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史学家陈寅恪这句话后半句是重点,前半句说士之读书,很多人不清楚,士是自觉传承文化,用于人生,以此为目的的读书人。儒学是士读书的主要内容。纵观儒学的历史,儒家在汉代董仲舒、宋代朱熹,都有所损益。儒家是整全的儒家,孔子不能代表儒家的整体。儒家的精神历朝历代一脉相传。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纠缠了几千年,贯穿整个汉民族历史。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有时是蛮力胜利。西方人东来不是新鲜事物。他们挟持宗教和科技之力冲击中国,迫使中国文明全面调整以应对变局。以中国人的智慧和团结刻苦,西方人的冲击不足以撼动文明的大局。儒家是礼乐道德文明,用礼乐教化人,反对赤裸裸的权力和暴力。用道德提升人,加强道德修养,人人可以为尧舜有尊严,反对道德上的狡诈和虚伪。儒家是中国文明的主干。它从修身的一套方法,提升为治国的方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中心发散开来,以天下太平为理想追求。中国文明有强大的内附力,凡是进入这个范围的外来文明,都被吸附进入中国文明。西方人宗教和科技之力虽强,只要加以时日也会被吸纳为中国文明。根本上儒家是成人成己之学,抓住了人性中自我提升的重点,成己之时,再来成人,人与人和谐相处,是为孔子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