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9)《好吃—食物与文化》—马文.哈里斯
《好吃—食物与文化》—马文.哈里斯 人类之所以形成特定的饮食偏好,不是出于文化上的主动选择,而是处于营养获取上的经济考虑。 一、人类无肉不欢的秘密 比植物更高效的营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 二、我们对常见食材的的偏好或禁忌 牛肉:印度禁止吃牛肉,并不是宗教信仰,主要原因是耕地越来越少,所以减少了牧地,牛的数量少了,所以慢慢也变得珍贵了;美国盛行吃牛肉主要是牛肉更经济 猪肉:犹太人旧约规定只有反刍的偶蹄类动物是洁净的和可以食用。但实质是在猪肉消耗量高的地区都可以大量种植谷类食物,满足了猪吃谷类的特点,同时猪喜欢呆在阴凉潮湿的森林和河岸地带,所以相较于中东地区,美国中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更适合。所以也是本质上也是从经济上考虑的。 马肉:马的新陈代谢快;马消耗牧草的效率低;马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资源 牛奶:相对生活在阿尔卑斯以北的欧洲人来说,大多数东亚人、黑人和印第安人成年以后开始缺少一种小时候消化母乳的酶,但欧洲人的祖先层发生过基因突变,使得乳糖酶可以终身保持活性, 三、对另类食材的禁忌 人类不吃昆虫也是从效率成本角度考虑的,相比于其它肉类,采集昆虫的成本高于养猪羊牛。 而狗能给人们带来的其它价值高于猪羊牛,所以不吃狗肉,而在吃狗肉的地区往往是很少有可替代性的食品,比如猪羊牛。 【今日得到】 看似我们现在对事物的选择,或者某些地区的禁忌是传统来的,但主要还是基于营养和经济的考虑。被偏爱的肉类都是相似的,被禁忌的肉类各有各的不经济。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