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史200周年
查看话题 >当我在看《黑暗骑士》时,我也在看《黑暗森林》
作为一个喜爱阅读和观影的人,我经常会在沉浸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存在于文本讲述的故事之外的乐趣。
比如其中有一项乐趣就是拿着不同类型的小说或者电影,进行交叉式的阅读和观摩。
然后在相互比较中,不断揣摩细节,从而在完全不同的思维碰撞之中,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这里我想拿两部作品来专门说说这种对比性观看,这两部作品是《黑暗骑士》与《黑暗森林》。
我曾在一边观看一者的同时,一边又拿出另一者来对比着观看。
在不断看看前者、想想后者,翻翻后者、想想前者的过程中,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仿佛从三维展开到二维一般,突然间就纤毫毕露的展现在了我面前。
熟悉这两部作品的人估计很难想象,为什么我会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因为这完全是两部风格迥异,甚至不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作品。
前者,诺兰作为导演,把超级英雄电影推向了一个无人企及的巅峰。
后者,大刘作为作者,把中国科幻的水平提高到了世界科幻科幻的前列。
但是除了标题都含有黑暗二字之外,他们却好像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可我在分别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就一直有一种想法萦绕在心头——
这两部作品之间,是否有着一条隐隐约约串联在一起的纽带,而被我、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一开始我也并未在意,直到后面一年又一年过去,我陆陆续续看了诺兰新出来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看了大刘新写的《死神永生》,这种想法越来越明显。
因为在这些作品之中,这两位创作者,都有着谜一般的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有一种大气磅礴又恣意狂飙的想象力。
其次,它们隐藏在这想象力之下,同时兼有一种介于绝望与希望之间的沉重感。
于是带着找出他们之间相似之处的想法,我又对照着去重看了《黑暗骑士》和《黑暗森林》。
这两部名字最为相像的作品,在抛弃和剥离各自的叙事而直达内核之后,我终于发现这两部作品之间,其实有着众多奇妙的相似之处。
我试着拿第一部作品中的概念去解读另一部作品,再拿另一部作品的概念回过头来去思考第一部作品,突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一些以前看不懂,以前觉得迷糊的描写,一下子就完全明晰了起来。
我们先来看这两部作品各自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黑暗骑士》是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是他《蝙蝠侠》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它讲述的是蝙蝠侠成为高谭市正义的象征之后,出现了一个不按任何规则行事的反面人物小丑,以撕毁蝙蝠侠形象为目的而与蝙蝠侠斗智斗勇的故事。
《黑暗森林》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撰写的小说,是他《地球往事》(也即是《三体》)系列的第二本。
它讲述的是面对着锁死地球技术的智子和将要来占领地球的三体舰队,地球上的人类做出相关应对措施,在绝望的氛围中与三体人博弈的故事。
就算没看过这两部作品的人,看介绍也可以轻易看出,它们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一部是超级英雄电影,讲的是超级英雄在面对人性时候的挣扎,一部是科幻小说,讲的是人类在地球将要沦陷之前前的对抗。

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都是2008年出品,好像没有多少共通之处。
不过也仅仅只是好像,并不能代表它们完全没有联系——
如果我们不去看故事,而是去看构建这两部作品世界观的零件,那么二者未尝没有相似之处。
比如那些最深层次的主旨和围绕它们所建立起来的概念。
比如那基于黑暗和光明而产生的二元对立。
这些,都是这两部作品的零件。
也正因为这些,让这两部作品之间有了建立连接的纽带。
那么这些零件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交叉对比着反复观看了之后,我得出一些大致的东西——
守护与拯救,破坏者与毁灭者,面壁者与破壁者,谎言与欺骗,光明骑士与黑暗骑士,有规则和无规则,黑暗森林法则与宝石强盗逻辑……
下面我就分别用这些零件,一个一个地来对比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守护与拯救。
这两个词,算是两部作品的一个主旨了。
无论是蝙蝠侠于高谭市,还是面壁者于地球,这些人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防卫邪恶和外来力量,从而守护自己锁在的家园。
可问题在于,高谭和地球,是需要人来拯救,可是拯救他们的是谁,其实作为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不重要的,他们甚至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要知道自己被保护了起来,然后继续平平静静的生活下去。
而且更令人心惊的一点是,他们如果知道了自己被谁保护,知道了这个人有凌驾于一切的力量和权力,他们还会恐惧,会怀疑,甚至会开始诋毁和憎恨这个人。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准则之一,一条黑暗的准则。
所以在《黑暗骑士》里面,蝙蝠侠一会被人们当做正义的化身,一会又被人们质疑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特权,最后还是背负着罪恶隐于黑暗。
在《黑暗森林》里面,罗辑一会被地球人奉为神,一会又被唾弃为暴君和恶魔,最后只能拖着垂垂老矣的身躯远离人群。
这让人不禁惊惧的思考,高谭到底配不配有蝙蝠侠?地球到底值不值得去拯救?
如果不配的话,地球三体组织的降临派,他们的宣言“消灭人类暴政”,是不是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于是,作为天平的另一端,破坏者与毁灭者,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在《黑暗骑士》中,当高谭的整个黑帮都被蝙蝠侠所震慑的时候,小丑出现了,他就是作为一个规则的破坏者而来的。
可是又有几人敢说他就是真的丑陋又邪恶?
他是来了,可他只有一个人,他要对抗这已经被警方和蝙蝠侠共同维护着的整个城市,还是太难了,所以一开始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直到后面,直到事情渐渐走向无法掌控,这个城市才被他的所作所为而颤抖。
而在这期间,他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轻轻一推(a little push)。
他轻轻一推,整个高谭就从有规则变成了无规则,一个接一个的人,就被他推到了人性代表着“恶”这一面的深渊。
而在《黑暗森林》里,毁灭者不仅仅只是三体人,也不仅仅只是地球三体组织,它甚至到后面变成了几位面壁者。
当听到“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的话的时候,全体人类都被惊呆了,大家都在为几百年后将要到来的末日之战而绝望。
于是面壁者出现了,人类重新建立起来了信仰和希望。
可他们不知道,当他们把无制约的权利赋予一个人的时候,那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难以预估的。
从泰勒到雷迪亚茨,再到希恩斯,一个又一个疯狂的计划被制定和实施,当他们最真实的目的被揭露出来的时候,人类惊恐的发现,他们所挑选出来的秘密武器,其实是一个隐藏的炸弹。
它不仅仅会炸掉三体,也可能会把人类自己搭进去。

接着我们来看面壁者与破壁者。
在《黑暗森林》中,面壁者是地球联合国行星防御理事会选出来对抗三体人的。
他们完全依靠自已的思维制定战略计划,不与外界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计划的真实战略思想、完成的步骤和最后目的都只藏在他们的大脑中。
而破壁者,则是地球三体组织针对每一个面壁者而选出来的。
他们利用智子监视面壁者的一举一动,通过分析每一个面壁者公开和秘密的行为,破解他们真实的战略意图。
这两方的较量,不仅仅是盾和矛的较量,也是穷尽人类智力的角逐。
在人类思维构建起来的迷宫之中,他们互相掩盖、迷惑,把一切搅得扑朔迷离,妄图在三体人到来之前,完成一场没有硝烟但是更加艰险的战争。
在三体之外,我们则可以把这两个词引申开来——
把那些捍卫自己心中目标的人为面壁者,把试图摧毁他们心理防线的人称为破壁者。
那么在《黑暗骑士》里面,蝙蝠侠和哈维·登特是面壁者,而小丑就是破壁者。
蝙蝠侠和哈维所信奉的,是绝对的正义,他们所要捍卫的是高谭的治安。
而略有不同的是,蝙蝠侠是一个时常怀疑自己的捍卫者,哈维是一个完全相信自己完全光明的捍卫者。
小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蝙蝠侠撕下他的面具,让他堕落,让高谭市陷入混乱。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去试探,一次又一次地去挑起争端,一次又一次地去让蝙蝠侠做出选择。
而这些选择,他又设置成了不得不选择,让蝙蝠侠陷入矛盾和崩溃的边缘。
故事的最后小丑虽然被抓了,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失败了。
因为他让整个高谭市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光明骑士哈维登特被他摧毁了,蝙蝠侠也成了一个背负着骂名的恶魔。
他的目的其实是达到了,他一举摧毁了高谭市的两个象征。
唯一能让人庆幸的是,高谭的人民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被警察局长的谎言所掩盖了血淋淋的真相,而在最新出台的哈维法案下,安定的生活着。

有时候我们很难说谎言与欺骗就是错的。
在《黑暗森林》中,整个篇幅围绕着描写的面壁计划,就是一个欺骗性战术。
这个计划是人类基于三体人的一个弱点而制定的,这个弱点就是三体人不能隐藏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想法是透明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是没有欺骗和隐瞒的。
可恰恰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为擅长的,这也是人类如此复杂的原因之一。
面壁计划的核心是欺骗,所以自从面壁者的身份被选中了之后,他们所说所做的任何事,都可能是欺骗,即使他们说的是真话,也没人会当真,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悖论,一个无解的函数。
“面壁者的微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词语,一个可笑又可悲的词语,让每个面壁者都不得不封闭了心灵。
他们甚至像躲避着阳光一样远离了众人,只能在漫漫岁月里,孤独地行走下去。
在《黑暗骑士》中,也同样处处充斥着谎言,而把这个东西应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小丑。
在不同的场合,他解释自己脸上的刀疤造成的原因,说了三个不同的故事。
这三个故事都异常癫狂,没人能够辨别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也许三个都是假的。
同时他给蝙蝠侠的几次选择,也是真真假假。
比如他绑架了哈维和瑞秋之后,给蝙蝠侠的位置,就让蝙蝠侠救错了人。
他是如此的洞悉人性的弱点,每个人被他轻轻的一推,用迷惑性的语言一点,就迷失了自己。
蝙蝠侠只一次不经意的暴露了自己对瑞秋的在意,就让小丑抓住了这个弱点,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这一切所造就的结局,终于无可避免的让蝙蝠侠和戈登警长在最后也只能通过编织一个谎言,来维系哥谭光明骑士哈维的身份。

终于说到光明骑士与黑暗骑士了。
在《黑暗骑士》中,光明骑士说的是哈维·登特,这位狂热追求正义的检察长,一开始的他是如此的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可是在跟小丑的对决中,他却完全的落入了下风,他所相信的正义也一点点的被肢解,女友死了,半边脸被烧了,他也陷入了黑暗。
小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其实不难发现,他不是要毁灭什么,他也不是要杀了谁,他只是想把自己所奉行的无规则无逻辑的思想,施加到代表高谭最正确最正义的两个灵魂身上。
这样想来,他是成功了的,他把光明骑士毁了,他把民众对蝙蝠侠的推崇也毁了。
高谭还是那个高谭,但是蝙蝠侠却再也不是那个蝙蝠侠了。
这个角色总让我想到《三体》里面的叶文洁,只是叶文洁的过去我们是知道的,而小丑的过去是模糊的。
叶文洁因为所遭遇的一切变得不再对人类有爱,在这之后她才把三体人和智子带到了地球,然后地球的人类成了毫无隐私的虫子,被完全的暴露在了三体人面前。
但是有黑暗就有光明,虫子从没有被战胜过,面壁者就是人类这些“虫子”的头。
这四个人,就像是四个光明骑士,他们被视为地球的救星,他们决定了地球的命运。
远没有这么简单的是,除了罗辑之外,另外三个面壁者都一点点的黑化了。
他们也不是不想拯救地球,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在三体的见识下,在破壁者的研究下,他们还说一个一个的被击破了,从光明骑士的光环上坠落了下来。
于是最不被人看好的罗辑,用一个神秘的“咒语”让人们相信他才是地球的光明骑士。
可人类是善变的,他们最终还是把这个本可以维系两个世界平衡的骑士推下了神坛,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后面人类的末日。

这就是这两部作品最黑暗的地方,光明和黑暗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抛起这个硬币的,却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无意识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意识,这也是一个规则。
有规则和无规则,也是这两部作品着重表现的一个地方。
在《黑暗森林》里,如果地球一开始是有规则的,那么三体的到来,则打破了其中的规则。
自从面壁计划被制定,整个地球就开始从有规则走向了无规则,因为面壁者是没人制约的,那么地球上的规则对他们也是无效的。
所以后面当他们的计划被揭露的时候,才会令人类感到后怕,感到自己是在玩火。
规则的制定者给了四个人没有规则,然后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打破规则,让规则的制定者不得不改善和终止规则,简直像绕口令一样。
这就是在面对着三体人要到来的初期,人类“幼稚”的表现。
如果说《黑暗森林》里的规则还是有些幼稚的话,那么《黑暗骑士》里小丑的规则,就比较深刻了。
高谭一开始也是有规则的,只是从小丑到来的那一刻,打破看其中的规则。
小丑做事的风格就一个词,无规则。
他无视一切法律,无视一切道德,他要挑战的是人性的底线,他要揭露的是善恶的根源。
他说自己是一个有品位的罪犯,他对钱没有兴趣,他对权力也照样没有兴趣,他想做的只是一些对于群体的实验。
他先让高谭的黑帮相信他可以对付蝙蝠侠,他接着又让高谭的民众逼蝙蝠侠揭开自己的真实身份,然后有人要曝光蝙蝠侠是谁的时候,他又以炸掉医院为条件让人们去把曝光者杀掉……
他以煽动人们内心的恶为乐,他最后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两艘载满了人的船安装了炸弹,然后在每一艘船上放置了另一艘船上的引爆器,让船上的人决定自己和对面船上人的性命。
蝙蝠侠当然要去阻止他的阴谋,但在一分一秒的时间面前,他能做的其实很少,真正的选择权,在两艘船上的人身上。
而更绝的是,最后小丑的这个计划好像没得逞,可这时候他才露出自己最后的底牌,原来这两艘船还不是他的王牌,他的王牌,是哈维·登特。
高谭的灵魂之战,完全被他欺骗性的语言和毫无规则的阴谋牢牢掌控着。

这么看来,阿尔弗雷德说的那个宝石强盗的故事,就非常的耐人寻味了。
小丑是一个不能以常理来衡量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想看到世界会在他的规则下面变成什么样子。
他对有逻辑常规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只是想看到这个世界在燃烧。
而对付这样的人,本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他和他奉行的东西全部一起烧掉。
如果你不烧掉它,那么你就会被它烧掉。
蝙蝠侠的原则是不杀人,所以他第一次没有开车撞死小丑,可这样的话就中了小丑的下怀,那么如果有第二次,小丑就会把蝙蝠侠拖向更深的黑暗。
果然在结尾之处,蝙蝠侠还是杀了哈维·登特,他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从这最后的一个试验和最后一张王牌来看,小丑应该奉行的是黑暗森林法则了。
《黑暗森林》里面花了一真个篇幅的内容来阐述什么是真正的黑暗森林法则,而在《黑暗骑士》里面,我们也可以从小丑的这一个试验看出,什么是黑暗森林法则。
两艘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这么简单。
这就是猜疑链,谁晚一秒按下引爆器,谁可能就会先被炸掉。
刘慈欣只是把这种博弈,推广到了宇宙的尺度上——
宇宙就是一片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所以在《黑暗森林》里,处处都是这种黑暗的陷阱。
地球跟三体之间是这样,那些远行的星际飞船之间也是这样。
在这个按钮的选择上,诺兰还是比大刘更加光明一些的,因为章北海只因为晚了一秒钟做出决定就死去了,而两艘船上的人却都相信对方而一起得以幸免。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在这一阶段,《黑暗骑士》和《黑暗森林》各选择了一条。
可惜人类终究是人类,在后面他们还将有更多需要选择的时刻,那他们的命运也更加不可测,但与最终展现的结果一样,我们可以预料到——
在人类尺度的斗争中,诺兰让人性来决定一切,蝙蝠侠虽然变身为了黑暗骑士,可后面他势必将会再次崛起。
在宇宙尺度的斗争中,大刘也让人性来决定一切,可没有了章北海和维德这样果决的人物,那么只有死神才能永生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