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艺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技术不断发展,当代艺术的新流派之一新媒体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呈爆发式地增长。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曾经备受质疑的领域,发展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形态和类别。人类对于技术复杂的情感,对于未来无穷的想象,对于突变式社会的深切关注,对于世界本质的探索,在新媒体艺术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新媒体艺术在与科技密切交互的同时,还成为了一部分技术发展的先驱,将艺术从启发的视觉和观念的力量,拓展到一般设计才具有的实践和改造的领域。科学、技术、艺术与设计这几个曾经泾渭分明的领域,逐渐产生了非常复杂的交集,也似乎预示着伟大变革的前兆。
本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关乎新媒体艺术的话题:
1、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2、 新媒体艺术与计算机科学
3、 从几件新媒体作品中探讨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一般而言,新媒体艺术是指与新的媒介出现相关的艺术,这一艺术由于其媒介的特殊性及媒介所产生的不同社会与文化影响,从而可以与传统的媒介形式相区别。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媒体艺术流派包括数字艺术、计算机视觉艺术、计算机动画艺术、虚拟艺术、网络艺术、互动艺术、游戏艺术、机器人艺术、3D打印艺术、赛博艺术、生物技术艺术、生成艺术、故障艺术等等。新媒介的发展,从大的范围来讲,包含所有当代科学进展所推动的媒介变化,因而很难用简单的划定范围的方式定义艺术家的创作范围。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西洋镜(zoetrope)等发明,这些神奇的造物似乎拥有与它的时代不相符合的身份,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而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不得不提到白南准和福特斯尔在大众媒介时代便开始用电视机作为媒介开始的一系列直到今天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自此后新媒体艺术便悄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着。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屡次遭到正统艺术的怀疑,直到最近的二十年间,新媒体艺术忽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追捧,这与技术进步、互联网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密不可分。
如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多角度、全方位的。首先,所有已展开实践的新媒体艺术都在各自的领域蓬勃发展着,例如音画互动、沉浸式投影、创意编程等等,已经深入到艺术技法的精进和商业实践,甚至影响了建筑、规划、传统艺术等领域;其次,新媒体艺术仍然紧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潮流,身处人类探索世界的前沿。从一些最近的新媒体艺术实验方向来看,主要是紧跟现代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且集中于大数据、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材料、认知及脑科学等几个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重要影响的领域。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提出“奇点艺术”的概念,剑指未来强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形式,颠覆现有所有艺术创造的方式及表达。
黑格尔和丹托都分别在他们的时代宣布艺术的终结,艺术似乎已经完成了它所被认定的人类叙事,传统的、需要艺术作出回应和解答的问题已经在人类的发展中得到清算。然而随着人类社会以难以预见的方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即我们目前身处的赛博格社会,以及未来面临的强人工智能社会,艺术的命题将会再次展开,而目前的新媒体艺术便是新一轮叙事展开的起点。
若要谈论新媒体艺术在现今社会的叙事方式,便无法绕开为人类带来巨大社会变革的计算机科学。无论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如何宽广,它目前的诸多发展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更宏观的来说,我们整个社会都蒙上了计算机科学思想的影子。诸多哲学家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数据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进行过非常多的批判,例如法国哲学家拉图尔就对快餐式网络信息剥夺人们深度思考能力深恶痛绝。新媒体艺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人类情绪的混血儿,一方面不断地在内容上批判计算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大量体现网络病态的作品,而一方面又不断地推手和助力技术的发展,利用新媒体形式上的震撼影响人们对于技术的渴望,更为讽刺的是,新媒体艺术也经常因为其追求形式上的浅薄刺激而饱受诟病。它就像是我们人类矛盾的自身一样,与自我搏斗地难解难分。
在《人类的终极命运》一书中,乔治扎卡达斯基仔细探讨了人类认知的进化、对于心智理解的路径以及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其中非常重要的观点便是解释了计算机形式系统是如何成为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活着的傀儡的。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是逻辑和数学,因而天然的便是理性思想的影射。那么依据程序语言所铺就的创造物,便是一组虚拟的理性形式镜像。艺术家通过直接或间接操作计算机形式语言这一违背艺术创作“感性”或是“人性”特点的方式,展开艺术实践,在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形式的拓展,其艺术核心仍然是人类语言,即使是像故障艺术这样似乎仅仅基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艺术,其实也是某种社会沉淀下的经验反射。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基于简单逻辑系统的计算机对比如今将要大举发展的神经网络计算机像是个未开化的孩童,但它早已成为人类经验和社会的一部分,是我们赛博格社会的媒介语言。如今的新媒体艺术,所要表达的,便是计算机形式系统塑造的赛博格叙事,因而艺术家也部分的采纳了理性工具,部分的改造了艺术思考方式,从而创造全新的艺术。这一过程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计算机形式系统先天的不足,也暂时无法摆脱人类旧有叙事的束缚。真正的跨级元的艺术叙事的改变,恐怕还是要等待强人工智能的奇点到来,从意识本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2015年起,美国新锐艺术家伊恩程的实时模拟艺术就引起了艺术界的极大关注。伊恩的认知科学和曾经在卢卡斯特效公司的背景使他做出了特使三部曲这样奇妙的作品。他自己将自己的艺术形式形容为“这是一种对现实复杂性的模拟,一种系统的模型,一种对于重大事件来临前的预演,一个具有自我意义的游戏。”新媒体给予了伊恩一种创造平行宇宙的可能,并将它对现实的寓言实时展示给人们,使人们更清楚的看到我们是谁,我们将会走向哪里这一恒久命题在今天的语境下更为清晰的图景。在他的作品中,新媒介获得了与以往的媒介截然不同的沟通的力量,以看似不可辩驳的非人臆造的方式,以理性科学的现代精神方式,向人和世界发出追问。这样的力量,似乎弥补了艺术与科学之间若有若无的裂痕。
2014年,美国艺术家海瑟制作了一组人脸面具,其面部特征的取得是通过生物基因技术提取某个路口行人随机的遗留物。这一艺术作品质问了技术发展与人的关系,并向公众揭示了技术对于个人的威胁以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这一作品完成主要依赖于海瑟生物学博士的背景,通过技术的使用才能达成这一效果。在解释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这一命题下,似乎最好的办法便是通过技术本身来进行展示,这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价值所在。
2017年,日本新媒体艺术家真锅大度与狂言剧艺术家野村万斋合作,将传统能剧进行了全新的舞台阐释,吸引了很多关注。整部作品中,真锅大度尽量将视觉和音乐,与野村万斋的动作及气氛进行同步,取得了一定的舞台效果,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传统艺术新媒体化的尝试。然而也有批评指出,依然粗糙的视觉效果以及过于喧宾夺主的舞台呈现,对能剧本身的艺术力量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加持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新媒体艺术作为形式语言的细腻程度,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无法与传统艺术进行抗衡,甚至带来相反的作用,这在新媒体艺术价值推广的过程中,势必要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正在形成、又不断变化的艺术,具有极大的变化空间和可能性。它的语言体系、价值体系和评判体系,都在艺术界的推动下不断地发展。在传统艺术所不能抵达的远方,相信必将会由新媒体艺术这一充满力量和生命的语言进行艺术全新的叙事,为后人类文明铺设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