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琴法自然
夫天地者,太极而生,阴阳所化,万物静动,遵法自然,阴阳虽对立存之,转化之间,依然相融,是所谓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协和,神清气顺。
琴者,静之极也;武者,动之极也!武者不知琴,琴者不动武,历来如此,人见不怪。然琴者会武,武者弹琴,乃奇闻也,而世间之事,世间之人,出常理者多也!琴武合者,古有徐上瀛,今有吴兆基。
吴兆基者,琴界之大家也!生于洞庭,长于江南,家风淳厚,礼乐天成。其父兰荪,好音律,善弹古琴。兆基自幼随父习琴,经年累月,颇有心得,后得川派吴浸阳真传,兼川、熟之长,潇洒恬逸,质朴古淡。 自伏羲造琴,流传至今,千载有几,琴之为器,一曰为乐,一曰为文。乐者以技法优先,重音不重心;文者以意境优先,重心不重音。唐宋以来,文者多之,而明清以后,则乐者多之。乐者易得,而文心难求,技法绚丽者,不乏其人,而心境高者,难觅踪迹。以指弹琴,琴与人合,以心弹琴,琴与心合,其境之差,高下立判。清末国运式微以来,琴道渐衰,乐者尚且堪忧,何况于文者?
兆基之于琴,文者为先,而后乃乐者。琴技之娴熟,已然大家之列;而文心意境之趣,便是大家之中,也为罕见。兆基融川熟之风,得琴道自然,山灵水秀,诗书文章,无一不通,无一不会。 尤为难得之处,兆基深谙太极气功之妙,太极气功,虽属武道,乃动中求静之术,修身以养性,练血以化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太极阴阳,大道无形。而琴之为用,以静养神,神定而后思,思后心弦为一。古琴太极,皆求自然之道,虽文武不同,而同归自然。兆基以为:“太极者,身和气合、气和意合、意和心合;而古琴者,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意与心合;二者殊出同归,共求自然之道,乃一体也。”
太极阴阳,琴法自然,文武二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合二为一,身心与自然一体。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