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阅读史十佳
查看话题 >十种感受十本书
十种感受十本书
文/侯泰而
读书是一生的事业,或者爱好。
“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带给人思索的烦恼,也带来了思维的乐趣。在我看来,乐趣要远远大于烦恼。从识字开始,我一直在坚持阅读,时快时慢,却没有间断过。
对自己有影响的书很多,列出十本来,不会太难,却也不太好轻易定夺,有些书将我打动过,有些书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些书让我流过泪,但能够对自己形成决定性影响的书,似乎还没有出现。
或许,读书一多,书如同汁液一样进入躯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对书的敏感性就不那么强了。
因此,要列下十本书,得经过一些回忆和搜索。
从个人而言,我愿意举出如下十种书。
1.《平凡的世界》。应该是读师范时看的这本书。那是一个暑假,姐姐带回了路遥的这本书,字很小,那么长的篇幅印在小小的一本里。本来随意翻翻,一翻就被吸引进去了。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田润叶、田晓霞、金波……我至今还记得这些名字。路遥写的是黄土高原的生活,但我感觉,他写的就是我生长的湘西农村。这里面有很多同质的东西。这部小说里,燃烧着一种希望、一种纯朴、一种干净的品质,给了我坚持的力量。后来,我又负笈去读文学专业,看到一些专业人士对路遥的作品并不认同,理由是路遥的写作技巧比较简单,只知道宣泄激情。我对此颇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技巧是次要的,重要是它有内涵、有生活,它影响过我,影响过许多像我一样从农村底层走向城市的青年。这就够了。野百合也有春天,草根也有自己走向远方的理想。
2.《论语》。一个中国人,对这本书会有一种亲切感。我读这本书,是在很多年以前了。约在二十年前,我在乡下中学教语文,给学生讲“学而时习之”,引起了自己读《论语》的兴趣。这么多年来,断断续续地读着它,朱子的版本、钱穆的版本、杨伯峻的版本、李泽厚的版本等,都认真读过。较为中意的,还是朱子的集注,钱宾四(钱穆)的也不错。这本书已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凭借此书,在阅读古书时,可以发现很多道理的源头就这里,而日常生活中,《论语》中的一些要求依然值得坚守。如今,我会经常诵读此书,这本身是一种享受。
3.《聊斋志异》。一本世人耳熟能详的书。相信许多人对它有过接触。我系统读这本书的原版,也就是蒲松龄的文言原著,大约是在二十岁左右的样子。我在湘西那所乡村中学教书。在晚间学习之余,常读此书“取暖”。学校在半山腰,山上就是坟地。炎夏之夜,常有鬼火点点,和《聊斋》的场景很是契合。那段青春时光,是苦恼而忧郁的,因为想走出大山。《聊斋》给了我很多安慰。寂寞苦学之时,我想,或许自己能得到如《聊斋》里那样的眷顾,像那些书生一样,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生活。《聊斋》里的很多篇什,如《素秋》《荷花三娘子》《乱离》《婴宁》《向杲》等,如今还记忆犹新。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文言小说,也是世间最美的文字。我以为。
4.《凡高传》。这书有另外一个译名《渴望生活》,作者是传记名家欧文·斯通。读过此书后,有两点很深的感受。一是一个人必须始终追寻一种符合于自己内心的生活。凡高不管是在宗教界,还是在绘画界,都在精神上保持了追求。人必须坚持,必须纯粹,不为外界所困扰。哪怕现世并没有什么回报。像凡高,生前仅卖出了一幅画。二是要有情有义。凡高如果没有弟弟提奥(又译泰奥)的支持,他不可能画出那么多美好的作品。要懂得感恩,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在这个世上生活。读这本书时,我在桂林,这是一座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的城市。这本书,是这个回忆里的一部分。
5.《鲁迅全集》。其实是一套书,十几本。很早就接触鲁迅了。系统地读他,是在上研究生以后。关于他,很多人都已表达过敬意。我很同意学者谢有顺的一句话:“有他,我们并不孤单。”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6.《冯至全集》。这套书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十一本吧。我写过一些关于研究冯至的论文。因为研究需要,买下了这套书。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传记《杜甫传》、小说《伍子胥》等,都非常明净、美好。因为他,我接触到了存在主义,读了一些论著,也学会了沉思。在喧嚣的尘世,人可以宁静的生活,可以用干净、宁静的笔调,表达自己的所想。冯至给予我的,不只是学术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7.《雷雨》。这是天才的爆发。曹禺二十出头就写出了这么伟大的作品,确实让我们只有佩服的份儿。在诸多文学样式中,我独对戏剧没有多大感觉,但读了《雷雨》这个剧本之后,我体会到了戏剧的魅力。后来,我读了数百个现代话剧剧本和数十本理论专著,写下了研究话剧的《多面的现代性诉求》一书,《雷雨》应该是一个触动的因素。
8.《少年维特的烦恼》。我在十八岁时读到了这本书。是杨武能的译本。他的译文真好,传神地表达了歌德的原意。是这本书,使青春的我,体会到爱情的伟大,体会到为了爱真的可以去死。当时,还在师范读书,对青春精神世界的体验独特而奇妙。歌德对维特精神状态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若干年后,我去法兰克福短旅,专门去看了歌德故居和歌德广场。这种情愫,是青春时就种下了的。
9.《美的历程》。李泽厚一直使我着迷。最先接触他的著作,是师兄推荐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读后有启发和震撼。之后,看到了《美的历程》。这本书描述了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如此简洁,如此瑰丽,如此愉悦,如此清晰,值得一读再读。现在,这本书还经常放在我的包里,有空就翻翻,常读常新。
10.《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讨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没有比这本更精到的了。钱宾四先生的书很多,读后收获都很大,但我最先读的是这一本。他择取五个朝代,解剖麻雀,一一解析其政治得失,读后让人抚卷而叹,久久回味。
给我影响的书,当然不止这些。就是经常带在身边的,也不止这些。大多数时候,我读理论专著更多一点,那是为训练思维所需。要深入人的心灵,文史之类似乎比纯理论更切当一点。从上述十本书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另外,说明一点,读书是很私人的事,十本书,仅仅代表我自己的偏好,绝不是要为大家开什么书单!
y��4�ͺ
侯泰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那些儒林往事,也不过是寻常生活
- 越俗扫墓
- 2024年好书过眼录 (4人喜欢)
- 激情依旧飞扬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