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24
又是周末...
2007/8/24 12:03:17
祈愿声声唤醒黎明 披上金灿灿朝阳 天野地茫任游荡 赤脚行走快乐故乡 暮鼓开启飨宴 记忆的思绪笑说神话 鲜果美酒慢天地 与午夜之神共醉梦
----
人老后,入仙、入神、入土、入鬼。(这想法类似佛教中的六道轮回的意思,出入也还明显。)
透明超越一切,除了混沌。
死亡,作为生命熄灭的过程,何时在自身中启动的?
DVD--《安东妮塔》Antonieta, 法国/墨西哥/西班牙, 1982年,大导演卡洛斯.绍拉(《探戈狂恋》《莎乐美》)经典名作之一,法国女星伊莎贝拉.阿佳妮(《玛尔戈皇后》《地下铁》)主演。描写20世纪上半叶墨西哥的社会动荡、政治斗争。
DVD--《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Movie), 导演:丹尼斯·杜根, 动画/喜剧, 20世纪福克斯, 2007年。入骨刻画典型的美国工薪阶层的典型文明思想和文化生活。
DVD--《花月佳期》,导演/编剧:徐克,主演:杨采妮 吴奇隆 葛民辉,香港,片长:99分钟,类型:喜剧/爱情/鬼片,上映:1995年。十年前看了徐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去年有看了一遍,更加喜欢。于是,就想看徐克的更多的片子了。他的片子中,还是有些特别的东西在其中。
Comments
li zhiqi - 2007/8/27 17:53:59
诗一般的美丽文字,青莲老师一般美丽的诗,呵呵
与你
2007/8/28 11:53:30
与你,时光着快乐 快乐着游戏 游戏着仅有的时光
与你,错过着快乐 游戏着错过 错过仅有的时光
仅有的时光 与你 来不及正经 来不及儿戏 正好 错过 错过 正好
---
单体-无穷大的动力系统,与双体的动力系统,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前者好像哺养者与婴儿的关系,后者可以像恋人的关系。哺养者与婴儿的系统中,其关系的状态主要取决于婴儿的生存能力,互动响应现象比较单一。这也像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的动力关系。而在一个势均力敌的两人关系中,其中的力量均衡微妙的多,运行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像两个质量相当的天体系统的动力学层面的关系。
Book--<The lighter side of gravity> by J. V. Narlikar. 1982.
DVD--《The Convent》(爱欲修道院),法国/葡萄牙, 94 min, 导演/编剧:曼诺 德 奥利维哈 (Manoel de Oliveira),主要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 凯瑟琳.德诺芙 (1995). 喜欢的导演、演员和剧情主题。
DVD--《Kwaidan》(怪谈), 1964, 日本, 神怪片,导演:小林正树 Masaki Kobayashi . 神怪小说的魅力、文化原素的尽现。电影故事的素材什么时候缺乏? 十分passion的片子。
DVD--《毕加索与芭蕾舞》,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上世纪初,大批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来到巴黎。毕加索遇到了情人Olga,为此热情设计了芭蕾舞剧,布景、服装、剧情,完全与传统芭蕾舞背道,确有最优秀的最传统的俄罗斯演员出演。
DVD--《马勒:我独自活在自己的天堂》 (Gustav Mahler - 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导演:Franz Winter,德国,2005。马勒的一生,多么饱满!
DVD--《这一夜,女人说相声》,话剧,导演、编剧:赖声川。对赖导演,有多了几分佩服。
DVD--<Super 8&1/2>, 又名: 超级八部半1/2肤之欲出, 导演: Bruce La Bruce。加州太情色。
DVD--《狗年》,(Year of the Dog),2007,美国,剧情, 导演: 麦克·怀特Mike White。人也寂寞,也需要倾泻,宠物就是最合适的对象。
DVD--《枪击钢琴师》(Tirez sur le pianiste),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cois Truffaut, 法国, 1960年. 看这片,只是觉得法国男人不同于美国男人,法国女人不同于美国女人。十分奇怪的感受。
DVD--《爱你九周半》(Nine 1/2 Weeks), 导演: 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 色欲片。在色欲中,如同在精神域中,追求投入越旺盛,迷失也最厉害。
Comments
li zhiqi - 2007/9/2 21:39:36
真是......敬畏~
秋日, 饱足且安宁
2007/9/3 10:43:25
枣子熟了, 柿子也映出红色了. ----
Book--《霍克海姆传》,(德)h.贡尼 r.林古,商务印书馆,1999。霍克海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力量。
Book--《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92。对心(意识、情绪、心情、认识、智识等等),进行格式化?我只想,可以分的清吗?事实是,不同的区别模式下,世界一定是不同的。哲学历史中,如果脱离了对人的心(心理、意识)等等的讨论,哲学还是哲学吗?或者只是科学了?另一方面,哲学决然不能成为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 这两本书,读的十分粗糙。主要关心作者对事实的诘难。。。手头好几本书还在半途,争取年底解决吧。多读书,好为家里多腾出空余之地。不管怎么样,慢慢来吧。
Book--《印度文化余论——〈梵竺庐集〉补编》, 金克木著, 学苑出版社, 2002年。 金先生生前最后一部钦定的书籍,汇集了金先生印度文化研究的十篇论文,学术份量比较中,同时如同学术笔记,感觉素朴、实在。其中的八篇一口气读完了,剩下两篇是关于甘地政治思想和甘地之死的讨论,舍不得放弃,最近读完了。通过印度文化的范围考察甘地的处境,金先生有自己的视觉。
DVD--《破绽》(Fracture), 导演:Gregory Hoblit,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Ryan Gosling. 应该是看中了Hopkins,才选这个片子的吧。电影的噱头不少,也还算好看。Hopkins的角色已经模式化了? DVD--《Mon homme》(浪得过火/欲望街情人/我的男人/My man), 导演: 伯特兰.布里尔(Bertrand Blier), 1996, 法国. 碟中还包含了一段与导演的访谈录,导演说常常觉得自己的心理十分阴暗,呵呵,这片子倒是像一个初老男子的坦言自白,有梦想与忏悔录的感觉。坦诚,常常就好像剥了皮一样血色生动,幸亏还有美丽的衣裳遮挡肌肤的伤痕,只是衣裳的确不是血肉。人人都有快乐的权利,城里的民工或街头的性工作者,也天生有自己快乐的方式,这并不妨碍说 人人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利。
DVD--《Sanjuro》(椿三十郎),导演:黑泽明,1962. 浪人与武士,说不完的日本故事,在黑泽明的镜头之下,其风其水,更加清澈。
Comments
夏日已去...
2007/9/5 9:50:35
西瓜还没享受够,就下架了。一眼望去,秋天透明,冬天也透明的,春天还会再来,但想着夏日逝去,恋意油然。平生未有的感觉,真是有了年纪就多了念旧?
快乐的影子模糊又迷离, 为什么痛苦总是深刻又清醒?
年轻人的欢腾、梦想、快乐,年大者支付不起。这么说,这么做,仅仅是必须诚实地面对自然。
中国人说有“力不从心”,又说有“口是心非”。佛教中有“身、口、意”一说,看来真是不同的语言。身体有自己的语言,但很少被自我意识认识到,说出口的语言往往也与心中之想不是那么一回事。我的身体是我的吗? 为啥它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语?我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是我想要的吗?为什么再也没有了十二岁的感觉,一夜之后还有无穷的好奇、无尽的精力。都说年龄不过是个数字,但人还是想要年轻,其实不仅仅是个数字,而是那样的感觉,陪伴世界、把握世界的力量感。年纪大啦,我们常常言不由衷,为了掩饰心中的慌张和悲伤。想认清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意识、自己的言语,不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很少有勇气。
---
Book--《自由交流》,(法)布尔迪厄,(美)哈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与德裔美籍先锋艺术家哈克的对话式文本,关于国家意识工业、巨头商业环境中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自主性、独立性的讨论。在国家基金、企业资助的形式下,艺术和科学受“政治”力量的牵制,其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受到腐蚀,这种现象的极端历史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国家宣传,纳粹国家的意识工业,在商业社会中艺术和科学迎合商业符号的附属品,艺术和科学丧失了原初的探索精神,而当夸夸其谈成为风气时,损伤的不但是有创见、洞察的艺术家和学者,而是作为整体的社会。。。。也许保持社会良知的的艺术家和学者必定保持社会的批判精神,这样在矛盾中的挣扎本身就是力量的展现、空间的支撑和创造。 Book--《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孙晶,东方出版社,2001。源于印度的哲学思想,有一些根本的元素,其中“苦”“业”“解脱”“认识”“智慧”,是为根本之根本。不同的流派,围绕这些根本而展开世界。尼采说的是,印度哲学对于认识论具有真理的精神。(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是什么?“仁”“义”?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为世界的“正义”?犹太教的思想也是上帝的“正义”?基督教的思想基于“罪”“判决”?)
DVD--《Kingdom of Heaven》(港译:天国骄雄),制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主演: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利亚姆·尼森(Liam Neeson) 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伊娃·格林(Eva Green) Thewlis, 影片类型:剧情/浪漫/传奇/战争/动作/宗教,片长:145分钟,首映日期:2005年. 类似"勇敢的心"的壮丽史诗和英伦戏剧效果, 可以获得视觉和听觉感官的满足. DVD--《Skinwalker: Curse of the Shaman》(剥皮行者:巫师的诅咒),导演:Steve Stevens Jr,2004年,美国。Vampire一类的故事,就像中国的鬼怪故事一样,目的多是借以揭示人性的诡异、血性、幽暗、传染、混沌。西方文化有崇拜太阳神的渊源,对月亮充满着疑惑、恐惧,引发血腥红月的幻想,与中国文化中花好月圆的意境相差甚远。面对圆月,引发不同的幽思、寄托不同的情怀,都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和不同的文化创造者。
Comments
QQ03 - 2007/9/5 17:20:37
人生的底色是苦的,幸福是茫茫大漠中的点滴绿洲,但正因痛苦的经历才觉幸福的可贵,无痛苦则无幸福吧。
吉娜 苏摩 - 2007/9/5 21:01:42
小青同学世界观的底色是灰暗的, 整个画面充满着亮丽的光泽.
yi nan - 2007/9/10 7:01:35
年轻是因为心里有阳光
大地盛装季节
2007/9/8 10:35:10
路过, 第一次发现今年的银杏树叶变色了,岁月无声但节奏响亮。
---
那,早已完成 一颗珍珠 词语不能增辉 只能快乐着瞎话
那,不再潜在 一颗宝石 时光不再构造 寂静中点亮寂静
----
But I feel Tomorrow anywhere White Yesterday
But I feel I feel perfectly Today there
---
他们在作啥? 支离破碎的垃圾漫天乱飞.
---
Book--《AntiChrist》,尼采。还会再读,也许再而三。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吧。尼采的这篇文字,历史和思想的经度与纬度,应该说是史无前例。黑格尔也曾关心东方思想,但还是选择孤立地看待西方思想的发展。某种意义来说,尼采并没有割裂东西方的人文思想脉络,而是统一地来看待人类的思想现象。文章以对基督教的洞察,进行了大量的印度哲学、宗教、文化思想的比较分析。文中可见,尼采对老子、孔子的哲学也有所关注和了解。尼采为后来的学者打开了崭新的思考、思想空间。
DVD--《Beaufort》(波弗特),导演:约瑟夫·斯达 Joseph Cedar,2007,以色列,125分钟。描写黎以边境的以色列士兵的状况。说起以色列,也许第一念头是宗教冲突。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战争又有多少成分是与宗教思想直接相关呢?面对战争,首先受损害的只是在世的生活和生命的可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战场上可能有所作为吗?甚至连爱情也没有。非常沉闷的片子,但好像有无限的耐心来观看。
DVD--《摩托日记》(The Motorcycle Diaries),导演: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音像店的老板都知道我的口味了,竭力推荐此片,我有些怀疑地接受了老板的推荐。看后便知道,老板确有眼光。。。电影是巴西导演拍摄的,与以往观看的关于南美的影像不同,这里不再是以欧洲的、西方人的视觉出发,而是以生于斯、死于斯的主体来看待自己的土地、社会、文化。。。片子描写年轻时期切.格瓦那作为医学学生的一段南美游历,着重于对格瓦那的品质、精神的描绘,对南美大地的赞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