粗灰泥,百年大树和大草坪不曾改变,犹如闹市区中的一篇“静土”,默默见证着香港两个世纪的时代变迁。

油街实现
这座百年古建筑由一幢主楼及两幢附属建筑物组成,是现时少数保存完好的「艺术与工艺」建筑风格的代表,其对比鲜明的红砖及粗灰泥外墙,以及显著的烟囱及水管等都是建筑物的特色,令它成为北角油街及电气道街角的地标式街景。
油街实现 |盛食当灶
Oi!(油街实现)这个去100次香港也不知道的先锋艺术实验室是本次齿轮梨香港创新冬令营的精彩一站。孩子们和冬令营总导师Alvin(叶长安)教授与Oi!馆长一起,在这样的一处历史与艺术气息汇聚的地方,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和创新生活的态度。

馆长给孩子们讲述油街实现的历史变迁,过去,现在与未来

看油街实现的发展以及活化后的万象创新

活化后的油街实现
活化后的 「Oi!油街实现」总面积为二千一百四十平方米,提供两个分别约一百九十及九十二平方米的展览厅,两间活动室以及约三百平方米的大草地。油街实现透过不同机构与艺术工作者协作,策划多元化的计划及节目,向各种人群提供实验的空间,诱发创新思维,让大众体验不同的创意,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孩子们在「盛食当灶」
「盛食当灶」是以创新角度切入日常生活的实验性项目之一。通过交换的理念让社群认识和讨论社会上每日所面对的3600吨厨余问题,透过设计引发改变和实践创新。把活动室变成开放厨房及社区生活空间,身体力行地运用创意把剩食转为盛宴,同时透过一系列的活动让社区体验绿食生活。

驻足托比亚斯·克莱恩特《揭视点》
艺术家托比亚斯·克莱恩特为油街实现的创作《揭视点》,一百多年前的油街实现沿海而置,背靠山峦,今时今日,随着社会急速发展,空间摇身变成城市中心,大众文化艺术交流空间。城市景观无时无刻变换,不停更替,托比亚斯以充满玩味的艺术装置,带领观众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它的历史性和产地特性,揭露城市建造过程中的隐藏特性。


空间年轻本地建筑师艺术作品,「P ‧ L ‧ A ‧ Y」玩转『油』乐场
「P ‧ L ‧ A ‧ Y」玩转『油』乐场:一众年青本地建筑师以「寻、活、学、养、谅、连、系、演、现」等生活题材,透过展示别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社会发展、城市建筑的想法,并把「玩(PLAY)」一词重新演绎为:P-伙伴、地方的营造、人的力量、热情、玩乐;L-学习、聆听、活着 ;A-艺术、建筑、行动、欣赏、愿景;Y-年青建筑师、青年、你。

艺术与环境相融合的大草地上因地制宜的纯天然有机作物种植

叶长安教授“点石成金”主题讲座
结合油街实现所见装置艺术作品发散想象,叶长安教授带领孩子们走进“点石成金”主题讲座,通过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实例介绍——如何将弃置的东西变成有价值的作品,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想象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开启孩子们的创意构思。

听完讲座,在这个触动创意思维的空间里,亲自体验盛食当灶这个环节,借由油街实现交换得来的鸡蛋,面包皮来一次特殊食物的盛宴,亲手为自己做一顿午餐!


亲手体验每一个过程

孩子们做的面包布丁
以创新角度切入日常生活发掘社会价值。亲自烹饪自己的饭餐,孩子们在品尝时令好味道的同时也能获得新的体验~
零碳天地 | 未来之家
下一站,孩子们走进全球技术领先的低碳建筑,集绿色“黑”科技于一身的 Zero Carbon Building(零碳天地),触摸未来之家!


零碳建筑模型
零碳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指没有排碳的建筑,这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是由香港建造业议会主导的香港首个零碳建筑,造价2.4亿港元,集结全球先进的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成功地在建筑自身消灭碳足迹,并将剩余电力回馈于城市电网。它是融合绿色能源、节能技术、零碳理念筑的未来之家。


零碳天地专业导览师Oakes带孩子们对这里的主体建筑进行介绍与认识,整座建筑以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和布局构建,利用转废为能的生物柴油三联系统以及太阳能板系统运转,无论是铺地物料还是石笼围墙,零碳天地将绿色与科技融合得淋漓尽致。

听Oakes老师讲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的严峻形势以及就形势我们可以做出的改变和举动。

体验零碳天地的“黑”科技产品
竹构建筑 | 设计新生
先进科技,创新、节能,建筑设计等元素的创意结合,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未来的力量,不妨现在便种下这颗未来的种子。在Dylan Kwok(郭达麟)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将继续延续可持续设计原则,来一场创新的workshop,通过竹子搭建,构建建筑基本形态,发挥头脑风暴,做一张舒适椅子!

Dylan Kwok
Dylan Kwok,芬兰注册室内建筑师,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怀雅逊大学 (Ryerson University),获得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空间设计硕士学位,并赢得当年最佳论文大奖。于2009年获取香港设计智优青年设计才俊殊荣(HKYDTA),更于2011年被Perspective透视杂志评选为四十位年青设计新星。Dylan曾为加拿大Burdifilek Design Studio塑造W-hotel Atlanta及Holt Renfrew Toronro。并于芬兰工作期间,分别替诺基亚和赫尔辛基市政府,进行设计研究。曾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成立期间,担任副主任一职并主理设计事务。由2013年起重执教鞭,任职于澳门理工学院及圣约瑟大学。

Dylan老师部分作品
在Dylan导师引领下,进行竹建筑原型提取,基于三角形结构最稳定原理,学习便捷的绑搭方式,搭建基本的三角体,稳固的四边结构。

孩子们设计构建的椅子基本模型,并汇报阐述自己的构思

组内成员讨论,综合各个模型构思,将模型延展扩大,做真正实用的作品。

利用竹子的“韧性”,用最少的材料实现最大的强度,综合各个成员想法的“竹构”椅子,造型奇特,结构感强。


共同协作,彼此提供创新灵感,好的创意更是来自发现,源于生活。剩食可以变盛食,想法可以变桌椅,创新是一种生命力,它能使事物获得新生,而设计亦可以改变生活。
—END—
文章内容,图片为齿轮梨原创,欢迎分享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