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美国恐怖和科幻电影中的自我与他者
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两种类型片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乔治·梅里爱在19、20世纪之交作品中那些人造布景(《魔鬼城堡》和《月球旅行记》)。而它们的文学和戏剧源头可追溯至19世纪,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赫伯特·乔治·韦尔斯)的《星际战争》。而《弗兰肯斯坦》本身就是两者的混血儿——它既是一部思索利用科技创造人类生命可能性的小说,同时还探讨了人类违法的欲望创造出了恐怖的怪物。
(本文节选编辑自古根海姆奖得主约翰·贝尔顿二十多年潜心力作《美国电影美国文化(插图第4版)》。所有小标题、超链均为编辑添加。本篇是第四版的新增章节。)
生而为人
科幻电影和恐怖电影这两种类型的共同关注点都是生而为人的意义,它们都在探索人类和非人类的界限。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为恐怖电影提供了很多戏剧性冲突,如关于狼人和吸血鬼的影片。部分科幻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也是在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夹缝中生存,比如蝙蝠侠、蜘蛛侠和变蝇人;而另一方面,人类和机器的区别则为科幻电影提供了很多电子人/人造人(《银翼杀手》)和人工智能机器人(《A.I》)试图变成人类的素材。
科幻电影和恐怖电影经常让角色在人类和非人类之间游走,以此来讨论作为人类的意义。在制片人瓦尔·卢顿的经典恐怖电影《豹族》中,时尚设计师艾琳娜受到了巴尔干半岛的古老诅咒。一旦她感到嫉妒或来了性致,就会变成一只凶猛的豹子去追踪、威胁并杀死那些刺激自己或与之对抗的人。艾琳娜为自己不受控制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恐惧。此外,因为受这种诅咒的困扰,她无法完成与丈夫的婚礼。最终,绝望的艾琳娜释放出动物园笼子里的黑豹,并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在科幻电影《X战警:背水一战》中也有类似的角色。“小淘气”玛丽是一个变种人,她一旦触碰别人,就会削弱其生命力。当她与“冰人”相爱后,她甚至无法与之做爱,因为那样会害死他。当一种能够治疗变种人的药发明出来时,不同于其他全力抵制这种药物的变种人主角,她接受了治疗,牺牲自己的特异功能,想要变成一个普通人,同时她也变成了冰人的女友。在这两部电影中,“非正常”的女性希望变成普通人,在此过程中毁掉了自身与众不同的部分,甚至是自己。
有趣的是,同样是在这部电影当中,男性变种人“天使”沃伦·沃辛顿三世最初用自残的方法(剪掉自己的翅膀)想要变得“正常”。但是,和小淘气不同,天使最终接受了自己身为变种人的事实,并在影片的高潮部分英勇地飞过天空,参与救援。
在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这两种类型中,有一个同样的中心,就是作为人类或非人的意义是与作为男人和女人的意义紧密相连的。
人与非人
在恐怖电影中,人道主义价值观和人类本身受到了兽性和怪物的威胁。这里的怪物可能是吸血鬼、僵尸、活死人、木乃伊、鬼魂、恶魔、狼人或者另一种超自然生命。这种怪物也可能是一个非正常的人类,比如精神病杀手、疯狂科学家、撒旦的信徒、变种人或者另一种非自然生物。
恐怖电影的叙事重点来自于怪物和所谓正常角色之间的邂逅所产生的戏剧性冲突。在这种邂逅中,传统的(正常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概念受到威胁,这包括宗教信仰、家庭、社区、父权制、资本主义、法律、清教徒伦理道德、清教徒的心境(如延迟满足和克制性欲)、“标准”的性(即异性恋),以及压制上述价值观的欲望。然而,在这种冲突中,怪物往往比所谓的“正常”人类角色更具人性和同情心。怪物的这种“非正常”特性赋予它悲剧性的色彩,从而引导观众对它们产生认同感(如弗兰肯斯坦和狼人)。
无独有偶,科幻电影也讨论人类和非人的关系,而且两个领域的边界互相渗透的趋势更为强烈,因此人类和非人常常结成盟友,以抵抗那些对双方共同持有的人文主义使命构成威胁的外星人。比如,在多种版本的《星际迷航》电视剧系列中,企业号(深空九号、海航家号等)的船员来自联邦各处,这些代表结成盟友,共同抵抗来自外部的、反人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和非人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了更宏观的人性和非人性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中,人类和非人为了人类的利益并肩作战。星舰的成员中有半人类,如史波克;有机器人,如“数据”先生;甚至有外星克林贡人,如沃尔夫。虽然有一些科幻电影,特别是《第三类接触》和《外星人E.T.》拒绝建立人类和外星人的矛盾,但是大多数科幻电影还是将外星人设置为人类的威胁。科幻电影的角色既有外星人、机器人、电子人、复制人、超人、变形怪、克隆人和变种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医生、科学家、军人、太空探险家和其他人类。
对于那些没有外星人、外太空入侵者或非自然生物的科幻电影来说,人类与非人的对抗通常转化成人类与机器或者科技的对抗。作为人类的意义在人与电脑(《2001太空漫游》)、电子人(《终结者》系列)、人造人(《银翼杀手》)或机器人(《我,机器人》和《变形金刚》系列电)的相互关系中得到一次次探索。此外,科幻电影里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器,带领人类穿梭于时间与空间之中。比如《海底两万里》中19世纪的鹦鹉螺号潜艇,《时空大挪移》、《两世奇人》和《热浴盆时光机》中的时间机器,《回到未来》系列中的德罗宁汽车,以及两版《变蝇人》中出了故障的时空传送机。
自我与他者
在欧洲哲学和精神分析领域,这种人与非人之间冲突可以被称为自我和他者的冲突。在此范畴中,“自我”包含那些让个体不同于万事万物的品质,“他者”则是指那些自我之外的东西——其他的人、物种、物体和世界,以及其他的性别、性取向、种族和阶级。
但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中的“他者”与之不同,这里指的是本质上的他者,即作为怪物或外星人的非人类他者,“自我”则是指作为人类的自我。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电影中对自我产生威胁的他者,其实代表的是不同性别、种族和阶级的他者。恐怖电影以超自然领域为基础,依靠想象力、感性和哥特风格,运用浪漫主义的方式描述自我和他者的冲突;而科幻电影更多注重智慧和理性(尽管想象力和感性也发挥了作用)。正如之前所说,科幻电影想要寻找现象本身的自然性(而非超自然主义)。
在两种电影类型中,他者内心的自我一定是一个心理命题,这个“自我”是由他或她的心理需求和欲望所构成的个体。电影学者罗宾·伍德认为,恐怖电影是“我们共同的噩梦”,怪物映射了所有社会规则带来的压力,是“被压制者的回归”。科幻电影中,怪物或者是给人类带来威胁的外星人也许依然是被压制者的回归,但是与恐怖电影中类似潜意识的他者不同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他者是被促成的,它是科技的产物(如50年代科幻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原子弹),我们可以由科幻电影中的他者追溯到人类的理性及其创造;而恐怖电影中的他者则可以回溯到人类的非理性和潜意识。
在电影史上的众多怪物中,最重要的例外就是科幻电影经典《禁忌星球》,该片中的怪物是“潜意识产生的怪物”。但即使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怪物,它的存在也应该归因于一个传说中已经灭绝的、拥有先进科技的物种“科瑞”,正是“科瑞”创造出了一种精神机器,从而打造出了这个怪物。

在恐怖电影中,人类主角和与其相对应的他者—怪物,总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得到理解。渴望灵与肉的怪物威胁着两者皆备的人类主角。恐怖电影的怪物经常被塑造成撒旦(《驱魔人》)、撒旦之子(《罗斯玛丽的婴儿》)或撒旦的信徒(《第七个被害者》和《魔鬼的诅咒》[Curse of the Demon,1976])。怪物一旦遇到宗教图像就会变得虚弱(例如德古拉在基督教的十字架前退缩)。
科幻电影中的人类经常被理解为在进行精神之旅的朝圣者(《2001太空漫游》和《第三类接触》),面对潜在的外星侵入者,他们往往求助于虔诚的祈祷(《地球停转之日》、《红色星球》和《地球争霸战》),但他者带来的存在意义上的威胁要多于精神上的恐吓。外星人危及人类的实体存在,然而在外星人统治地球的电影(如《天外魔花》)中,人类的精神存在—激情、情感、自由和自主权也可以被悉数剥夺。
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冷酷,不具备人类的复杂情感,当然,这其中也有几个重要的例外,如《地球停转之日》中的克拉图和《外星人E.T.》中的E.T.。《怪人》中的外星人得到了电影中一个有点疯癫的科学家由衷的钦佩,他赞美该外星人“大脑的优势”,“大脑的发展不受任何情感或性因素的阻碍”。当外星人指甲下的种子(表明其有自我繁殖功能)被发现时,科学家再一次对外星人具有的“没有我们所熟知的痛苦或快乐……没有情感……没有心……远远优于我们”的“简单而干净的生殖技术”肃然起敬。
后人类迷思
尽管科幻电影赞美理性,它也担忧理性已经与人类脱节,与人类的身体和情感脱节。过度理性对人类来说也许会是一个问题。在以电脑为主角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电脑哈尔9000、《异形》中的主脑、《黑客帝国》中的“矩阵”、《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V.I.K.I.)中,人类面临着被电脑代替的危险。

正如文化学者N·凯瑟琳·海尔斯所说,当信息失去其形体载体(因为它不再体现在人身上),而人类又与如电脑之类的机器相互影响之时,传统的“人”的概念有着过时的风险,因为人类正变成“后人类”(Posthuman)。
作为人的意义正在一个新的环境——人与人工智能机器相互影响的环境——中得到重新定义。在后人类时代,人类和机械人或机器人的区别越来越小。在由电脑、网络和网络空间组成的当代景观中,科幻电影的虚构性变得越来越小。
恐怖电影中的怪物经常被迷信手段(即魔幻与宗教)阻止或摧毁,比如大蒜、附子草、穿心的木棍、银色子弹或圣水。虽然来自外太空的入侵者几乎从不被这种精神方法摧毁,但他们可以被简单的人类细菌(《地球争霸战》和《世界大战》)、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怪兽》)、电(《怪形》)、火箭炮(《金星怪兽》)、寒冷(《变形怪体》)或普通的海水(《三尖树时代》)所消灭。
一部史诗级的电影文化通识经典
一幅美国电影和大众文化交织更迭的动态“素描”
懂电影,更懂历史

-
Mr_nostri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5 21:31:12
-
虐殺機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6-09 13:56:31
-
后浪漫 转发了这篇日记
科幻片讲求理性、恐怖片诉诸感性,而它们都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想要脑洞大开,来科幻大会上找我们漫娘吧!带你穿越进漫画,体验科幻、恐怖的新世界(活动链接:https://douc.cc/0ZcSXb)
2018-05-14 16:46:10 -
小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14 16:25:56
-
昆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14 16:05:47
浪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年终福利】再见2024!后浪电影学院在这一年制造的“零星火花” (13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