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本身
寻遍任何的存在(确切的说,存在者,能够辨认的存在;能够辨认的存在永远是存在着的存在者)也找不到存在本身,存在本身也并不是尚未而正在生成存在的,不是将再获能而显形的潜能,“存在”之名对于存在来说是命名的不恰当,“它是无”,这个句子对于存在本身来说也并不恰当,存在是无可命名的虚无性;既然如此,思考存在本身是不恰当的,剩下予以思考的是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异,而什么是存在者与(无可命名的)无的差异?逻辑在此必然地将推出的结论是:无就是无,有就是有,它们没有关联,也没有差异;但在此没有可以被运用逻辑的对象,而差异先于于此所使用的逻辑(必然地预设了同一律,a=a,若a=/a,那么没有任何逻辑;古典逻辑无法思考重复与差异,见德勒兹)。而既然存在是无可命名的虚无性,称存在者与存在间的差异(本身也是一个不恰当的短语)为“存在论差异”也是命名的不恰当,存在无法在本体论匿名的虚无之中完整地被找到,命名的不恰当(而一个命名总是恰当的,并且包含了必要的不是,necessarily not的可能,见douban日志《明信片》一文)使得剩余注定会被留下,因而存在者与存在的差异只能够来自更久远的差易。差易、différance 是 德里达以来被发现的哲学的核心任务的踪迹,中心任务是重复与重置存在之名带来的不恰当的一切,那也就是千年来(在新诞生的时刻就被锁定的千年的命运,这总是aprés coup地被建构,一个人需要理解的是五千年的文明在三百年以前被发明,这是一个解释“古典”是今日的实证路径)的文明所沉淀的一切,去使得这些趋向、运动发展至自身不可能性、自身自体免疫的极端状况,使之被替换、错置、划去,以此接近存在之名之内与之外所生产的不可命名的虚无。这一步骤完成了当代哲学向事物本身的又一次进发,事物本身不是(n’est rien),是无(n’est rien 法语之中该语汇有double bind的效果),而这一事物本身反讽地曾被认为是现象学以及本体论的终点。
Lé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明日的期许及一些关于学术合法性构建的讨论 (14人喜欢)
- 一些适用于哲学与人文学科写作的现代设备与应用 (7人喜欢)
- 哲学的资格认证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