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
(一)初见
90年代的西安,还没有高楼,也没有信息化的一切,可夏天的阳光依然和21世纪的一样,火辣辣的烫。16岁的小桔,还是个稚嫩傻气的姑娘,她有着16岁干净带点雀斑的面庞,但她的心里却又藏着一个黑洞。 父母在小桔13岁的时候离婚了,妈妈走了,因为她发现爸爸还有一个女儿,也生活在这个城市,小桔没有见过她,只知道比她大一岁。妈妈说爸爸是个骗子,但小桔不明白怎么样的欺骗,足以让妈妈抛下她。
那样的年代,这样的家庭,是全院子的茶余饭后闲聊的“话头”。“你看,小桔那孩子多可怜啊”,“他爸爸真不是个好东西”,“她妈妈是不是改嫁啦?”。小桔每次路过这些叽叽喳喳和那些同情的目光,总是冷淡地盯着脚尖走过去。
小桔有一个秘密基地,是后山的货运铁道。她总喜欢一个人沿着铁道边走,看着拉货的火车远远地驶来,咕咚咕咚得,小桔总是正面看着它出神,直到司机拉响鸣笛,她才会从铁道上跳下去,甚至有时她在想,躺下看看火车的肚子到底长得什么样?如果火车如果从她身上压过去,会不会很痛?是哪种痛?锥心刺骨,还是摧心剖肝?
她讨厌这个世界,这个有男有女,有白有黑的世界。
终于,爸爸提出来,要带那个“女孩儿”回来。他说她妈妈不在了,她一个人没人照顾,接过来给小桔做个伴。小桔抬起头,看了看对面男人,那个曾经把她抱在怀里用胡渣亲她的爸爸,三年间似乎老了好多。小桔其实不恨他,因为至少,爸爸没有不要她,只是父女俩这几年几乎没有话说,他总是很忙,可能他太内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女儿,于是总在外面奔波。看着他负重的表情,小桔只是抬起眼,淡淡地说了句:“好呀”。爸爸惊讶地看着她,突然就抬手就摸了摸皱纹间的眼泪。
“姐姐”来的这天,小桔又逃到了铁路边,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想看到别人“入侵领地”的过程,想到太阳下山了回去打个招呼就好。她伸开双手,在铁路的边上平衡走,一歪一歪的。
“小女孩儿”、“小女孩儿”、“诶,叫你呢,扎两个辫子的”。小桔听到有人叫她,用手挡住刺眼的阳光,抬起头看向声音的来源。一个大男孩儿站在旁边的小二楼上,撑着栏杆笑着望向她。男孩儿穿着白背心,小麦色的肤色,大大的眼睛,撑在栏杆上的胳膊很结实,爽朗地冲她笑着。小桔问:“你叫我?”,男孩儿回答:“你为啥每天都在这走,弄啥呢?”,小桔皱着眉:“管你你什么事?”说完气呼呼转头就往回家跑。刚跑进院子,迎面就撞上了“一面墙”,他气喘吁吁地掐住小桔的胳膊,似乎一点儿都不费劲地扭过她,他还是笑着,不顾小桔的挣扎,抓住她不放。
-“问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人小,气还这么大?”
-“你要干什么呀?我要回家了。”
-“我每天都看你在铁道边走,几次都以为你要自杀,火车拉响汽笛之前,我也叫你了,你没听见过么?”
-“你才要自杀呢!”小桔气鼓鼓地:“快放开我”。
-“好好好,真是歪女子,不识好人心”他说着还是笑,似乎一点儿也不生气,顺势放开了小桔。
“哼”,小桔撒腿就跑,一口气回到家,心跳的特别快,就像停不下来一样。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直笑,是傻子么?刚刚在铁道边看到他的时候,不知道是阳光太刺眼,还是什么,他怎么发着光,是笑的发光么?小桔不停地想,嘴角不由地扬了起来。没注意对面爸爸拉着一个女孩儿笑嘻嘻地看着她,她晃过神看着眼前这个女孩儿,黑黑的,瘦瘦的,看起来像是营养不良一样,盯着小桔,向她投来友好的目光。小桔只要抿抿嘴,扯出了一个微笑回过去。爸爸高兴地搂住她们俩朝着门外推,"咱们今天出去吃”。 她们就被搡着推到了楼下的小餐馆“小四川”,爸爸兴奋地高声叫来服务员,点了回锅肉,红烧茄子,麻婆豆腐,土豆丝。
小桔从进了店就感觉有人在看着她,她回头看见那个“阳光”,坐在她斜后方,还是不停冲她笑。眼神中就似乎在问她:“这是谁?”,小桔噘着嘴瞪了回去:“关你什么事!”。但回过头,小桔就觉得好热,脸烧呼呼的,她问爸爸:“我可以要瓶冰镇冰峰么?”,爸爸哈哈地笑:“可以可以,来两瓶冰峰,一瓶啤酒”。饭桌上,小桔就觉得两股灼热的光一直射向自己。一道来自背后,一道来自“姐姐”。她似乎看透了小桔的心思,看看身后,看看小桔,闷闷地笑了笑。看小桔一直夹麻婆豆腐,悄悄跟小桔说:“我会做,你喜欢吃我以后给你做”。这个“入侵者”成功打破了小桔的心防,她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讨厌,爸爸似乎也不像院子里的阿姨说的,会不爱她了。小桔突然觉得这是三年来最开心的一天,她由衷地笑了,似乎因为姐姐,又似乎因为背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