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住回我的灯盏之内 | 未来主义诗人米娜·洛伊
米娜·洛伊 Mina Loy(1882-1966),英国诗人,艺术家,未来主义者,达达主义者。 全诗共三十四节,蒙太奇般的结构中既包含事物含蓄的呈现,又有主语直露的告白,三十四块碎片拼凑出一个清晰却又几乎“破碎在爱欲的边界”的女性形象。

情歌[1]
叶提 译
I
幻想之卵
淤郁难言
猪猪丘比特 他玫瑰红的鼻子
在情欲的废料中翻寻
“在很久以前”
拱出一株野草 洁白的长着星星尖角
四散于青稞丛中 绣进黏膜内部
我会将一只蓝色烟火中的眼睛
飞天焰火的永恒
汪洋之上的星辰
河流从中涌出
却不及一丝唾液清澈
这些不安之地
我必须住回我的灯盏之内
在经验中
调暗潜意识摇曳的光火
从维金纳琴 到波纹管
上色的玻璃
II
皮囊中
塞满了
偶数的水性之花
我徒然兴奋的杰作
有时以一个男人的姿态呈现
那些俗不可耐的局外人
区区发条技师
沿着时间不停赶来
对此我不屑一顾
过度摩挲你的发梢我的指尖早已发麻
上帝棕色的门垫
在你精神的边缘
III
我们本可能耦合于
床缔间沦陷的片刻
或于彼此间破碎的肉体
圣坛已被玷污
琼浆从交汇的双唇间溢出
我们本可能生下一只蝴蝶
将每日新闻
用血液印上它的翅膀
IV
有一次在梅扎尼诺
布满星光的天花板
拢住一个不可思议的家庭
流产如同一只小鸟
生着人的嗓音
和智慧之眼
它套着红色灯罩般的裙子
和一头羊毛黑发
一个新生的婴儿
长着奥斯曼皇子的后脚跟
在她鹅状的翅膀上
一条绶带闪耀金属的光泽
然而这些令人生厌的阴影
我本会住在
它们骇人的藏物之中
教它们向我吐露它们的秘密
在我猜测之前
—— 将这一窝幼雏扫地出门

V
午夜清空了街道
除了我们仨
我不清楚回家的路
左手边的男孩
——一只翅膀接受了雨水的清刷
另一只永远也洗不干净——
摇响门铃来惊醒
那些隐秘间的安逸
右手边神圣的苦行者
穿行于一间间宅邸
探查灵魂的创口
——穷人洗不了热水澡——
我也不知道在哪一个路口转弯
因为你独自一人回了家——早早之前
VI
我与幕后操纵者相知甚密
如果你不再关注人类
请你望向我
时光便会倒流
VII
我的双脚
踏过那些你经留的
石板
风将白色街道上的浮沫
填满我的肺与鼻腔
欣喜若狂的鸟群
延长朝向黑夜的飞翔
永无止境
VIII
那些曾启蒙了你青春的残烛
堆满我嫉妒的仓库
----------
在上帝的视线背后
也许有
更多光芒
IX
当我们掀起
朝向爱的眼帘
一个彩色声响
的宇宙
放声大笑的蜜
和无数精子
在虚无的中心
在月亮的乳白
X
板羽球游戏 2
一小点粉红之爱
离析的羽毛
XI
亲爱的 任你处置
我们的宇宙
不过是
一只苍白的洋葱
你一层层
蜕去我的衣鞘
只留下
你颤抖的双手
沮丧的气味

XII
言语破碎在爱欲的边界
欲望猜疑男女
在潮湿的屠戮中溶化
肉体从肉体中
抽出密不可分的欢愉
喘息之吻迎上它
是否
我已将你与众人分离
在至纯中结为晶体
于一切人潮中的颠簸
教我去欣然分担生活
又或许你
只是另一半
自我意识的必需品
怜悯高蹈于自尊
直到不谐之音湮灭
直到流离之息轰响
XIII
快过来 这儿有一些事
我必须要告诉你 而我不能说
某物占据了形态
某物有了新的名字
一个 新的 维度
一个 新的 用途
一个 新的 幻觉
它在外围环绕它也在你眼中
某物闪闪发光某物独独为你
某物我禁止观看
它也在我耳内某物讳莫如深
某物你禁止聆听
某物独独为我
让我们变得无比嫉妒
无比怀疑
无比保守
无比残酷
不然我们便会耗尽拥挤的渴望
无损的自我脱开缰绳
每三三两两焊在一起
他们便成为一位小神
就是那样
离我远一些 请推我一把
别让我理解你也别注意我
不然我们可能会缠到一块儿
失去人格
完全一致
在极端中涅槃
我 你 - 你 - 我
XIV
今天
永恒将坦白隐秘
一并递给了你
我带着欲放的含苞
——我自己的为了这一刻
没有爱也没有他物
只有燃烧躯体间的碰撞
在混沌中
敲出彼此的火花
XV
罕见地试着去爱
幻想分割他们就像将神
分成三三两两 表面上的人
但唯独你
超越之人表面之上
我身不由己地陷入一团虚弱的漩涡
你流涎般的人性
爱你至深

XVI
我们本可能栖于
亚诺河的光芒之中
或是深海下遗失的禁果
或是在
爱与蛛网间互捉迷藏
在锡盘上奏一支摇篮曲
然后拼命地交流
耗尽一切语言
却依旧陌生
XVII
我不在乎
家具的一千条腿会迈向何处
或是它们步伐的阴影中埋藏何物
即便窗帘敞开
我也不在乎我被窥见
红战场上饱满的色彩
沉重一如我膝上的床单
计数 计数器 3
我计算着 从毛巾的边缘
到两缕纠缠的分叉
让这方正的房间溢出
那片圆形真空
在我的呼吸中 日益膨胀
XVIII
山峦切割山峦的
缝隙
星光熄灭星光的
间歇
这含苞待放的
静止的
夜
XIX
无物如此完整
如冷酷而开裂的
笔记 Q H U
精雕细琢
赋予生气
嗅到花粉
距离
消解的白色絮语
可饮的穿越指间
活水草茎生长至
将萤火虫
引入歧途
空中舞曲
彼此弹开
又重新结合
在光复苏的脉搏
你也拥有某物
那时一只绿光闪烁的萤火虫
却慢慢浸透雨水
直至昏暗
XX
让愉悦生出宽慰的翅膀
带上她所爱之人逃逸
XXI
我储存夜晚以便熬过你
沉甸甸的向夜葵的梦魇
堆叠正午
蜷进遁世者
太阳的中心

XXII
绿色之物生长
沙拉
为了精神
征收者的复活
在山脉
浮雕般的腹部
绵延在阳光中
我失手将裱花蛋糕
打碎在我
傻傻的鞋子里
你不在的地方
我便离去
不留一丝藉口
如同万物离去
XXIII
在笑声中和解
凝视间溢出星光
海誓山盟
在年华中盛开
溃败
直到周而复始的月光
漂白
苦痛的耻行
XXIV
我生育的真相
在这瘟疫的世界
逐渐消失
眼泪落下
下作而清澈的雨珠
虔诚的谎言
混杂着你那轻浮的笑所赐予我的
无尽酸涩
XXV
舔过亚诺河
小小的玫瑰红
黎明的舌头
挑拨我们的眼帘
我们玩弄着它
一圈又一圈
越来越快
直到变成机器
直到太阳
平息了光芒
将部分的我们融化进
深不见底的鸽巢
激情在温暖之地
退却
另一部分
拉伸成荒凉的地平线
用眼中的铁
切割落脚的土地
XXVI
从双眼的裂隙中
蜕下道德拘束的伪装
我们悄悄贴近
自然
——那乖戾的情色大师

XXVII
原子空
无法揣测的概念
无知无觉的休眠
竞相争夺的双手
从无法再塑的形体上
下垂
我们瞬息间结合的
产物
高高在上于种种
在流淌中靠近----
虚无
这儿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而那无法细分之物
被我们用日常的死亡擦拭
不复存在的双眼
XXVIII
没有尽头的阶梯
白色
第一片阶梯也是最后一片永恒的
白色
着色的结局
炼成浑然一体的
白
我从中
浮现
燃成一道白光
在绝经期
撤回你的太阳
意志与词语皆为纯白
弥漫成
无边无际的单调
白色笼罩一切
除了一条白色毛巾
拭去猫眼石甜
——生活迷雾般升起在
你日渐苍白
的身躯
而后是你的新生之日
白色黎明
碎在我的身上
不曾想那白色
——是你屋中飘出的烟

XXIX
进化 相斥于
性别平等
精妙地错误估计
相似性
违背天择
养育这样一双双儿女
就像理应缠绊在一块儿
难以阐释的匿名
在月光下
让他们发出黄铜般的嘶叫
为了亲昵的召唤
或打出同音节的嗝
将笑声变调
让他们认为眼泪
是雪莲或黑蔗糖蜜
或是任何一切
除了人类乞怜时
佝偻背脊间的残缺
将相遇调转
置于两极
然后形成 一个啰嗦
或任何一切
除了引诱他们
合二为一
就像单纯为了
满足彼此
让他们从他们隐没的姓名中
砰然相撞
在地震的高潮中
剧烈地
分化
好过目睹
自我扭曲
畏缩在另一个相异的自我
XXX
一些
尚未成形的剽窃物
胎儿似的丑角
拙劣的把戏
在原型哑剧中
牵线的情绪
吊起在空中 一环又一环
自然通过失明的眼睛
了解我们
并且多数的自然 是绿色
XXXI
苦刑
之于一个好事者
渴望
用亲密介入
你高傲的冷漠
苦刑
之于一个非法自我的
羽化
从你的均衡之中
女雕像之于一个意念
1917
译注
1、该诗部分章节先于1915年七月发表于美国杂志《他者》(Others),诗名为“情歌”(Love Songs),后于1917年四月完整发表,取名为“约翰纳斯的献歌”(Songs to Joannes),全诗于1981年再版,选用诗名“情歌”。
2、该处原句为“Shuttle-cock and battle-door”,译为板羽球游戏(一种用类似羽毛球的游戏,网格状拍子变为木制平板)。板羽球原词为 “battledore”,诗人在此却写作了“battle-door”。
3、该处上下原句为“Heavy on my knees as a counterpane/Count counter/I counted”,可见“Count counter(计数 计数器)”应该是由“counterpane(床罩)”拆解而得,并以此引出实际动词“I counted (计算)”。
4、该处原文是“Heavy with shut-flower’s nightmares”,“shut-flower”直译为“关闭的花”。译者认为此处为诗人对“sun-flower”(向日葵)的文字游戏,因此将其译为“向夜葵”。
一个彩色声响的宇宙

翻译米娜·洛伊的作品是十分困难的。她在马里内蒂那儿重获新生后便成为一个忠实的未来主义信徒,因此她的作品大量运用着未来主义诗歌的技法,例如不使用标点,形容词信号化,用不定式代替动词原型等等。这些技法的目的皆为清除浪漫主义冗余和不必要的停顿,以提升诗歌的内在速度,从而突破虚假凝滞的现实,直击事物本质,即马里内蒂所言的“生命的类比基础(analogical foundation of life)”。并且,洛伊还擅长于悬置主语,共用动词,打乱句法内在解构,从而进一步消除意象间的边界,在奔腾的隐喻之流中追溯情感的本原。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将纽约先锋派的精神地貌划分为两块:米娜·洛伊的酒神之南(Dionysian South)与玛丽安·穆尔的苛责之北(the fastidious North)。 洛伊的诗歌 (甚至整个未来主义运动)几乎可以被视为尼采的“酒神转化”(Dionysian transformation)。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尼采的“酒神转化”是一种对现实主体的超越,本质上是化为永恒的被动,而未来主义则试图用“速度”更新现实,最终必须回到某个“速度”中的主体。洛伊在诗中所描绘的“酒神景观”(也许称为“阿波罗式景观(Apollonian vision)”更加贴切 ),那些暧昧而丰满的意象旋转而成的“智性之舞”(庞德语),最终指向的是一个醒悟的主体。而这,也是西方语境下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萨福到艾略特,洛伊也是其中一员。

洛伊的长诗“情歌”取材于1910年前后她于弗洛伦萨生活期间与一位或多位男士间的情感经历。全诗共三十四节,蒙太奇般的结构中既包含事物含蓄的呈现,又有主语直露的告白,三十四块碎片拼凑出一个清晰却又几乎“破碎在爱欲的边界”的女性形象。据说洛伊受伯格森的影响很深,但我想,仅凭着天赋中敏锐的嗅觉,她也会选择一头扎入想象与直觉的漩涡,借着“潜意识摇曳的光火”触摸情欲细微而真实的凹凸。而要获得“一头扎入”的力量,诗人本身的天真是必不可少的。天真赋予主体爱的能力,为超越的欲念插上“愉悦的翅膀”。然而爱也意味着放弃把控,天真的主体同时也会“身不由己地陷入一团虚弱的漩涡”。因此天真的诗人往往拥有强烈的不安,挣扎于“沉甸甸的向夜葵的梦魇”。天真与不安的矛盾必将诞生悲伤与怀疑。“一个彩色声响的宇宙”在悲伤中沦为“街道上白色的浮末”,而怀疑则没收诗人唯一赖以对抗的武器——语言,并将她流放进“永无止境”的“陌生”,徒然挥舞“遇难的双臂”。
然而,洛伊在诗中所展现的绝不是一个饱受情欲折磨的精神。她用毫无保留的真诚与矛盾进行着抗争 。“情书”中多数意象都包含着性的隐喻,通过对宗教与古典之爱的解构再塑,洛伊用震惊世人的直白将性外化为一股高尚而蓬勃的力量,并借以突破规训约束与主体矛盾,“在极端中涅槃”,在情感与欲望的绝对想象中完成“进化”:
“让他们从他们隐没的姓名中
砰然相撞
在地震的高潮中
剧烈地
分化
好过目睹
自我扭曲
畏缩在另一个相异的自我”
至此,未来主义的激情又一次占据整个画面。洛伊的反抗与未来主义的“速度”一样并无一个明确的朝向,他们只是对于现实主体堕落的一声怒斥。从根本上说,如果主体正处于“虚无的中心”,那怒斥也无法逃逸那片“圆形的真空”。然而,爱、性、欲望如同“周而复始的月光”一般,必将流淌于某个挣扎的主体直至干涸。怒斥却能赋予主体以勇气与天赋,将挣扎的漩涡炼成一段迷人的酒神之舞。

“情歌”完成于一个世纪之前,作为洛伊的早期作品,其带有强烈的实验特质(即使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也是先锋的)。这首诗在当时的评论界也收到些许负面评价,比如艾略特认为此诗某些地方过于抽象导致词与物的分离。然而,“情歌” 最难能可贵的是其体现了一个具体而真诚的诗人形象,结合其包含的丰富而开放的意象,这首诗应该与玛丽安·穆尔的“婚姻”(1923),艾略特的“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并肩成为现代英语诗歌的经典。现如今,西方对于米娜·洛伊的研究在一步步加深,并将她视为女性主义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先驱。我也希望能在国内看到更多关于她的作品的译介。
2018/3/25,叶提
叶提,1998年春生于江苏苏州,哲学,文学专修,现留学海外。
米娜·洛伊 Mina Loy(1882-1966),英国诗人,艺术家,未来主义者,达达主义者。曾与其他现代主义诗人在美国掀起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她的作品先锋,激进,富有实验精神和酒神气质。她的诗歌受到同时代的诗人如T. S. 艾略特,埃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格特鲁德·斯泰因等人的赞赏与崇拜,并被视为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