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
查看话题 >看不懂当代艺术,因为你还不认识他

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个人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
——美国画家 德库宁
01 令人琢磨不透的当代艺术
2018年初,陈冠希带着他的行为艺术展《我吃和拉都在这儿》,高调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先不论这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抄袭”,这种“把自己囚禁,供公众观摩”的形式,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随着陈冠希在艺术圈的曝光,公众也顺便了解了他的当代艺术收藏:



说实话,陈冠希本人长得帅不帅,你心里是有数的。但是他的这些收藏你就不一定能看懂吧?这些藏品只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当代艺术作品,不仅看不懂,而且备受质疑。

这张艺术史上出了名的床,在它初次亮相后就备受争议。床上散落着作者的私人用品以及用过的安全套。有人吐槽这张床肮脏恶心,甚至还有一个家庭主妇,因为实在看不下去,就专程搭火车赶到伦敦,准备好好打扫一番。

站在这个5米高的"门"面前,我们终于第一次看懂了当代艺术:这就是一个大屁股!惊喜之余是一阵羞涩,随后是纳闷:什么,这也能叫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已经将艺术的基因注入到了人类的灵魂中。一个普通老百姓即使不能创作艺术,他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至少,他会认同下面这些传统艺术:



这些也是我们在美术课本中见到过的名作,有没有觉得松一口气:咱们还是懂点艺术的嘛!将这些画选入美术课本不是没有道理的,它们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牢不可撼,就像一座座大山,屹立在每一个想要进入艺术殿堂的后生面前。
但是,当代艺术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它看起来跟传统艺术完全不搭边?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02 他改变了整个艺术史的发展方向
这就必须要说到马塞尔·杜尚。他是西方现代艺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可以这么说,整个西方当代艺术,都是沿着他的思想轨迹在发展。他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贡献至今无人能超越。是不是很厉害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颜值颇高的法国绅士。



03 平凡的艺术之路
年轻时的杜尚也是一名画家,这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的祖父是一位版画家,他的两个哥哥更是当时法国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受到哥哥们的影响,杜尚年轻的时候也是相当老实本分的,他会画一些家庭人物的肖像,还有一些素描作品。后来,用杜尚自己的话来说,是绝对的"好奇心"让他开始尝试,用绘画以外的方式创作。这是绝对"偶然"的,他那时已经开始厌倦所有诉诸视网膜的传统的艺术。
如何理解"视网膜的艺术"?
其实在杜尚以前的艺术,统统可以归为"视网膜的艺术"。它们是二维的,平面的,只能依赖眼睛去看。
04 始于立体主义
比杜尚稍早些的毕加索是了不起的,他是当时立体主义画派的旗帜。立体主义画法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侧面肢解呈现在画布上,彻底抛弃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则。


在1910年前后,立体主义在法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这种新画派也打动了杜尚,他开始向立体主义靠近,因为他发现这种画法"挺有趣的"。

尽管如此,立体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依旧是视网膜的艺术,因为它还是二维的。杜尚拒绝重复,他在立体主义的创作中,感受到了"技术的软弱"。于是,没多久他就与过去的画决裂了。他开始转向运动与时间。1912年前后,《下楼的裸女》创作完成。

这幅画呈现的是裸女下楼梯的一系列的动作变化的过程。这其中已经包含了时间与运动的概念。
他第一次将运动的概念引入到绘画中来,想要以四维的运动来削弱二维的绘画。与此同时,他开始动手描绘机器。《咖啡磨》是他送给他哥哥的一幅装饰新家厨房的装饰画。
他解释到,在时间中运动的形式,不可避免地引导我转向几何和数学,这和造机器是一样的。请注意,在《下楼的裸女》中,你已经不能将它定义为立体主义了。因为杜尚引入了运动的概念,而立体主义是静止的。

05 对立体主义的背叛
《下楼的裸女》受到了立体主义独立协会的拒绝。他内心愤愤地说道,没有什么理由要去加入什么团体了,以后我除了自己不会再去依赖任何人。在他此后的一生当中,他没有宣称过自己属于哪种派别,后人也很难将他归为任何一个派别,因为他自己总是在拒绝各种主义。
这里并不能理解为是杜尚的一时意气用事。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两个哥哥,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巴黎当时的艺术团体。对于当时法国艺术圈内的拉帮结派和各自为营,他是深有感受的。最让他愤怒的是这些艺术团体,对教条主义的绝对信奉,却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创新。
从表面上看,杜尚退出当时的立体主义协会,是因为《下楼的裸女》被拒,其实杜尚十分清醒,他在拒绝与这样迂腐的圈子为伍。他晚年时曾说过,当时的他已经足够成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06 现成品问世
《下楼的裸女》被拒是必然的。当时的西方艺术主要以欧洲为中心,法国巴黎又是历史悠久的艺术中心。几百年来的艺术传统,没有留给新艺术太多空间。立体主义在当时已成气候,虽然是一种新的画派,但它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教条。所有想要在巴黎艺术界中占得一席之位的年轻人,要么是属于这个主义,要么就是那个主义。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想要自己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是不可能的。
从那以后,杜尚开始有意识地远离这些艺术团体。他找到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搬离了巴黎艺术之区蒙马特区。1915年,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来到纽约。那时,他的《下楼的裸女》已经在大洋彼岸的纽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很多人并不知道杜尚,但是都知道《下楼的裸女》。
1916年,他将作品《泉》带到"独立艺术家协会"的展览上。杜尚形容这件作品不是被"拒绝",而是被"压制"了。这是杜尚的现成品代表作。"现成品"这个概念也正是从杜尚开始的。

他的作品并不总是一问世就被大众所接受,他想要制造艺术上的丑闻。因此,《泉》的遭遇让他相当满意。随后,就像他在巴黎做的一样,他退出了"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然而,这一次,他的艺术丑闻让他在纽约轰动一时,他成了一个被公众所熟知的离经叛道的艺术家。




07 究竟《泉》的意义何在?为什么一个小便池会改变整个西方艺术史的方向?
人类自古以来的艺术审美,始终离不开一个字——"美"。你看那些西方艺术,无论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是中世纪的大教堂,你所能感受到的都逃不出美这个范筹。传统艺术是被美学所界定的,一件艺术作品能不能被写入艺术史,取决于它的美学意义。

有人问过毕加索:艺术是什么?毕加索的回答是:什么不是艺术?在艺术面前,毕加索要的是界限,而杜尚是要打破这种界限。
他将艺术从美学的牢笼中解放了出来,艺术不再臣服于美学,不再隶属于美学。你无法在一个小便池上找到传统的美的意义,也不会愚蠢到去证明一个小便池美在哪里。但是它将一种观念带入到了公众面前,那就是杜尚对艺术的嘲讽,对艺术的不屑。艺术实体和艺术观念在这里分道扬镳。至此,艺术通过它自身向人们发出提问:什么是艺术?这正是杜尚留给当代艺术的最宝贵的遗产。

从杜尚开始,艺术不再是纯美学范筹。他亲手将艺术从神坛上解放,放归生活。一切现成品都可以成为艺术:晾瓶架、自行车轮、雪铲、咖啡磨……艺术概念不再依赖于艺术实体;艺术实体不再对应于艺术概念。艺术概念从艺术实体上悄然脱身,开始向哲学靠近。这正是我们无法理解当代艺术的原因之一:艺术被哲学化了。原本依赖于视网膜的艺术欣赏,被抽象概念所取代,"看不懂"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当我们再来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作品时,就不难去理解为什么这也能算艺术。从蒙娜丽莎到翠西·艾敏的床,从断臂的维纳斯到冠希的大恐龙,艺术已经走了太远太远……
我们可以将传统艺术,想象成是一棵大树的躯干。这棵大树在地球上存活了几个世纪之久。到了当代,它开始开枝散叶,变得跟枝干完全不一样。这些新鲜的往四面八方叉开的树枝就是当代艺术的各种流派。艺术并没有消亡,而是它不再适应于老的艺术史,它期待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艺术。
我们应当感谢杜尚,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窗户。

然而,杜尚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艺术是人创造的,我从来不信艺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我热爱呼吸甚于工作。这是杜尚真正打动我的地方,他的思维没有被艺术局限。生活高于一切,呼吸重于一切。他活得比谁都明白。
作为普罗大众,看不懂当代艺术根本不是问题。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艺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
参阅资料: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汉斯·贝尔廷著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著
《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简·罗伯森、克雷格·麦克丹尼尔著
《杜尚访谈录》,皮埃尔·卡巴纳著
《马塞尔·杜尚传》,卡文·托姆金斯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手著無物。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提前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