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京都的米饭和豆腐,可得劲了!

今年京都的樱花比往年晚开了一周。而我们到达京都的时间,恰只能遇到花苞。
即便如此,神社还是该游,寺庙还是该观,美食还是得尝。

略带沮丧的花鸟卷小姐依然元气满满地安排了异常紧凑的行程,将金融强人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即使没有樱花,我们还有和服与料理啊~

第三日去岚山、嵯峨野。即使岚山没有开遍满山的樱,晴好的天气依然吸引了足够多的游客。
天足够蓝。

喜欢京都的一个理由是,京都到处都是历史。
大堰川河上的渡月桥连接着岚山和嵯峨野两个地方。
河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日中不再战”。圆润的日式字体嵌刻其中。立马上网查了一下,字是由中日佛教友好协会会长大西良庆先生所写,石碑面向中国,表达和平意愿。
一说到日本,中国人总是有复杂的情感。战争是政治家们的把戏,老百姓谁都希望永世和平。

过渡月桥,便是嵯峨野。
人力车小哥们穿着短裤,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下露出健美的双腿招揽游客。他们大多年轻,肤色健康,没有生意的他们站在河边,面带微笑地招揽客人,有点健美先生/应召男郎的即视感。
在中国,看到做这类生意的,大多是上了40的中年人。在日本,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类工作。在商场,我曾见到一个清洁工,身形高大,留了中长头发,一身工作服都难以掩盖他艺术家的气质——也许,他私下是个艺术家吧……

经过传说中日本求姻缘最灵的野宫神社。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里则是因《源氏物语》而著名,在《源氏物语》中,六条妃子正是住在这里:

六条妃子不仅容貌出众,且其情趣高雅,素以才女著称。此次斋宫迁居嵯峨野宫,也曾兴办过各类饶富情趣的事。自陪女儿抵达野宫后,常有几个风流公卿不畏霜露,披星戴月赶至嵯峨野宫一带野游,以求邂逅六条妃子。源氏公子闻听此事,思忖道:“并不为怪。想那妃子才情绝世,品貌非凡。如真个看破红尘,出家为尼,那才寂寞难奈呢。”
过野宫,入竹林,与花鸟卷小姐调笑:“我们到了(杭州)云溪竹径了。”
再过大名鼎鼎的天龙寺,终于来到有着人间烟火的街道。

入乡随俗,誓尝遍日本美食的花鸟卷小姐今日推荐的饮食是——豆腐火锅。
对日本颇为熟悉的花鸟卷小姐给我介绍,所谓“京料理”,主食就是豆腐。豆腐自中国通过佛教文化交流引入日本,最早是在7世纪,当时作为僧侣精进料理,后来被爱做到极致的日本人发扬广大。
京都的豆腐更是日本豆腐中的上乘之选。至于原因,京都人将之归结为京都的水质好。

在中国吃过素斋馆,为满足口腹之欲的善男信女们将豆腐做出了肉的味道。京都人的豆腐料理,是否也是如此呢?带着好奇,我跟随花鸟卷小姐的步伐,走进了一家豆腐料理店。

日本的店面都不大。走过小小的庭院,我们脱了鞋子,解放了奔波半日的双足,踩在榻榻米上感受草木带来的抚慰。跟随穿着和服的主人走进房间,里面只有四张矮桌,只有一桌疑似母子二人在用餐,轻声细语地说着话。
我们激动地选了临街的位子,坐在另一桌的隔壁。
花鸟卷看着隔壁桌,轻轻说道:你看这一桌,多么像日剧的场景啊!

和服侍者端上来两杯茶,接着摆上小煤气灶,样式倒是和中国的简易火锅类似。上煮一锅清汤,里面只两片海带(在日本,海带叫昆布)。一盘晶莹剔透的豆腐浸在冰水中,等待水沸下锅。
我看着这一点食物,没有一丝油水,便和花鸟卷小姐说:大概吃完这一餐,我还需要再继续吃一点别的……

水开,嫩豆腐下锅要特别的小心,磕破一个角的豆腐总不是那么完美。待煮熟捞出,配上酱油、紫菜以及其他叫不出名的调料,内心升起DIY的喜悦。
侍者还在络绎地端上其他的菜肴。后来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少拍了好几道菜。吃到最后方恨没拍照。
现在回忆起来,大概是当时太饥饿,光顾着吃,而忘记了拍照吧……

末尾一道是米饭。极爱日本的米饭,粒粒晶莹剔透,或许是稻米好,或许是电饭锅好。而我在此时,饱得连这碗米饭都吃不完了。
我怀疑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在9月份出生的,每一样东西都做到极致,处女座的性格暴露无遗。在松下电饭锅研发部,甚至还有“米饭夫人”这个职位,而这个职位的工作,就是——吃饭。

我有一个朋友,试遍了无数种大米,最终找到了来自xx的大米是最好吃的。于是之后只认这家大米。我曾在她家吃饭,晶莹的米饭让人胃口大开——的确是我当时吃过最好吃的米饭。
而在日本,这样的米饭随处可吃。在不少日本的店面,明确写着“大米产自日本国”的广告说明。在日本人看来,什么都比不上本国的大米好。
这民族自豪感,让人汗颜。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豆腐是穷人的食物。
瞿秋白在遗书中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金圣叹在临死前说,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小小的豆腐,仿佛参透了人生。难怪元末学者谢应芳将豆腐称为“素醍醐”。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当年的僧人,也许是从中领悟到了什么禅意吧。

补充一段,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但是感觉我写多了......
花鸟卷小姐问我“嵯峨(cuó é)”两字的读音,为了确认正确的读音,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了嵯峨浩这个传奇女性的乱世爱情。
她出身日本贵族,因为政治,嫁给了大她7岁的爱新觉罗溥杰。当时正值伪满洲国建立时期,溥仪无子,若她生下孩子,这个带有日本血统的孩子就将是未来的帝位继承人。
然而,随着日本的战败,伪满洲国寿终正寝。嵯峨浩辗转回到日本。
在日本,她的混血孩子爱新觉罗慧生爱上了日本的同学,嵯峨浩却极力反对,认为她是中国人之女,应嫁给中国人。最后慧生与同学殉情自杀,年仅19岁。
1961年,她回到中国,与生离了16年的丈夫团聚。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国籍。1987年,嵯峨浩病逝于中国北京。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段让中国人痛心疾首的历史。翻开历史,看这些鲜活的人物,不过都是被战争裹挟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