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物事50:月照古桐金井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花间集》/韦庄/更漏子
古诗词提及“金井”,往往少不了“辘轳”“梧桐”和“雕栏”。所谓金井在多数地方不过就是一口普通的井而已,但古人对它依恋至深,美其名曰金井,大概与爱家乡、爱生活有关吧?“月照古桐金井”,还有点静谧幽深的感觉,超越了家乡与生活的烟火味,似是灵魂游荡之所。古代女子的日常工作离不开井边,此处思绪尤多……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宋代曹组的《如梦令》中,显然有个女人,碧梧与金井之所在,就是她的活动中心。连帝王都不能忽视这些物件的存在,李后主曾低吟《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不过,他家宫殿里的金井,定是与“雕栏玉砌”配套的。
“井”是生活依靠,“金井”则是心灵予其镀金。当古代女人普遍围绕井而活动时,她们造就的风景,也就印在了男人的心里。失去井与金井的现代男性,可能会对古人屡屡提及它们而感到茫然、淡漠。自来水管是很难产生诗意的,因为在此你永远看不到“金井梧桐秋叶黄”。(唐·王昌龄《长信秋词》)李白在高唱《扶风豪士歌》时,也拿“梧桐杨柳拂金井”的景色,来与“扶风豪士家”相配。
与金井关系密切的还有乌鸦。唐代李贺说“鸦啼金井下疏桐”。宋代黄升也许是借用此句,道:“鸦啼金井桐”。除了人赋予的感情、思绪,亦有鸟增添的生机。在适当的季节,围绕着井,有无尽的话题,甚至由此诞生一个词牌“辘轳金井”。南宋有位词人叫刘过,深得陆游、辛弃疾赞赏,他曾在“席上赠马佥判舞姬”一篇《辘轳金井》——
翠眉重扫。后房深、自唤小蛮娇小。绣带罗垂,报浓妆才了。堂虚夜悄。但依约、鼓箫声闹。一曲梅花,尊前舞彻,梨园新调。
高阳醉、玉山未倒。看鞋飞凤翼,钗梁微袅。秋满东湖,更西风凉早。桃源路杳。记流水、泛舟曾到。桂子香浓,梧桐影转,月寒天晓。
——按说刘过作为一位抗金志士,该豪情满怀、拔剑四顾才对味,何必为一位舞姬着迷呢?也许“辘轳金井”里有男性对美人的永恒恋情吧?上文说南唐后主李煜忘不了“辘轳金井梧桐晚”,只不过继承了他爸爸李璟的缠绵情思,有中主的《应天长》为证——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辘轳金井”之类的意象,反复出现在各阶层文人的笔下,渐渐也就远离烟火味了。但在真正的民间,金井也许并不对应诗情画意,而是指坟坑。明代冯梦龙编纂的《古今小说》中,有一篇《范巨卿鸡黍生死交》提及——
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
——而这个对坟坑的美称,在今天中国的部分乡下,还保留着。另外,广西乡下也有将骨灰罐称为金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