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SWOT分析--离开世界五百强之后(二)
离开公司,大多数人跟我说的就是“先玩半年,好好休息。”的确,IT这个行业真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想想自己在公司的这些年,这个结局也算是“圆满”了。第一个大计划,就是实现一次赏樱之旅。而且是不用想着公事和客户,踏踏实实地去玩,真的很幸福。



说起来我真的是很幸运:有公司的补偿金,家里没有任何负担,可以享受下有张有弛的生活。所以也提醒一下“月光”族们,手里有积蓄是件很重要的事。有足够的钱,不愁吃穿,才有权力拥有更多的选择。
当然,我远没有达到财务自由,所以必须要对下一步有所计划。尤其是在未来充满那么多不确定性的今天,必须要考虑工作问题。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找工作也一样。要对自己、对市场有客观的认识。在公司,我们都学过SWOT分析,所以首先可以套用这些在公司学的知识,对自己有一个分析和定位。
自己的优势:
我曾经先后在两家知名IT厂商任职,都是业内的顶尖公司。虽然现在的外企有点“落难凤凰不如鸡”的意思,但500强的名气和影响力还是有的。而公司给予我们的,除了工资福利,还有几样重要的东西:各种培训,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在两家公司都接受过各种销售技巧、PPT制作、演讲技巧培训等。我们在培训中的做call演练,虽然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与国情不符,但这些方法论总是经过千锤百炼,具有一定价值的。据说,在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些培训都能直接当学历用。当然,这些都是老皇历,这些在面试中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关心。但如何开场,如何应对问题,这些难道不是已经溶入到我们血液之中的技能技巧了吗?
再有就是在公司的转型期,会提供各种线上线下课程,并要求我们学满课时。这一点我很后悔:当年的好多课都没认真听过,考试也是基本靠蒙。作为业内的领先企业,这些培训对于增加业内常识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还在公司的同事们,请大家务必珍惜。
除了培训,在公司的良好口碑以及人脉,也是我的优势之一。曾有前辈对我说过:我现在手里最大的资源,就是与老东家的关系。感谢同事、老板们给予我的良好的评价,让我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只是我实在不想马上进入这个糟心的状态,pass掉了。所以:对于本职工作,可以不爱,但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圈子很小,其他人的评价很重要。
最重要的财富和经验:我曾经参与过的那些项目。尤其是那些金额庞大,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无数次反转签回来到单子,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再说说我的弱势:
曾经接到过一个猎头电话,说用人单位要求有针对某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销售。我很清楚一点:人家的期望值一定大于我的能力范围。我常开玩笑说我们是以“人海战术”取胜的公司,曾经出现过因为甲乙双方参加会议人数过于悬殊,厂商代表分批入场的情况。在这种的公司里,分工过细,我们每个人做的事都过“专”。参与过的项目不少,但若论每个人对于这个项目点影响,又可以说微乎其微。毕竟,这里不是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地方。当然,万事都是双刃剑,我在公司内部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说是我的强项之一。
年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年龄段。有些人已经做到了管理层,没有用人单位需要那么多每天除了开会就是review的职业经理人。好在,我是一个不思进取,始终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员工。但对于缺乏斗志的40岁年龄段员工,想找到满意的工作,恐怕就需要持久战了。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问题:关于企业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常说现在的外企已经没有“文化“,但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工作的,不用打卡,也不用坐班。所以还要做好一个思想准备,就是也许不会再遇到这样宽松的工作环境。
很多人也建议我不妨尝试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和特长呢?
除了睡懒觉,我能坚持下来的爱好就是健身,读书,旅行、写游记和追《名侦探柯南》了。至于最后一个,很多人问我“是不是知道很多杀人手法”,除此没有任何意义,可以直接忽略。健身嘛,也只是爱好者的程度,远达不到“达人”的水准。游记是我众多爱好中的一个小亮点。去年我的投稿《2017年的生日礼物,就是登上富士山》很快就被选用;在旅行社网站上发表的原创游记《耶路撒冷,三教圣城的美丽与哀愁》也有不错的点击率。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说我适合做旅行作家,只可惜她们出版社和旅行实在八竿子打不着。如果能把爱好发展成事业当然很美好,但前提是必须可以做到极致。
可以用来虚度的时光是美好的,但也总是飞快的。所以:如果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就不妨两条腿走路,一边寻找工作机会一边挖掘自己的潜力。趁这个机会,多观察也多学习。这个年龄段很尴尬但也很美好:我们拥有不错的人脉,好友遍及各个企业;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做多选。机会总是有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准备。
© 本文版权归 Le Papill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