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日
一
这场雨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不知道。应该是深夜里开始下的,却听不到一点雨声。清晨被闹钟吵醒,才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这雨时断时续,忽大忽小。天空阴沉沉的,一片灰云。听着刷刷的雨声,心里似乎很喧闹,又似乎很安静。
中午,雨终于停了。北风阵阵。昨天还是夏天的感觉,今天瞬间就到了冬天。四季的转换如此迅速,也是令人措手不及。有人早早把冬衣洗净晒好,放进衣柜,今天,恐怕要取出来重新穿上了吧。倒是辛苦了上午去祭扫的人,得冒着凄风苦雨上山。
北风一到,几日来的闷热消失得无影无踪。想起那年和表姐、姨父一起回桂平石龙老家,也是南风天,闷热潮湿(当时没教高三,有完整的四天假期,就一起回去了)。算起来,自从外婆去世的时候,回去过,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没回去了。那次回去,表姐们应该是想着,回趟老家,姨父也能和老友聚一聚、聊一聊,冲淡二姨去世的悲伤。
姨父自然是不可能跟着我们跑上跑下的。我们和表姐、舅舅跑了好几处地方,有好几个墓,都是我没听说过的,舅舅和表姐也说不知道是什么亲戚的,反正年年都跑,也算是亲戚祖宗都有人想着。好像是第二天下午,感觉跟着舅舅跑了好久,我们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在山上,听到了细细长长的蝉鸣。那天,天很热了,我们浑身是汗,刺眼的阳光照着刚刚翻耕过的土地,橙红的颜色特别耀眼。舅舅一路走,一路跟地里的村民打招呼。我心里才真的意识到:舅舅真是个当家人啊。
那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就准备回程了。我们是准备先到桂平市区,第二天到西山去看看。妈的一个老同学,我称呼他叔叔,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去他家里住。那是自己建的房子,好像有四五层楼。一路的奔波,总算有个休息的地方,心里一下子放松下来。我睡的那间房,应该也是有段时间没有住人了,蚊帐和被褥都有股灰尘的味道,又很干燥,也是居家的味道,让人心安(表姐他们住酒店)。我看房间柜子里有本几本书,有一本是说桂平的名人古迹的——到底是广西的名城,比只是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的柳州多了一点文化底蕴。很快,觉得有点累了,我才熄灯睡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了看窗外,好像下过雨。妈说昨晚确实下雨了,我竟什么都没听见。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上楼上楼顶,看看叔叔种的花,还可以看到四处的风景。雨后吹起轻微的北风,空气又干燥又清爽,清晨的阳光也格外明亮。后来,借了这位叔叔的光,我们没买票就进了西山公园,到处走了走。雨后,山里的空气特别清新。我一路走,一路大口地呼吸。自从二十多年前到过西山,就再没去过。那次去,没登顶,只记得在一段山路上,一只小松鼠从我面前一跃而过。当然,那只松鼠应该已经不在了吧。
今天,下着雨吹着北风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这些事情。
二
一觉睡到下午四点半,天空依旧很阴沉,北风的干燥之感仿佛贴在身上,昨天的炎热,像刚刚做过的一场梦。假期只剩下不多的时间,一时想不到什么事情做,索性按照老习惯,去书市逛逛。
大街上还有穿短袖的人,也许是刚从老家赶回来,不知道柳州降温了吧。车子也少了。我一路骑车,也遇到红绿灯,却没有遇到拥挤不堪的堵车。红灯前,骑电动车的等候通行的人也少了。这种情形,好像只有春节期间才见到。
书市里人也很少。我随便逛了逛就出来了。几点雨落在脸上——又下雨了。经过了一上午的大雨,洋紫荆花依然在寒风中伫立。如果不是有这些花朵,风里有甜蜜的花香,我还真以为这是冬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各家各户已经开始张罗晚饭了吧。不知道从哪家传出来的饭菜的香味,让人想到,在黄昏时分,有个家可以回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在这吹着北风、突然降温、冬天的感觉又回来的时候。
街灯早已经亮了起来。寒风中的树叶瑟瑟发抖。街上的人愈发少了。我有点恍惚,以为这是年初一或者初二的时候,这种饭点,人人都团聚在一起吃喝谈笑了吧。汽车从窗外驶过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街灯照亮的路空空荡荡的。
沿着老路骑车回家。行人确实少了,刚开张的夜市,也是寥寥的几个人。附近修电动车的店,多数都关了门。少数几个开门营业的,也开始张罗晚饭。突然,一个孩子快速跑过大街,跑进一间店里。我回过神来,集中精神骑车。
很快,到家了。我停好车,向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