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必须用倾诉的渠道来发泄自己的苦闷,如祥林嫂,有些人则不用?
确实很多人是这样的,因为倾诉成为一种强迫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许多人,一见面寒暄过后,三句话不离自己的男友、老公、工作、生活、孩子,认识三天后,她所有的生活细节基本上你都能如数家珍。
但是交往长了你却会发现,他们不停赘述的故事竟然不少是臆想的成分,失之偏颇,甚至真假难辨……当个人生活成为自己或津津乐道或喋喋不休的谈资,倾诉就成为一种强迫,不仅倾诉者本人不能自已,作为听众也常感身不由己;当谈话者或激情四溢或满怀幽怨的痛说革命家史,对方却感觉她们不过是在不停的咀嚼一块儿已经没有味道的口香糖。越说越渴,越渴越说的怪圈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心理动因在作祟呢?
感受第一:有一类人在任何时候都得不停地表达感受,并且寻找这种感受的认同,如果你越认可对方,对方越会找你不停地讲述自己遇到任何人事的喜怒哀乐。但关键是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究竟要何种认同,倾诉中除了表达情绪、寻找安慰那部分是哪些,又有哪些是在求助,我们要不要帮、怎么帮、帮到何等程度,等等。经常因为我们赞同度不够、理解不当而与他们产生争执甚至引发灾难性人际关系破坏。这类人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另一个存在,就无法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低幼婴儿态。因为无法独自处理自己任何情绪的人,最容易表现出对他人强烈的情绪勒索——拿别人的人生满足自己,难听点叫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他们不断用各种方法逼别人向自己的情绪低头,稍有不满而个性又偏执的话,基本上就是一段让人窒息的人际关系,因为你好像永远也无法成为最好的倾听者,永远也满足不了他们随时都会发作的情绪勒索。相比之下,祥林嫂算是温和型的倾诉者了。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类倾诉者大多有程度不一的童年不幸(和贫富没绝对关系),关系紧张的父母、被双亲或其中一人任意责打、被欺负后得不了家里人的帮助反而受更多的伤、自己大部分欲望都被双亲视为罪恶、和家长的关系从来不对等、以及被抛弃放弃等……所以他们压抑的那个符号化的自我,无论骄傲还是悲惨,无论是优胜者还是受害者,需要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满足,这种婴儿态可能终身无法改变。比如我家就有两位女性亲人,只要一醒着就得说话,一直说到晚上睡着之前。每天如此,我家那位精分兄更是如此了。
人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渴望,但大多数倾诉狂仅限于用语言和情绪表达自己,无法通过学习、工作或创作来成全自己的表达渴望,于是他们就成了生活中那种四处向人索要安慰的可怜倾诉者。
过度婴儿态的人学习能力极弱,虽然他们可能也会转转《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这类鸡药,但他们的理解力仅限于承认这些道理是对的,但自己是不是要去这么做,却没有想过,因为这类鸡药不过是他们自我的变相倾诉,承认道理正确不代表懂道理。承认道理正确是:你看你们就是因为不能让我们过得很舒服,所以你人生的高度天花板极底。懂道理是:道理正确,我要如何才能增强别人的舒适度呢?
很多倾诉狂的典型特征主要是满足情绪,或只求满足情绪,这点用鲁迅写的一篇文章可以略作笑料佐证:
《野草之二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这些是倾诉狂。
不过某些倾诉不在此列,比如由于自我完成更容易在被他人认可的时候发生,所以当人们想要获得某种赞同的时候,就非常想为自己的符号化行为找到一个听众,所以倾诉狂人总在随时寻找下一个猎物,他们还总是热烈的说服对方相信他们有某种特征(如有钱、幸福甚至痛苦等),即使这样做会给对方不好的印象。因为在此时,讨人喜欢已经不是她们的目的了。相反,他们更渴望的是为自己的身份寻找社会证实。为此当事人可能从单一的符号化视角看待生活,只看见强化自己身份的证据,最终自说自话,生活在自己编造的“事实”中,并信以为真。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卑使他们渴望营造出一些虚幻的故事,来证明他们是幸福的或痛苦的。他们通过不断倾诉的欲望来缓解深深的焦虑和不被认可。
对于通过不断倾诉来提高自己的人,喜欢在社会比较中以此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但是社会比较是一把双刃剑,比下有余的同时她们也常常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中,这自卑又促使她们不能闭嘴。而如祥林嫂式的不断重复自己悲惨故事的人,同样是陷入对自身生活和命运的焦虑中。因为无力解决问题,她们习惯了通过不断的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将内心矛盾外化,最终成了她们唯一熟悉和使用的应对问题的方式——至少在说的当下她们的焦虑暂时缓解。
听众不过是他们验证自己身份的目击者,他们只关注向他人证明自己拥有某个希望的身份,而不顾别人的愿望、需求和潜在反应。但是,即使完全忽略别人的感受,他们依然渴望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别人的艳羡或者同情,让他们感到优越或者结盟,从而更加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想象,即便对方的一切反应都是出于礼貌的客套。
但无视别人感受的重复或过度倾诉,容易引发紧张的人际关系,让周围人的避之不及。听者也大部分会因耳朵里长了厚厚的茧子,而陷入审美疲劳或者情感反应淡漠。这时过度倾诉者有可能会把这些理解为自己的言语或者倾诉内容缺乏足够的冲击力,而开始变本加厉甚至添油加醋,主观臆造。
真实和幻想的界限变得不再分明,最终连说者自己都难辨真假。最终,过度倾诉成了倾诉狂人获得多种满足的唯一途径,虽然并不能真正的改变他们的处境,但却是最简单直接的情绪出口,以此隔离了焦虑、恐惧和内心的不确定。无论是优胜者还是受害者,无论是羡慕还是同情,每一种确认都让她们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肯定”。倾诉虽然成了他们赖以制造幻觉满足的毒品,但也成了人际关系的最大杀手。
他们越说越渴,越诉越苦?因为他们精力旺盛而无所事事,无所事事不是不做事,有些无所事事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劳动中的不断碎碎念,很多女性都能一心二用,一边进行简单而重复也没有太多效率要求的工作比如做家务啊,照顾孩子啊,又不愿意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她们的嘴就闲了下来,一边抱着孩子喂乳一边与人闲聊,或一边做手工活一边看电视还要时不时与人争执几句就是他们典型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倾诉狂们基本没有需要投入高强度专注力的工作,剩余的精力只好在不断的情绪起伏和反刍里反复思量自身得失并因此患得患失、焦虑忧恐,必须有发泄渠道来满足他们这些情绪,他们才能感觉舒服一点。
可能一个职场女性下班后想约老公或男友去看电影,结果早一个小时下班却遭遇堵车,终于在新闻联播开幕前疲惫不堪的回到家,老公或男友却突然打电话说自己可能会很晚才回。没准她就会联想好几周丈夫都晚归,丈夫可能对她不忠了,沮丧、失望和难过才刚刚开始,她的情绪像失控的过山车联系到了一系列情况:背叛、争吵、冷战、分居、离婚甚至之后一个人的落寞……
谁没有过如此的庸人自扰,有的人臆想第二天客户生动鲜明的拒绝表情而辗转难眠,有的人因为极力不让自己在受伤后太过痛苦反复碎碎念,在我们的内心痛苦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变得快乐、平静、不再胡思乱想甚至至少不要像现在这么痛苦,于是我们就开始追问,“我怎么那么痛苦?”,“为什么还是这么痛 苦?”,“我到底是怎么了?”“不会有人再那么爱我了,客户肯定会让我死得很难看……”
这样的反刍其实是一个人不满当下状态坐以待毙的一种低效努力。找人倾诉或不断自我纠结,除了让我们情感衰弱,睡眠失调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积极作用,有的也只是沉浸在过去就是迷失在未来。靠反刍来解决问题的人会失去行动的力量。所以,对于倾诉狂和纠结狂的唯一有效之道是进行高专注度的工作,提升专业技能,学会客观现实地面对问题,这才是一切问题解决的基础。
记住:发生问题后,请先解释问题,而不是寻找情绪安慰。人不可能没有感受起伏,但也不能只关注感受。感受是一种情绪极强理性极弱的反应,所感受适合用来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还得靠理性。
以上,胡言之,信不信由你!
-
家有么哥初长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7 06:18:57
-
钥匙孔的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9 16:37:5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7 17:32:31
-
刘亦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3 07:04:50
-
cut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3 21:07:2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02:29:52
-
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6 10:38:38
-
木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9 15:04:15
-
云淡风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9:38:49
-
Sonnenblu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3 16:38:52
-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2 09:53:19
-
kakuran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7 1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