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第一间寺庙,流量的诞生 | 延历寺,京都,日本自由行攻略
京都寺庙何其多,
乘着公交车三五站遇上一间,不稀奇。
那么,
谁是这一切的开端,谁是第一间寺庙呢?
延历寺。
这间寺庙,多数外国游客是不知道的。
因为特别反常:京都占着一片大好平原,
第一间寺庙没建在城里,却建在山上。
而且还是靠近琵琶湖的比叡山。
路程那是相当远。
拜访要靠从京都搭乘叡山电铁。
不过因为偏,古木苍天,意境悠远。
这么一个偏僻的寺,为什么要写呢?

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
他,
可是怒刷“敲黑板,这是考点”存在感的寺。
之前,
写过一篇他在日本历史上“横着走”的姿态。
这篇我打算八卦一下:凭什么啊?
凭什么大家都是寺庙,
你家就敢烧了南禅寺的山门,
南禅寺就不敢回头烧你们家山门?
都是佛教里的大本山,宗派里的话事人。
没法以牙还牙,多半还是因为实力不济。
天台宗的实力以历史定论来形容:
日本现在流传下的主流佛教宗派创始人,
多是天台宗僧人,比如禅宗。
说大家从天台宗的树干发展出自己宗派,
不为过。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天台宗创始人最澄。
能成为考题的人或事件,都是历史转折点。
最澄转折了什么?
用天台宗取代了奈良六宗派的地位,
日本人佛教信仰里的精神偶像彻底大换血了。
相当于,舞台未变,唱戏的变了。
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一幕开演了:
新的流量诞生了,咱们又有墙头可以爬了。

要成为新的流量,首先第一条:不一样。
就像大家拼实力的时候,你就光长得好看。
大家都长得好看的时候,你开始显摆实力。
总之,和同业竞争的大家,划清界限。
所以,最澄的不一样是:我不在奈良玩了。
一个人跑到比叡山结庐修行。
以历史眼光来看,最澄的点踩得很准。
因为没过多久,天皇家就选择搬家了。
恒武天皇把京城从奈良迁到京都。
而且,奈良的寺庙是一个都没带。
于是,
最澄的寺庙成为新首都的重点培养对象。
看似是巧合的机遇,实则是成功的选择。
为什么最澄和天皇都抛弃了奈良的佛教呢?

因为僧侣这个中间层太肥了。
即便今天去看奈良,还遗留着不少寺庙建筑。
建筑是花钱的艺术,
当年烧了多少人力与物力成就这些庙宇。
天皇家的国库里就少了多少money。
不事生产的僧侣在奈良是一个庞大的阶层。
有钱有闲,精力上还要折腾出格的事情。
当时,在奈良的佛教,法相宗最盛。
这派的僧人把天皇忽悠出家了还不算完,
再接再厉,让孝谦天皇传位给自己。
准备直接取而代之,换掉天皇继承体系。
太嚣张了。
和勒庞写得《乌合之众》里的中层精英一样,
自认为群体里最有实力的是自己。
上可团结起来制约最高层做决策的人,
下可利用群体威势控制沉默的大多数。
但,鸣鸣得意的他们唯一忘了,
中间层作为游戏规则里玩得最溜的人,
却是最离不开游戏规则的人。
他们既没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
也没有掀桌不玩游戏的了无牵挂。
可是,游戏是动态的,规则是活的。
自我欲望膨胀太大,蔑视他方太厉害,
势必被上下两方联合反杀。
当时,奈良的中间层玩得太好,太肥。
看不顺眼的天皇家,打算修改游戏规则。
而,沉默的最澄,更早一步的不奉陪。

厌恶奈良僧侣阶层物质浮华,精神堕落的,
应该不止最澄一个。
是什么,
让最澄成为下一个时代日本佛教顶级流量?
两方面的彻底划清:态度和内容。
选址山野,是一种态度。
日本佛教,有一种独特的修行方式。
这是从自家原始信仰里保留下来的。
僧人通过在山里特定路线的拜访,念经祈福。
因为迥然于大陆佛教的修行方式,
在奈良都市寺庙圈里,是不受欢迎的。
荒山野岭的走,
对于追求物质舒适度的人,太累,太辛苦了。
最澄恢复了这种修行。
直到今天,
延历寺还有被称为“千日回峰行”的修行。
这种修行从平安时代一直保持到现在。
差不多,京都历史有多长,修行就有多久。
所以,延历寺,不论是做为第一间寺庙,
还是这种拥有独特修行气氛的寺庙,
都值得去感受一下。

最澄选址山野,还是带一点小心机的。
或者说,他比较会看风水。
在环绕京都盆地的这一圈山脉中,
他挑了唯一一个漏风口附近。
从关东进入京都的唯一交通要道,
是在延历寺的监视范围中的。
所以,嗯,
延历寺凭着这一地理优势,
在历史上后来混成了“山大王”,地方恶霸!
劣迹斑斑的记过处分布满上一篇的字里行间,
此篇收住,不聊。

好了,
再怎么不一样,最后还是要业务能力说话。
彻底划清界限的,靠得还是内容。
最澄以什么内容绝杀了奈良前辈同行呢?
被前辈束之高阁的天台宗经卷。
这些来自中国的经卷,
早就在鉴真大和尚漂洋过海时带了过来。
有没有嗅到一丝诡异的气氛呢?
当鉴真抵达日本时,是佛教最狂热的高潮。
五体投地崇拜的同时,大操大办的戒坛背后,
居然有对佛经置之不理的一面。
天台宗里提倡了什么,
让奈良的贵族和僧侣阶层选择性的忽视了呢?
佛教平权。

平权说简单点,
就是我们起点不一样,终点却是一致的。
佛教里的平权指的是:是否人人可以成佛?
用一个通俗点的比方:
如果考卷满分是100分,
是否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考100?
佛说:愿意来参加考试的人有三种:
“声闻”:
听名师指导,弄懂答案,考出来的。
“缘觉”:
比“声闻”资质更厉害的人,没有老师教。
自己无师自通,考出来的。
“菩萨”:
这种最厉害,不但自己能考,
还能直接操起教鞭教学生,带领大家考满分。
天台宗认为:
三者殊路同归,最后都能成佛,都能考出来。
所以称之为“一乘”,
这叫:
大家乘在同一辆车上,一起奔向美丽新世界。
因此,
最澄在山上建的第一间佛堂叫“一乘止观院”。
即是今天山上最大的那间佛殿:根本中堂。
这是最澄理解的“根本”:
人,在信仰面前,生而平等。

奈良六个宗派非常不同意天台宗的想法。
道理也说得头头是道:
比如:学生有资质的呀。
遇上笨蛋脑袋,说不通怎么办?
所以,
考试是都能考的,考得等级是不同的。
这叫:
成佛的心大家都是有的,但未必人人可成佛。
并且成佛的等级也是根据自身的秉性分:
“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
但是,
这里面藏着僧侣阶层鸡贼的小算盘。
因为,“成佛”这张考卷你看不见,摸不着。
那么一个信徒在成佛的路上走到哪一步?
参加成佛考试前,资质如何?
谁说的算?僧侣阶层说的算。
奈良六宗派,
没有拥有日本佛教最高游戏规则制定权。
不代表他们不想进一步拥有权力。
瞧,
他们在佛教日常里放进了佛界定价权。
不亏为游戏规则玩得最溜的人。

不过呢,
打着信仰的旗号做着买卖的人,
总会被历史无情的嘲笑。
最澄,
从奈良六宗的阁楼里翻出了天台宗的经典。
告诉信徒:
奈良僧侣对你的挑剔,那都不是佛的本意。
啊,这真是一个砸人饭碗的举动啊。
奈良的僧人哪里会放过最澄呢。
出家人,
以理服人,辩论赛奇葩说,把你打到。
随着最澄“红”的速度,后面的日子里,
最澄就一直处在和奈良车轮般的辩论中。
也因此留下不少你来我往的书信。

这文戏唱不过你,咱们就改武行。
奈良六宗派后续选择直接“抢人”。
不是上山抢人,而是守株待兔在奈良抢。
因为,不好意思,戒坛在我这。
信徒要出家为僧,最后认证的考试点在我这。
实话来说,
奈良六宗派还是下手有点晚,轻视了最澄。
当年可是他们自己开了口子,
把天台宗提倡的佛经纳入考试范围内。
否则,
哪会沦落到要在考点单兵作战,抢人的程度。
不过,下策也是效果显著啊。
最澄辛苦培养的人,下了山,有去无回。
而且大半都改信奈良的法相宗。
恨得最澄,痛心疾首,跳脚打报告。
后半生除了打辩论,
就是向国家申请在比叡山上另开大乘戒坛。
这戒坛,
一直到他葬在山上净土院的墓地之后,
才得以实现。

延历寺,怎么去呢?
在京都搭乘叡山电铁,
八濑比叡山口站(终点站)下车,
站口乘叡山缆车,就可上山。
延历寺,怎么玩呢?
分三个主区块:东塔,西塔,横川。
三个区块之间有穿梭巴士往来。
乘车时间从5分钟到15分钟不等。
但在冬季(从十二月初到三月底)会停开。
所以,最好春,夏,秋三季拜访延历寺。
吃饭呢,很不方便。
山上在开运之钟附近有一两家甜点店。
山下的叡山电车车站附近有料理店華暦,
是采取预约制的会席料理;
有兴趣的可以看tabelog的网址:
https://tabelog.com/cn/kyoto/A2601/A260502/26006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