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少华那么喜欢[记笔记]?
01
昨天去参加[经管]主题的读书会。
讲真,在这个话题上少华基本就是哑巴。就一个人工作,老板是你,管理层是你,员工是你,搞卫生拿快递叫外卖的也是你,还管理个毛线啊!对吧?所以感觉自己在那里完全被碾压了,除了记笔记之外,啥都干不了。想提个问题都提不了。什么项目制管理,阿米巴小组管理的优劣?有定价权的垄断?像管理早餐店那样管理员工,什么PACE,什么STP,什么价格双轨制,什么价格歧视,什么营销组合战略……别开玩笑了,都是第一次听的。也挺好的,听听新鲜的东西让少华这个山顶洞人好像又回到了人间。
不过后来在群里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句:其实坐我旁边的女生,笔记超厉害!不知道是谁,可以加一下吗?
说的就是在下╚( ̄へ ̄)╗
得瑟一下~~其实,少华每次去上课听讲座都会被夸特别会记笔记,是个超级速记小能手,人肉录音机。这次少华忍不住想好好写写我为毛这么喜欢记笔记,肿么记,可以记得那么多记的那么完整?
记笔记可是一门大学问哦。讲真,少华还很想继续往下研发,以后可以开个线下课教大家如何记笔记呢~~~最近也在听一个《[最强大脑]鲍枟老师教你科学记忆,提升你的学习效率》的系列课程,挺喜欢的。里面的一些关键理念和我的整理术很像,清空分类筛选收纳舍弃。分类,筛选,收纳几乎就是考核你记忆速度的核心。清空和舍弃会帮助提速。
讲真,少华在记忆八卦,细节,小事情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加上现在在锻炼宏观逻辑,结合起来感觉要天下无敌的样子了。哈哈哈,最近在学习一些特别艰辛的知识,1718世纪的政治史,还有杨照讲历史什么的,准备看完听完之后,也用这些科学记忆的方式整理一下,看看会有怎样的帮助?
OK,言归正传,少华,请你先好好说说,为毛你这么喜欢记笔记?这到底有神马好处?怎么做,可以跟你学快速记笔记的能力?
晒一下昨晚的笔记




02
与其说我喜欢记笔记,我更喜欢说我在[画]笔记。
对,不是记,是画。虽然没有用一些图像图案去表达,但我整个思维导图的纪录,我更愿意说它其实是一副画。我在纪录的过程同时调动我以前所有的知识,去融合,去匹配,去整理此时此刻我在听的[新内容]。
所以,重点并不是记。而是调动旧知识。
记是没意义的。你把原话记下来,那些是对方的。对方解读的方式。所以,你必须用你的知识去[替代],去[兑换]成你的。
问题来了,怎么去替换,怎么去兑换了呢?
有人说,时间太紧了,我根本都没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呢,能记下来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有的时候我都不记了,纯粹去听,看看能吸收多少,能记住多少。
讲的很好,少华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问题,就是这个话题对我来讲太陌生太艰辛了,我根本都不知道讲话者balabalabala地说,重点在哪里。这个时候,我不一定会画笔记,我会选择听,好好感受一下。并不一定是要记下来。
记什么,不记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选择。千万不要为了记而记。
通常那些我可以大篇幅大篇幅地去记的笔记,都是在我脑海里可以引起共鸣,兴趣,甚至是激荡的内容。哈哈哈,这个挺有意思的。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你越用心地去记,去调动旧知识,你就越投入,你越投入,你就越觉得这些内容越共鸣越有趣和越激荡。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你对接下来要听的内容是否兴奋,是否充分感兴趣,是否觉得内心很期待,本身,就影响了你的笔记质量了。哈哈哈,所以,每次去听讲座去听课的时候我都会好好考察,好好去想,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欢很好奇这个话题。如果是,当然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听去记啦,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去好了。
当然,我也试过听了一半实在听不下去,当然也就记不下来,赶紧收拾包袱滚蛋的场景啊。
及时止损也很重要啊。
03
讲了这么多,有很多同学会问,少华少华,你到底是怎么记的呢?
一开始先记什么,不记什么啥的,快说快说。
哈哈哈,你们可真是着急星人。讲真,我觉得还有一个事情更重要,一定要先说的。是选笔记本!!!经过我多年的考察,不是任何一个笔记本都适合做我这样的思维导图笔记的。因为笔记本打开中间那条楞,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给伟大的晨光的某款笔记本卖一下广告,我已经买了十几本,用完了8本,现在在用3本。
它可以完美滴打开180度平摊。多处10%的书写空间,而且不掉页。
别小看这个细节,就是它让我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A4纸的体验。真的太棒了!如果你不是购买这种类型的笔记本,或者直接使用A4纸来纪录(不好保存翻阅),你画思维导图会大打折扣,画几下你就不想画了。
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好的笔记本,你值得拥有。而且记笔记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我一般2个小时至少要画4个跨页,就是8页。所以本子用得特别快。从2017.6月开始,至今已经画满了8个本子。嘻嘻,其实也不到一百块的投入。
哦,算上消耗的中性笔,100出头吧。

04
OK,广告卖完了我可以收工了,哈哈哈。
不对不对,怎么画我一直没说呢。心态调整好,笔记本准备好,其实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就是尽情地画,随心所欲地画。
画画画画画。
1.在中间画一个大圆圈,写上这节课的主题。
2.然后开始听讲,老师说了什么,你就开始补抓[关键词]。对,就是用关键词去纪录。这样的速度比你完整地记住一个句子要快很多。主要就是要记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连词那些省略。你就会产生一堆堆泡泡图。
3.一个大的[关键词],就带一堆泡泡。
4.画多了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关键词啊,泡泡啊,之间是有联系的。然后你就用箭头啊,你自己的补充啊,连来连去。
5.其实有的时候刚开始听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谁是重点。所以开始的时候,你只能凭直觉画重点。但到了后面,你越听越明白了,你就可以用红笔去补充。去加强。
6.整体画下来之后,你的图估计会很乱。但没关系,就是要乱。
(再往上看开篇的那些笔记)
但乱是真实的。那些可以画的非常好看非常好看的手绘图,要不就是听的主题非常简单清晰明了,要不就是事后他自己根据自己的笔记再整理的。SO,也有很多[嫌弃]我的思维导图画的不美不好看,我心里只是呵呵,我并不是为了把它弄的好看而做笔记的,而是通过画图的方式把老师讲课时庞大的复杂的内容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全部地收录下来。再慢慢想吸收。
那些你在听的时候补抓到的关键词,尤其是你觉得最重要不得不用超大号字体去标记的,其实都对你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我觉得我做思维导图,会加上很多很多我个人的风格,比方说,快睡着了快听不下去了,那就在旁边把那个字体加粗加粗再加粗吧。。。我手绘的能力很弱,有的时候想在旁边画个图像增强记忆和联想,发现很难,那就写个英文或者拼音吧。捂脸。。。
讲了这么多,同学们可能会说,少华少华,不可可以举个例子啊。。。
写到这里,不知道为啥,少华觉得很为难,我可不可以录个视频来讲啊。或者我觉得手把手地讲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让我回头再想想怎么去说吧。
这对我来讲是有难度的。
05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经常向我的小伙伴展示我的笔记。
他们或者会很惊讶,很羡慕。每次我都会很真诚地说,其实挺简单的,你也可以试试用这种方式去记笔记。但后来我发现没有人会这样做,然后又让我忍不住滴想,真的有那么难吗?
网络上有很多教思维导图的课,有网友跟我说了听了觉得没听一样。。。我听过一个,讲的很啰嗦就没听下去了。。。因为我自己已经掌握了,当然也不会说会花很多大价钱去听可能更好的思维导图课程。
但我也在想,到底是什么,会阻止我身边的小伙伴不去用这个方法呢?
我才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1.我不确定这些内容,是否值得我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记。
也对,听都听懂了,还记来干啥?这个没毛病。
2.我可能听都不没听懂,又怎么去记呢?
3.我本身就没啥记笔记的习惯,喜欢用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和1有点像。
这种记笔记的方式,我是大概在1011年左右,思维导图忽然在豆瓣火了的那阵子我get到的。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和学习,我就是看了那些图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后来工作中很喜欢用这种发散式的思维方法去解锁一些问题,或者说是思考一些问题。后来1617年开始大量地做咨询,听课学习,需要记录大量的繁杂的信息,就大量地用到思维导图来纪录。17年6月在某咨询机构上班,也是大量地上课喝做咨询,所以用得会更多一些。
回应一下上面三个问题哈,1、3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要澄清,年轻时候的我常常很傲慢,觉得这个人说的不好玩不动听不有趣没有气场,我就不想听了。我常常是带着情绪去听讲的,所以很多时候能听进去的也就是情绪了。当年我常常去方所听讲座,听李欣频,听涂子沛,听陈sir,听马岩松,听刘珩,我是不会记笔记的。我感觉我听的就是热闹而已。听完就听完了。内心很激动啊,内心很澎湃啊,我感到我好像听到了很多知识啊。。。啊啊啊啊啊。。。。
后来我为毛就很认真地记笔记了呢?
是因为我要书写,我要记录,我要整理。
我想沉淀。我想积累。我想转化。
我不想听听就算了。
之前我写的《和付小姐对谈:空无一物的家》三步曲1、2、3,高雁鹏:整理的初心、《盖房子居然可以让灾民变成万元户?(建筑师谢英俊的极简挑战)》这些系列,我都是没记笔记的,全凭自己的记忆力去纪录。然后心血来潮一定要写下来。主要是讨论的内容我太熟悉了,都是我专业上的事情,我不做笔记都可以用我的情感我的知识把它们全面cover掉。
但后来开始做咨询就不可以了。
那些都是完全陌生的人呢,里面有峰回路转千差万别的故事。我必须迅速记录下来,迅速整理,迅速建构,迅速整理出一条大概的思路。这个过程必须在对方报告完ta的故事的时候,就基本成型。对我记笔记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后来去听一些课程。我发现就是随便听听不可以完全get下来的。我跟老师不是一个水平级别上的,他也没把整个叙说的水平降到我一听就完全get下来的状态。我会感到很难过。比方说知乎live的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幸福的坏处》,我觉得讲的很有意思。但我没办法把里面1个多小时的内容讲出来,我必须记笔记。记笔记也不是你记记就可以了。那次笔记我反复听了4遍。对的,是4遍。我才全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扒下来。
扒下来之后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他的逻辑思路如此清楚啊!
然后,我就忍不住滴想,为毛我之前听起来总有点云里雾里的呢?哦,里面好多知识点对我来讲是盲点。我听了就卡住,又卡住,继续又卡住。断断续续的。我感到整个课程对我来讲很有用,但是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所以就是不停滴卡顿卡顿卡顿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但整体扒下来之后我就感到我好多了。再看当时课程里其他同学的提问,心里忍不住滴说,哈哈哈,我都懂了。
真是豁然开朗,有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了。

06
所以,回应刚才说的听不懂就更不记的问题。
对少华来讲,听不懂就更要记了。回来慢慢消化。因为知识量卡在那里,也不是说回来就可以慢慢消化的,还需要继续查资料,看书,听更多的课程去补上这块知识链的。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会放在那里。以后慢慢填坑。
但我记下来过了。
下次再碰到相似主题的时候,这些曾经的[新知识],就变成了[旧知识]了。我就能快速提取这部分内容和新的部分匹配,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
所以记笔记,并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更多的是为了整个知识结构的逐步逐步逐步逐步完整。果然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练习啊!
我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对促进你加入[思维导图记笔记]大军的行列有没有半毛钱帮助?如果没有的话,下次我再试试,我再多讲讲。记笔记、整理、写作、读书、非暴力沟通,表达,逻辑思维,都是一脉相承的结构,我在努力梳理它们整合它们。希望可以更完整更简单粗暴地呈现出来。
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