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读书笔记(九)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尔雅·释诂》:“诚”的意思。
《说文解字》:“谨”的意思。“诚”、“谨”意思相近。
终:郑玄:“老死叫做终。”(老死曰终)
《礼记·檀弓》:君子过世称之为终,小人过世称之为死。(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何为慎终?
孔安国说:慎终,就是丧尽其哀。
《礼记·檀弓》:人死三天后下殡,凡是亡人穿在身上的衣衾都要尽心的准备,依礼而行,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下殡三月而后下葬,凡是随葬用品都必须尽心的准备,依礼而行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案:殡:将尸体装棺而不下葬。)
(原文: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追:《说文解字》:“逐”的意思。
远 :《诗经·鴦笺》:“久”的意思。
刘宝楠先生案:凡是父辈祖辈已经去世了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仍应当追祭。《周官·司尊彝》“四时祭祀”中就有“追享”这一环节,不单单祭祀父母。
德:《礼记·乐记》:德,是性的开端。(德,性之端也)
《淮南子·齐俗训》:得到天性就是德。
曾子说“民德”,是相对于在上位者的。故而化民成俗,必须要由管理者的引导。
归:《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归,就是回归本位。
民德归厚矣:
孔安国曰:丧事尽哀,祭祀恭敬。管理者能力行这两点,百姓便会受此德行的感化,民风便回归淳厚了。
《荀子·礼论》:享有天下的君主祭祀十世宗亲。享有国家的诸侯祭祀五世宗亲。享有五十里土地的大夫祭祀三世宗亲,享有三十里土地的士人祭祀二世宗亲。
(原文:故有天下者事十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
刘宝楠先生案:春秋之时,礼教衰微,百姓对于父母宗亲薄情寡义,所以曾子劝诫管理者,只要他们能够慎终追远,那么百姓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民风归于淳厚。这也就是《礼记·坊记》中所说的“修葺宗庙,恭敬祭祀,教导百姓孝的道理。”(修宗庙,敬祭祀,教民追孝也)
《礼记·祭统》:祭祀作为礼是很重要的啊,祭祀所进献的物品也真是完备啊。顺礼而进行祭祀而又将祭物应备齐全,就是教化的根本了吧?所以君子对于百姓的教育,外则教之以尊敬君长,内则教之以孝顺双亲。所以明君在上,臣子就会服从。崇敬的侍奉宗庙社稷,子孙就会恭敬孝顺。能尽祭祀的大道,端正其含义,所以君子对于百姓的教育,必是从自身做起,这才顺乎情理。所以说祭礼,是教育的开端。
《礼记·祭统》又说:孝子侍奉双亲,有三道:双亲在世就赡养之,去世了就举行丧礼,丧礼完毕就要祭祀。赡养,是观察一个人是否孝顺;丧礼,是观察一个人是否哀痛;祭祀,是观察一个人是否虔诚而合乎时宜。尽心遵守这三道,便是孝子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