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美食:红菱

江南从来都是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坝渠沟塘网络纵横的。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入夏,湖面上莲叶婷婷,间或白色菱花如繁星点点。一叶扁舟轻盈摇来,船上的采菱人薄衣蝉衫,脸如芙蕖,小肩如削,浅卷的袖口下,露出白嫩如藕的手臂,采摘湖中的红菱。“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那个采红菱,格哪个妹有情,格哪个郎有意,就像那湖里藏着的两只鸳鸯……”这一路歌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小曲款款而来的采菱女子,一时要倾倒多少诗人画家啊。难怪那时在杭州当太守、在西湖修了“白堤”的白居易看到此景,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写了《看采菱》。诗云:“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清角多。唱时一声新水调,漫人道是采菱歌。”
红菱,又称菱角,品种繁多。嘉兴南湖菱,品种特别,两头无角,状似馄饨,故称馄饨菱。也有叫和尚菱或元宝菱的,其壳软且脆,嫩时壳绿肉白,入口清香。苏州有一种淡紫色的菱,称为水红菱。最大的菱角,当推浙江崇德的扒菱,它长着两只角,弯曲得像水牛角一样,壳硬,煮熟后吃起来与栗子媲美。
菱角的吃法很多,可以做菜吃,也可当饭吃,还能当零食吃着玩儿。儿时好吃菱角,紫黑色的皮常把手指、嘴角染成黑色,但还是喜爱有加。根据《食疗本草》上说:“菱晒干煮粥,香气较胜。”《本草纲目》也说:“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菱肉厚味甘,清香宜人,营养丰富,可与栗子比美,故有“小栗”之说。古时多以菱实代粮,如梁代陶弘景说:“菱实皆取火燔以为粒粮,今多蒸暴食之。”菱有益气健脾,强壮滋补的作用。
菱,味甘凉,生食清暑泄热,除烦止渴;熟食,益气养脾。菱与米煮饭,香甜可口,善于补益。如果是煮稀饭,放上点菱角肉,香气袭人。据了解,菱肉除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质外,还有许多其他微量元素,很是有益于人身体健康。适应于小孩、老人体虚弱,营养不良及病后恢复的调养。日本俳句有云:“红菱入水松风拂林,早餐晨露晚食菱白,如鹤来仪。”
《尔雅》中记载:“菱生水中,实四角或二角,一名支离,菱即芰也,而多种,有红有绿,有深水有浅水。”生菱角不可多吃,熟菱也有忌禁。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曰:“菱芰,鲜者甘凉,析醒清热,多食损阳助湿,胃寒脾弱者忌食之。老者风干,肉反转软,熟者甘平,充饥代谷,亦可澄粉,补气厚肠,多食滞气,胸痞胀者忌之。”这是因为“芡花向阳,菱花向月,故芡暖而菱寒。”再介绍一个菱角的小丹方:打噎膈时,可用菱角带壳一起浓煎,水呈深褐色饮服,或加茶叶同煮,均能减轻食物梗塞的症状。
楚国屈子在《楚辞》中也有“涉江采菱发阳舸”之句,可见当年采菱的胜况。菱角,形状可爱而医食兼于一身,日后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