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龄让我们读懂鲁迅
今天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我还属于青年,无论哪个官方划分我都在这个年龄段里,不知何时,出现了对年龄的恐慌,想想很多事都没有实现,曾经的很多梦想要么被搁置,要么我把他弄丢了。朋友分享我一段鲁迅先生的话,出自《热风》,“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这段话看的我五味陈杂,这才是青年应有的样子,坊间有言“年少不懂高晓松,读懂已不再少年”,我想这句换为鲁迅极其合适,少年读书,对鲁迅的印象止于封建斗士,止于大大小小的阅读题,大学时期因为钱理群先生,读了很多鲁迅很多著作,包括其晦涩的各种杂集,这是一个立体的鲁迅,一个孝子,一个时髦青年,一个笔力深厚的作家,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格,处在那个时代,实属罕见。而今再读鲁迅,俨然洞察世事的哲学家,他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这是作为人应有的勇气与气魄,他的《阿Q正传》国民的劣性根,至今在我们周围处处可见,如此种种,每每都可以照见我们现在社会的影子,人性可揭示,精神可鼓励,批判唤起反思,于迷茫中仍能叫醒昏昏沉沉的灵魂,倘若论鲁迅的缺点,于我来说,站在女性角度是他的婚姻,这种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也难以拎清。
来自 豆瓣App
-
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1 1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