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3
早上纵论《说中国》,从多角度切入可以让话题丰富。小孩子的确太“好”了。
中午分析《光之波》,独奏的乐感,脱离和声体系的音乐更能体现表情。鲁托也有类似的用法。
下午分析D.958二乐章,判断奏鸣性是看调性是越来越远还是回顾,浪漫派音乐更诗化,调更多了,拜托古典戏剧性的对比层次更多,音程更为重要。勃拉姆斯《第四交响乐》更体现了浪漫主义分节诗行的特点,和声与旋律并不同步,低音的变化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音程的变化控制,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听陈琳排练,勃拉姆斯的小枣核如我所想,欲言又止。
下午给学生排练,人必拿少了。
听勃拉姆斯课,句子的松紧度,三连音不要长。
晚上听俄罗斯学派的柳比莫夫,学者型的演奏,各个风格把握的都很好,技术无瑕,可惜上座率不高。Part早期的作品也较为激进,研究巴赫让他找到自己的音乐语言。海顿的b小调很精致,不让人厌烦。《魔鬼的独舞6》是简约派风格,简约派的音乐如水墨留白的到极致出绚烂,在紧打慢唱中似乎更有东方韵味,连缀起下半场凯奇的预置钢琴。不过凯奇的作品中有嘉美兰音乐的特色,也是与德彪西的暗合之处。德彪西把握的恰到好处,返场四曲,俱佳。
买两张现代作品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